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石燕湖生態旅遊景區,群山環抱、碧水如玉,被稱為綠心之「芯」。李健 攝
王 文
新時代,新征程,長株潭三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攜手推動長株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第四屆聯席會議明確的構建統一規劃體系、推動重大科技攻關、融城快速幹線公路建設、政務服務通辦、加強綠心保護等50項三市合作事項完成率100%。長株潭一體化發展跑出加速度,三城市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頂層規劃
《長株潭都市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批准。共同編制《長株潭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規劃》,並積極向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協調彙報。
共同參與省級層面牽頭的《長株潭都市圈國土空間專項規劃(2021-2035年)》《長株潭城市群都市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編制,均已通過專家評審會。
高標準完成湘江科學城規劃編制,綠心中央公園總體城市設計正式獲批。
產業共進
共同申報國家級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目前長株潭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已進入工信部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培育池。
組建長株潭先進儲能材料產業聯盟、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協會。35家園區加入長株潭都市圈園區發展聯盟。
「飛地園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雨韶產業園已投入運營,雨華產業園預計年底竣工。
舉辦長株潭工程機械和軌道交通產能對接、科技成果轉化交易、金融服務對接等活動,組建長株潭技術市場聯盟,三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437億元,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的動能不斷增強。
交通共融
加快實施7條融城幹道建設。推動城際鐵路實現公交化運營。
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3號線南延)實現初期載客運營,日均客流量超1萬人次。
寧韶、江杉高速建成通車。
加快推進長株潭岳組合港建設,提升水運能力。
加快構建長株潭城市共同配送網絡,實現三市貨運車輛牌照互認。
長沙成功申報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長株潭進入2023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範圍。
民生共享
在「我的長沙」「株事達」「E潭就辦」分別開設長株潭服務專區,實現202種電子證照互通互認。
企業登記、七大類31小項涉稅事項、社保卡均實現三市通辦。
優質基礎教育合作辦學項目運行良好,長沙在株洲、湘潭託管學校12所,株洲雅禮試驗學校建成開學,九華砂子塘潭州小學投入使用。
株洲市域產教聯合體入選國家首批市域產教聯合體,三市新增培育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79家。
大力構建長株潭醫療聯合體,全面開通醫保個人帳戶異地消費憑醫保電子憑證直接結算,實現三市異地就醫無障礙、個人帳戶支付無差別、醫保基金協同監管、醫保服務零距離。
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繫城市。
生態共治
全面開展綠心增綠復綠補綠工作,中央財政支持國土綠化試點示範項目順利通過國家級驗收,2022年以來三市造林超21萬畝,封山育林19萬餘畝,森林質量提升9萬餘畝。
將生態綠心地區納入水土流失衛星遙感動態監測,實現監測範圍全覆蓋、問題圖斑全整改。
持續抓好湘江保護與治理,協同推進「長沙一江一湖六河」「株洲一江八港」「湘潭一江兩水一庫一渠」綜合治理,持續加強重要水源地保護,完成長株潭一體化發展生態共建水系治理與洲島保護項目。
改革開放
突出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長株潭要素市場化配置國家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已報國務院審批。
搭建長株潭信用一體化平台,長沙獲評第四批國家信用示範城市。
聯合舉辦2022東亞文化之都·中國長沙文化周,共同參與全球湘商大會、港洽周、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等活動,與國內20多個城市開展文旅交流。
提升自貿區能級,湘江新區、金霞經開區、株洲高新區、湘潭經開區獲批全省首批協同聯動區。
相關連結
長株潭6條融城幹道加快建設
今年以來,長沙將6條融城幹道建設工作納入《長沙市推進長株潭一體化發展2023年工作要點》,加快實施融城幹道建設。
新韶山路、長沙白庭路-湘潭銀蓋路累計完成投資約29億元,預計分別於2024年6月、2025年6月竣工通車。
湘潭白雲路東延線至瀟湘大道正在進行施工單位招標掛網,預計2023年12月底開工建設,2025年6月竣工通車;
長沙紅旗路南延線增補納入省「十四五」綜合交通規劃中期調整事項已上報至交通部審批,預計2024年9月開工建設,2026年6月竣工通車;
長沙昭雲大道-株洲雲峰大道完成省級綠心准入批覆,預計2024年7月開工建設,2025年12月竣工通車;
長沙湘江大道-湘潭濱江路預計2024年9月開工建設,2025年12月竣工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