高考地理中的植被 高考地理中的氣旋與反氣旋

2023-09-17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高考地理中的植被 高考地理中的氣旋與反氣旋

微信公眾號原群發和發布功能已升級為「發表」

更多內容請移步譚老師地理工作室公眾號主頁

點擊放大鏡,輸入關鍵詞,可以查詢更多內容

植被的形成裸地少數種類植物生長(改造土壤、水分等環境條件)多數種類的植物生長穩定的植被

、植被與環境

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長的各種植物的整體,即覆蓋一個地區的各類植物群落的總稱。

2.分類:

 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經營管理的植被,如各種農作物、人工經濟林、人工草場、城市綠地等。

注意:由於人類活動的強烈干擾,保存下來的天然植被已經很少。

3.植被與環境的關係

1植物對環境有改造作用:植物生長過程中,改長的土壤、水分等環境條件。

2環境影響植被的垂直結構

一般而言,氣溫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種的數量越多,垂直結構越豐富。

原因:自森林頂端至地面,光照越來越弱,不同種類的植物群體,通過爭奪陽光的生存競爭,占據一定的垂直空間,從而形成分層明顯的垂直結構。

3植被對環境有指示作用天然植被一般按類型有規律地分布,具有適應當地環境的特徵。

 根系發達:可耐旱、耐貧瘠和抵抗強風。若水分條件改善則地下部分分支減少。

 葉子:葉片厚有蠟質層反射陽光,減少蒸發可抗旱;葉子細小可防蒸發、防熱量散失。

 粗壯:儲水量大;

 傾斜:說明當地風力大。如旗形樹冠。

 分布特點:簇狀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強風、保暖、耐土壤貧瘠。

 花色鮮艷:可吸引動物為其傳播花粉。

 某一季節生長速度快:可適應當地暖季短或雨季短的特點。

4.自然環境對植被的影響

影響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條件是氣候,氣候條件決定了植物所得的熱量、光照和水分的數量

1熱量:

 太陽輻射由赤道向兩極遞減,在不同的緯度帶形成不同的植被帶。如亞歐大陸東部自北向南依次為:苔原、亞寒帶針葉林、溫帶混交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雨林。

 高山地區從山腳到山頂熱量不同,決定自然帶的基帶。緯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帶種類越多。

(2)光照

 喜光植物需要充足的陽光,多分布在向陽的地方或占據植被群落的上層。

 喜陰植物需要少量的陽光,多分布在背陽蔭蔽的地方,或生長在植被群落的底層。

 熱帶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儘量地向上生長,以爭取太陽光。

(3)降水:

同一緯度:降水從沿海向內陸逐漸減少,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的植被景觀。

一般來說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上為森林,200400 mm為草原,200 mm以下為荒漠。

同一地點降水多的年份樹木生長好,年輪寬。

受地形的阻擋山脈兩側降水量不同,植被截然不同,如安第斯山脈南部大陸西岸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東岸為溫帶荒漠和草原;天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則沒有。

(4)風向:

長時間風吹使迎風面樹枝受到損傷,背風面樹枝不斷生長,形成旗形樹冠。

(5)水分

不同植物對水分的要求不同分為旱生植物、濕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四類。

植物類型 葉特徵 根特徵 指示環境 原因 案例
水生植物 柔嫩碩大 不發達 水生環境 水分充足 蘆葦、荷花
旱生植物 變成細刺 發達 乾旱環境 水分不足 仙人掌

(6)地形:

山區植物種類比平原地區豐富在高山地區,從山麓到山頂,由於熱量減少和水分變化,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帶

一般情況下,陽坡熱量條件好,迎風坡水分條件好,植被相對茂盛;

陰坡熱量條件差,背風坡水分條件差,植被相對稀疏。

(7)土壤:

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質都會影響植被的生長等。植被指示土壤性質。

 酸性土壤適合茶樹、杜鵑、鐵芒萁、馬尾松的生長,

 鹼性土壤適宜泡桐、檉柳、鹼蓬、紫薇的生長;

 砂質土壤適宜香椿、駱駝刺的生長;

 黏質土壤適合杜仲、黃柏的生長。

1.氣旋、反氣旋形成的天氣特徵

氣旋控制下,多陰雨天氣;反氣旋控制下,多晴朗天氣。

與鋒面系統不同的是,氣旋和反氣旋是氣壓中心所在處的氣流運動情況。

2.氣旋、反氣旋中風向的判斷方法

(1)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判斷(以北半球氣旋為例)

先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再向右偏轉,即為風向。東側:東南風;西側:西北風;南側:西南風;北側:東北風。

(2)用氣流規律記憶方法(左右手定則)判斷

3.鋒面氣旋圖的判讀

近地面氣旋一般與鋒面聯繫在一起,形成鋒面氣旋。它主要活動在中高緯度,更多見於溫帶地區,因而也稱溫帶氣旋,其結構圖(北半球)如下所示:

判讀其結構圖,應抓住以下幾點:

(1)判斷鋒面的位置

鋒面總是出現在低壓槽中,鋒線往往與低壓槽線重合,如圖中的M、N線。

(2)判斷鋒面附近的風向與氣流性質

根據北半球風向的畫法,可確定鋒面附近的風向,如圖中處為偏北風,處為偏南風,處為偏南風。偏北風一般形成冷氣團,偏南風一般形成暖氣團。

(3)判斷鋒面的類型與移動

(1)鋒面類型:在鋒面氣旋中,位置偏西的一定是冷鋒(如圖中的M鋒),位置偏東的一定是暖鋒(如圖中的N鋒)。

【特別提示】 無論南北半球,鋒面氣旋東側是暖鋒,西側是冷鋒。原因是西側鋒面由高緯地區向低緯地區運動,是冷空氣推動暖空氣的運動。東側為暖鋒,因為東側鋒面由低緯地區向高緯地區運動,是暖空氣推動冷空氣的運動。

(2)鋒面移動:鋒面氣旋中,鋒面移動方向與氣旋的旋轉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

4.判斷鋒面氣旋的天氣特點

暖鋒N鋒前處附近出現寬闊的暖鋒雲系及相伴隨的連續性降水天氣;冷鋒M鋒後處附近出現比較狹窄的冷鋒雲系和降水天氣。

(1)根據鋒面判斷南、北半球

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緯度地區,氣旋與鋒面系統疊加在一起形成鋒面氣旋。其左半部分發育的是冷鋒,右半部分發育的是暖鋒。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2)根據風向來判斷南、北半球

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氣旋氣流呈逆時針輻合,故為北半球氣旋。或者根據風向右偏也可判斷為北半球。

(3)根據冷、暖鋒移動方向判斷南、北半球

從圖中可知冷鋒向西北方向移動,說明其南側為冷氣團,北側為暖氣團,根據北熱南冷可知此圖為南半球的鋒面氣旋。

(4)根據雨區位置判斷南、北半球

鋒面雨區主要位於冷氣團一側,因此根據雨區能判斷出冷、暖氣團的位置,進而能判斷出南、北半球。如下圖根據雨區可判斷出北側為冷氣團,南側為暖氣團,根據北冷南熱可知此圖為北半球鋒面氣旋。

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註: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各地理公眾號等,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註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29c56d25ffe7cb12f10b86b53401f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