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思涵 石丹
ID:BMR2004
在中國網際網路創業史上,史玉柱是其中一位難以被忽視的人物。
三年成為億萬富翁、五年躋身《福布斯》大陸富豪榜第八,在某些人眼裡,他是營銷大師,是創業偶像。但另一方面,他也因盲目擴張、資金鍊斷裂,曾一夜負債2.5億元成為中國「首負」,從而背負上營銷騙子、投機奸商的罵名。
無論外界對他有著怎樣的評價,史玉柱如今還是那個我行我素、笑罵由人的商界大佬。即將步入耳順之年的史玉柱,用自己半生的創業史演繹了一部幾經浮沉的人生大戲。但在最近,低調許久的史玉柱再次站在輿論的聚光燈下,卻是由於其股權接連遭遇凍結的新聞。
近日,史玉柱旗下包括巨人投資有限公司、杭州雲溪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珠海市紳士新技術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的股權遭到凍結,被凍結權益數額分別為人民幣11438萬元、6500萬元、277.94萬元和1630萬元,合計約1.98億元。
在這四家公司中,有兩家與史玉柱創立的遊戲公司巨人網絡集團有關。針對相關情況,《商學院》記者向巨人網絡致函致電聯繫採訪回應,但對方未作答覆。
「謎團」待解,股權連遭凍結
對於年近六旬的史玉柱而言,這或許只是人生當中一段不經意的「插曲」。
這已經是史玉柱近期第二次遭遇股權凍結的情況。2021年8月19日至25日,北京金融法院先後對史玉柱目前持有的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珠海市紳士新技術有限公司、杭州雲溪投資合夥企業、巨人投資有限公司和寧夏巨人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五家公司的股權都進行凍結。
彼時,巨人網絡集團公關部曾在第一時間回應稱,「股權凍結主要是史玉柱曾經幫助別人做擔保導致,屬於他個人行為,與巨人網絡、黃金搭檔等巨人集團旗下公司均無關係。」身為當事人的史玉柱,也僅在微博留下「幫朋友忙、多幫生活、少幫事業」的寥寥數語,似乎在暗指他幫助朋友事業卻被擔保拖累。
但在北京京師(海口)律師事務所聯合創始人王新律師看來,「史玉柱為朋友擔保而遭股權凍結,本身他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應該就有基本的商業預判,將來可能會承擔這個風險,所以事實究竟是否如他所言,仍然需要觀察。目前在其股權連續遭到凍結後,除非史玉柱履行債務,才能解除股權處置風險,否則接下來其股權還存在著被評估拍賣的可能。」
雖然史玉柱對此事語焉不詳,但坊間紛紛猜測,其股權凍結或與六年前的一起跨國併購有關。
時間撥回2016年,也就是巨人網絡借殼上市後不久,史玉柱發動其頂級人脈,聯合馬雲的雲峰基金、盧志強的泛海投資和柳傳志的弘毅投資等機構,準備耗資305億元拿下海外棋牌遊戲巨頭Playtika。
原本史玉柱是想藉助收購動作,使遊戲業務陷入停滯的巨人網絡恢復活力,然而,這筆收購的難度遠超史玉柱的想像。從2016年到2019年,史玉柱先後三次擬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方式收購Playtika母公司Alpha股權,最後均未能成行。
不過,史玉柱並未死心,既然直接收購不行,那就來個「曲線收購」。2020年6月,巨人網絡旗下子公司巨堃網絡通過增資,完成了對重慶賜比公司的收購,後者持有Playtika母公司Alpha達42.04%的股權。
也就是說,通過這一收購,使得巨堃網絡間接擁有Alpha 42.04%的股權。一旦這筆交易被相關部門通過,史玉柱後面只需再讓巨人網絡增持巨堃網絡2個百分點,就可以將Playtika納入麾下。
