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得來的妹妹,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2023-11-08     南國早報

原標題:採訪得來的妹妹,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採訪得來的妹妹,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鍾亮

「阿哥,中秋節我回去看望揭老師了,他已經七十幾歲了,身體很好。」

「阿哥,包子和飲料我放在門衛室,鍾嵐姐姐(記者的妹妹)也有,你有空時記得去拿啊!」

這個叫我阿哥的姑娘,其實與我非親非故,因一次採訪而結識。十多年來,我們已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了。

事情要從2009年的一次採訪說起。玉林市博白縣成績拔尖的初三女生張玉麗不幸患了白血病,暈倒在教室,被送醫院救治。鄰鎮一所中學的班主任吳老師得知後,帶領全班同學多次幫助和慰問張玉麗。他們互相鼓勵,互相成就,在當地傳為佳話。

為此,我前去博白採訪。彼時,張玉麗正在南寧治病,因家庭經濟困難,面臨停藥的窘境。吳老師發動全班同學,再一次為張玉麗捐款。於是,登記簿上那些零散的記錄,匯成一疊厚厚的零鈔,總共243.3元,這些都是同學們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零花錢。吳老師委託我返回南寧時交給張玉麗應急。

吳老師說,張玉麗的病、她的家境、她一個人躺在病床上與病魔抗爭的同時還在努力複習功課……這些震動了同學們的心靈。即使最調皮的同學也被觸動,老老實實捧起了書本,班風煥然一新,學習氛圍也更濃了。

回到南寧,我把這事講給自己的妹妹和愛人聽,她們也很感動,決定和我一起去看望這個勇於跟病魔抗爭的小姑娘。那是3月初的一天上午,我們走進病房,看到一個捧著語文課本認真學習的女生,我輕輕喊了聲張玉麗,她抬起頭來,儘管大大的口罩擋住了面容,仍然可以感覺到她在微笑。

那一天,我們聊了很多,走的時候,我們掏空了身上所有的錢塞到她手裡。因為我們能感覺到,眼前這些生活的磨難,從未磨滅她眼中的光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個小姑娘單薄的身軀里有一種異乎尋常的堅毅和勇敢,正迸發出一股溫柔而又強大的力量。這樣的力量,相信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境遇,她都能保持樂觀向上。

2009年3月10日,南國早報以《「愛心班級」有位特殊學生》為題,用2500多字的篇幅,講述了張玉麗在與病魔抗爭的過程中,以意想不到的堅強打動了一大群素不相識者,大家又合力幫助、安慰和鼓勵她的暖心故事。

南國早報關於張玉麗勇斗病魔的報道截圖。

張玉麗勇斗病魔的故事也深深打動了讀者,不斷有人來電詢問情況,還有好心的民間醫生願意提供幫助。

後來才得知,我們去看望張玉麗的時候,正是她最艱難的時刻。不期而至的一點幫助、一句問候,在她的內心曾掀起了怎樣翻江倒海而又美好的悸動?最後,也許是上天眷顧,張玉麗身上真的發生了奇蹟,她用一年多的時間,歷經現代醫療和傳統中醫治療,最終戰勝了病魔。

「阿哥,我在金牛橋的包子店裡,大兒子和女兒也在,你過來講故事……」2011年,張玉麗和愛人在南寧開了一家包子店。如今轉眼已過去了10多年,別人對她的稱呼也從「阿妹」變成了「老闆娘」,她也成了3個孩子的媽媽。她和老公一邊用心打理著這個賴以謀生的鋪面,一邊手忙腳亂地照顧著孩子和親人,總是對顧客和市民甚至偶爾出現的流浪漢溫柔以待。

張玉麗背著小兒子在包子店裡勞作間隙的自拍照,看得出她雖然忙碌但仍笑對生活。

張玉麗總是牢記著那段艱難的時光,銘記並復刻著人們發自內心的真誠、善良和美好。這麼多年來沒有改變的,是她的笑容,她始終真誠又善良地面對生活。這難能可貴。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編輯:楊波 蔣為(見習)

校對:黃少華

責編:唐海波

審核:胡志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1ebeabd6cd8efebfe86ab7837fc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