然而,2020年7月,巨人網絡發布公告稱,巨人投資決定撤銷其向公司贈與巨堃網絡1.1%股權,史玉柱意圖將Playtika注入上市公司的計劃再度失敗。儘管史玉柱一心想要拿下Playtika,但奈何證監會認為Playtika存在涉賭嫌疑,始終不願放行。
而史玉柱當初「忽悠」一同收購Playtika的眾多資本大佬,也因此與史玉柱心生嫌隙。比如原本與史玉柱交情頗深的寧波富豪郁國祥,就因為收購一事遲遲無法落地,最終與史玉柱鬧掰。另外持有Alpha約32.6%股份的「金主」盧志強,也因此事變成了倒霉的「苦主」。
「收購Playtika失敗,意味著眾多資本大佬的投資至今無法變現,從中可能有不少投資者要求史玉柱或巨人網絡償還相關資產,導致史玉柱股權接連遭遇凍結。」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
截至目前為止,史玉柱、巨人網絡及相關公司均未就股權凍結一事再做說明。不過,對於年近六旬的史玉柱而言,這或許只是人生當中一段不經意的「插曲」。在他的過往事跡里,有太多令人稱道的創業故事,而故事的開頭,還要從他大學畢業的那一刻說起。
毅然下海,賺來「第一桶金」
憑藉著漢卡的暢銷,新成立的巨人公司幾乎成了電腦軟體業的領跑者。
1989年1月,27歲的史玉柱從深圳大學軟科學管理系研究生班畢業。按照原本的計劃,史玉柱將回到之前工作過的安徽省統計局報到。
可是,已經在深圳這片創業熱土度過三年青春的史玉柱,早已無法忍受機關單位單調而枯燥的工作環境。他心思一轉,腦海里頓時蹦出了兩個字:「下海!」
由於此前學習和進修期間,史玉柱經常接觸到打字機等辦公設備,雖然很多單位已經購置了計算機,但卻因為打字機的存在而被閒置下來。在當時,中國的電腦技術還不太完善,特別是文字處理和列印文件功能,還需要通過獨立的打字機設備才可以實現操作。
史玉柱偶然發現,如果能夠讓計算機本身具備打字功能,不僅可以促進辦公效率的提高,也能夠節省不必要的辦公開支。於是,在辦公室那台閒置已久、遍積灰塵的計算機身上,史玉柱發現了一絲微妙的「商機」。
憑著自己過人的天賦和專業能力,沒過多久,史玉柱就使用計算機開發出了一套文字處理系統軟體M-6401,並將這套軟體壓縮轉換成一款可以裝進電腦主機的擴展卡,這便是後來俗稱的「漢卡」。
巨人漢卡「M-6401」,圖源:網絡
有了「漢卡」加持,再加上東拼西湊拿到的四千多塊錢,史玉柱人生中第一次做出了豪賭的決定。他給《計算機世界》報社打電話,大膽地向報社提出了一個要求,他想為M-6401漢卡刊登一則半版廣告,但廣告費8400元要在半個月後才會支付。「如果15天內廣告沒有效果,我最多只付得出一半的廣告費,然後只好逃之夭夭。」事後史玉柱暗自慶幸。
誰也沒想到,史玉柱的「豪賭」居然賭對了。發出報紙廣告的13天後,他的銀行帳號里收到三筆總共15820元的匯款。兩個月後,他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十萬元。
這是他經商生涯中的「第一桶金」,但史玉柱仍不滿足。當看到「漢卡」銷售大獲成功,史玉柱再次做出大膽嘗試,將這10萬塊錢一股腦投入到廣告宣傳當中。又過了四個月,史玉柱獲得了超過100萬元的銷售收入回報。
下海經商不到一年的時間,史玉柱就成了一名年輕的百萬富翁,這讓他頗為得意。每逢出席公共場合,他時常西裝革履,外出前經常要弄個時髦的大波頭,非常在意自己帥氣的形象。隨著「漢卡」銷售額一再突破新高,他開始有了創辦公司的想法。
1991年4月,巨人新技術公司宣告成立。取名「巨人」,寓意著他創辦的公司要成為中國的IBM(IBM號稱「藍色巨人」)。憑藉著漢卡的火爆業績,新成立的巨人公司幾乎成了電腦軟體業的領跑者。
對於史玉柱賺來的「第一桶金」,前巨人集團副總裁王建在《誰為晚餐買單——沉浮中的史玉柱和巨人集團》一書中指出,單從技術而言,巨人漢卡並不領先於北大方正、四通以及金山這樣的專業公司,但巨人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憑藉不算先進的漢卡在市場上所向披靡,原因主要便是便宜。「其他產品因為開發成本高,購買一個系統需要幾萬或幾十萬,而史玉柱開發的漢卡只要幾千塊錢就賣。」
大廈爛尾,淪為全國「首負」
就在巨人大廈大力賣「樓花」預售的階段,政府決定對經濟過熱的現狀採取宏觀調控,而賣「樓花」這種預售房屋的炒作行為也被限制。
「巨人」公司的誕生,意味著史玉柱不再只是一個推銷漢卡的暴發戶,而是搖身一變成為一家正規公司的大老闆。不過,當時深圳工商局並不同意為史玉柱註冊「巨人」這個名字,再加上另一經濟特區珠海為了吸引企業進駐,開出了免稅的優惠政策,這讓史玉柱決定轉戰珠海。
1991年7月,史玉柱將巨人公司總部由深圳遷往珠海,「珠海巨人新技術公司」升格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分設8個分公司,同時還擁有漢卡、中文筆記本電腦和手寫電腦等產品。第二年,巨人漢卡的銷量一躍而居全國同類產品之首,公司獲純利一千多萬元。
巨人公司的增長速度尤為驚人。到了第三年,巨人已經發展成為一家資本金超過1億元的高科技集團公司。此刻,僅僅是賣漢卡、辦公司,已經滿足不了史玉柱的野心,來到珠海意氣風發的他,心裡正在盤算著更大的生意。
如果套用現今的流行詞, 1992年可以稱之為房地產業的「風口年」。那一年,碧桂園、雅居樂、保利、綠地和寶能等地產企業不約而同地登上歷史舞台。房產火熱之下,許多人也都躍躍欲試,比如王石就把萬科的主業定在了地產,後來的吉利董事長李書福也正帶著千萬資產到海南準備投資,同樣想要進軍房地產的,還有再次「豪賭」的史玉柱。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1993年,史玉柱決定開發巨人大廈。與此同時,珠海當地政府也給史玉柱大開綠燈,在戶口、審批和稅收各方面都給予史玉柱最大程度的優惠,不僅如此,為了體現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支持,珠海市政府還先後共批給巨人集團4萬平方米的地皮,每平方米價格低至125元。
按照史玉柱最初的設想,這塊地原本要打造成18層高的辦公基地。然而,在當時有關部門的鼓勵之下,史玉柱對巨人大廈的樓高設計一再加碼,從原本的18層樓高,接連提高到38層、54層、64層。直到1994年初的開工典禮上,史玉柱又臨時決定加碼到72層。
如果72層樓高的巨人大廈建成,這就意味著可以打破當時的全國紀錄,成為新的「全國第一高樓」,這當然是一項激動人心的大工程。同時,伴隨著樓高的一再加碼,巨人大廈的投資預算也從一開始的2億元躍升至12億元。
可實際上,此時史玉柱手裡只有1億元現金,並沒有足夠的資金建成這棟72層樓高的大廈。但是為了成為「全國第一高樓」的創造者,史玉柱並不願意就此放棄,他想到了香港地產行業的「樓花模式」(即商品房常見的「預售」模式)。
在香港市場上,巨人大廈是最早來此出售樓花的大陸樓盤之一。憑著史玉柱的顯赫威名,再加上強有力的推銷攻勢,巨人大廈的樓花1平方米甚至可以賣到1萬多港元的高價。
然而,就在巨人大廈大力賣「樓花」預售的階段,政府決定對經濟過熱的現狀採取宏觀調控,而「賣樓花」這種預售房屋的炒作行為也被限制。此時的巨人大廈已經通過提前賣「樓花」籌集了1.2億元資金,並陸續投入到生產建設當中,但隨著賣「樓花」陷入停滯,巨人大廈的項目進展也日漸放緩。
直到1996年底,大廈一期工程依然未能完成,當大量客戶前來收房,卻只看到巨人大廈動工兩年來,除了68米深的地基,地上部分只建起了三層樓高。原本期待大廈早日完工的客戶,頓時翻臉成了怒不可遏的討債者,他們紛紛要求史玉柱退款,怒斥史玉柱是無恥小人、無良奸商。對此史玉柱百口莫辯,只能終日躲在家裡不敢見人。
停工爛尾的「巨人大廈」,圖源:網絡
很快,全國各地媒體聞風而至,將巨人集團的種種問題見諸報端。1997年,巨人大廈在一片質疑聲中宣布停工爛尾,史玉柱也因此負債高達2.5億元,悄然消失在大眾視野之中。
後來,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大敗局1》一書中提到,「巨人集團的覆滅,曾經在中國青年知識精英的心中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以致3年後,史玉柱還收到一些不知名的大學生給他寫來的信,詢問他的現狀,渴望看到他重新站起來。一位浙江大學的學弟在給他的信中寫道:你必須站起來,你知道嗎,你的倒下傷害了我們這代人的感情。」
東山再起,靠「腦白金」翻身
史玉柱精心設計了「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的廣告語。這句廣告語一炮而紅,甚至直至今日仍然家喻戶曉。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或許史玉柱不會再打算建「全國第一高樓」,可惜歷史無法重來。其實,對於寄予厚望卻又半途夭折的巨人大廈,史玉柱已經盡了全力。
在1994年巨人大廈開工的那一天,史玉柱就對巨人集團全體員工表態稱,「如果公司想要生存下去,必須要重新創業。」
這話並不是在危言聳聽。雖然當時巨人集團已經是國內計算機行業的佼佼者,但不算高明的技術很容易被其他公司取而代之。更何況,隨著歐美市場向中國出口計算機的禁令失效,此時國外計算機大廠如惠普、IBM、康柏大舉進軍中國,巨人集團正面臨著國外廠商的「降維打擊」。
決心重新創業的史玉柱,出人意料地將目光轉向了保健品領域。僅過幾個月後,巨人集團就推出了保健產品「腦黃金」。
緊接著1995年,伴隨著巨人大廈的工期加緊,史玉柱發起「三大戰役」,將12種保健品、10種藥品、10多款軟體一起推向市場,並斥資1億元投放廣告。一時間,市場上隨處可見「腦黃金」的保健品廣告,而史玉柱也在當年被《福布斯》列為大陸富豪第八位,成為商界炙手可熱的「紅人」。
一切看似向好發展,但危險的信號卻悄然而至。1996年,巨人大廈宣布資金告急,史玉柱只能將保健品業務賺來的絕大部分資金調往巨人大廈,結果巨人集團因為「抽血」過多,再加上管控不善,迅速陷入危機之中。萬般無奈之下,史玉柱只能徹底放棄對巨人大廈的投入。
後來回憶起巨人大廈,史玉柱難掩失望地說道,「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失誤決策,也是我的傷心地,我再也不來這個鬼地方了。」
隨著巨人大廈停工爛尾,史玉柱背負2.5億債務黯然離開珠海,這是他創業以來最落魄的時刻。然而,就在外界以為「首負」史玉柱就此無法翻身時,他卻選擇再次殺入保健品行業。
1998年,山窮水盡的史玉柱找朋友借來了50萬元啟動資金,打算運作新一代保健品「腦白金」。此前,「腦黃金」的銷售模式已經初獲成功,雖然因為巨人大廈導致業務告一段落,但至少說明了這條路是行得通的。
與之前選擇在深圳、珠海這些特區城市創業不同,這一次,史玉柱決定在江蘇江陰這個不起眼的縣級市作為新的起點。為此,史玉柱還曾戴著墨鏡在江陰走街串巷,針對老年人開展了一番調查,發現當地的老人對於保健品普遍抱著「想吃、買不起、捨不得買」的想法。
史玉柱敏感地意識到商機巨大。於是,他精心設計了「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的廣告語,沒想到這句廣告語一炮而紅,甚至直至今日仍然家喻戶曉。
「腦白金」廣告攻入農村市場,圖源:網絡
隨著腦白金廣告登場,投放到市場上的腦白金保健品供不應求。2000年,腦白金創下了年收入13億元的銷售奇蹟,成為中國保健品單品銷售冠軍,在全國擁有200多個銷售點。不久後,史玉柱又如法炮製成功經驗,開發出另一款保健品「黃金搭檔」,並且配以「黃金搭檔,年輕態、健康品」的廣告語,推動產品銷售增長。
2001年,腦白金的年銷售額高達十億元,史玉柱也在這一年憑藉保健品業務還清了之前欠下的所有負債,在短短三年內就摘掉了「首負」的帽子。
在網際網路分析師葛甲看來,史玉柱之所以能夠在短短數年內靠「腦白金」東山再起,本身在於他掌握了創業路徑上的「財富密碼」。「腦白金的商業模式和產品成本並不複雜,本質就是『廣告轟炸+褪黑素』成分,它無非是一種改善睡眠的產品,卻被史玉柱披上了神奇的『營銷外衣』,在老年人群體當中走紅。其實何止保健品,包括史玉柱做的炒樓花、遊戲項目,本質上都是他利用了人性的弱點來賺錢,並沒有技術含量和社會貢獻。從本質上看,史玉柱並非是企業家,而是一個純粹的商人。」
快意人生,開啟遊戲「征途」
在遊戲營銷上,史玉柱延續了以往保健品走下沉市場的營銷方式。在遊戲《征途》內測期間,宣傳廣告幾乎貼滿了二三線城市的網吧,早期的推廣團隊就達到兩千人之多。
東山再起的史玉柱簡直換了一個人。沒有負債的壓力,也沒有名利的牽絆,他開始徹底「放飛」自我。2003年12月,史玉柱把如日中天的腦白金和黃金搭檔等保健品業務,賣給了老朋友段永基(時任中關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沒過多久,史玉柱又買下華夏銀行和民生銀行的部分股份,完成了實業家向資本家的身份轉換。
在這段閒暇的時光里,史玉柱每天過著黑白顛倒的生活,在家裡不分晝夜地打網絡遊戲。用史玉柱自己的話說,他是一個有著十多年遊戲經驗的「骨灰級玩家」。
此時,網遊市場上已經有網易、盛大、九城等遊戲廠商,但基於網遊的高速增長,網遊玩家與日俱增,市場機會依然很大。而作為一名「骨灰級玩家」,史玉柱很少能在市面上看到一款十分滿意的遊戲,他萌生了由自己開發出一款遊戲的念頭。
2004年5月,盛大網絡赴美上市,31歲的陳天橋成為中國最年輕的「首富」,一時風光無兩。為此,史玉柱主動來到陳天橋的盛大公司參觀學習,看到後者的成功,史玉柱更加堅定了殺入網絡遊戲行業的決心。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表面上史玉柱是來參觀學習,而背地裡卻在組織人手挖走盛大的遊戲團隊骨幹。同年11月,史玉柱在上海成立征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即後來大眾熟知的巨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巨人網絡」)前身。
經過為時一年的反覆修改後,公司的首款網絡遊戲大作《征途》開啟內測。這款遊戲自上線之初,就與盛大的《傳奇》有諸多相似之處,但《征途》在模仿的基礎上,首創了「遊戲免費、道具收費」模式。對於這款遊戲,史玉柱頗為重視,他聲稱要將其做到極致,甚至做到「2D遊戲的關門之作」。
在遊戲營銷方面,史玉柱也延續了以往保健品走下沉市場的營銷方式。就在《征途》內測期間,這款遊戲的宣傳廣告幾乎貼滿了二三線城市的網吧,早期的推廣團隊就達到兩千人之多,試圖將《征途》廣告鋪滿全國各地。
2006年1月,《征途》網遊正式上線。僅用十個月的時間,這款遊戲就打破了之前由盛大《傳奇》保持4年之久的網遊用戶同時在線最高記錄,並在2007年5月突破同時在線用戶100萬人大關。
在遊戲玩家們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上半年,《征途》背後的巨人網絡公司營收達到6.87億元,凈利潤超過5億元。此時的《征途》不再只是一款簡單的網絡遊戲,它已經成為史玉柱又一項資本運作的工具。
2007年11月1日,史玉柱帶領著創辦三年時間的巨人網絡在紐交所順利上市。彼時,巨人網絡融資10億美元,總市值達到42億美元,成為在美發行規模最大的中國民營企業。
巨人網絡在美國紐約交易所掛牌上市,圖源:網絡
站在紐交所的舞台上,史玉柱意氣風發地說:「哪裡兼管最嚴,我們就要去哪裡上市!紐交所有一百多年歷史,和我們做百年老店戰略相符合。」此刻,史玉柱一掃曾經負債的頹勢,通過他熱愛的遊戲又一次找回昔日的風光。
藉助《征途》的成功,史玉柱身價暴漲達到280億元,在當年的胡潤中國富豪榜上名列第15名。這是史玉柱的巔峰時刻,但歷史很快證明,屬於史玉柱和巨人網絡的時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瀟洒卸任,「巨人」終將老去
史玉柱不想再做別人眼裡的「巨人」,只想做個逍遙自在的「閒人」。此時的他早已不在意別人的閒言碎語,只求內心閒情隨性。
把巨人網絡推向上市之後,史玉柱圓了自己心中的一個夢想,對於創業,他已經沒有更高的追求。
2013年4月9日,巨人網絡召開《仙俠世界》網遊內測發布會。史玉柱發言之前,先將手裡的一瓶酒一口氣喝完,剩下最後幾滴倒在自己剃得鋥光瓦亮的頭頂上,隨即宣布:「15年來兩次創業,今天決定徹底退出江湖,落得一身輕,我不再擔任任何實職,要把舞台留給年輕人,大家從此忘掉史玉柱這廝吧!」
《仙俠世界》網遊內測發布會現場,圖源:網絡
話音落下,史玉柱就此辭去巨人網絡CEO一職,但依然保留巨人網絡董事長一職,只是相比以往,他對於巨人網絡的具體運營情況已經很少過問。
從2006年推出《征途》至今,巨人網絡仍舊在依靠這款老遊戲支撐業績。雖然巨人網絡宣稱旗下有多款遊戲精品大作,但大多只是曇花一現,難以成為公司的「現金奶牛」。
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期間,巨人網絡營收分別為37.80億元、25.71億元、22.17億元和5.67億元。其中,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超過30%,主要是歸因於當時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的加持,但隨著近年來互金業務遭遇強監管,自那以後,巨人網絡的業績表現一年不如一年。
遊戲產業分析師張書樂認為,巨人網絡的沒落不在於互金業務受挫,而是遊戲主業難有起色。「在2010年以前的國內遊戲行業,普遍存在代理、營銷和山寨的遊戲研發運營路線,這種傳統導致了一批老牌遊戲廠商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出現落伍。巨人網絡在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後,也與很多老牌遊戲公司一樣出現了轉型跌宕,以至於掉出了遊戲一線陣營。究其原因,還是由於巨人網絡的PC端思維沒能轉換,過於追求平穩而缺少創新意識所致。」
作為頁游、端游時代的一方霸主,巨人網絡如今步履蹣跚,即便是史玉柱重歸CEO一職,也很難改變巨人網絡掉隊的現狀。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如今的史玉柱已經年過六旬,再也不是當初那個27歲賺得人生「第一桶金」的青年。對於很多新奇的創業「風口」,他也無心再做貪戀和鑽研。
回想起史玉柱30歲的那一年(1992年),曾有媒體對十大城市的萬名青年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的主題就是「你最崇拜的青年人物是誰?」答案顯示,排名第一的人是比爾·蓋茨,緊隨其後的便是史玉柱。
當時的他,一心想成為世人公認的巨人。但如今三十年過去,史玉柱不想再做別人眼裡的「巨人」,只想做個逍遙自在的「閒人」。正如他的微博名叫「史玉柱大閒人」一樣,此時的他早已不在意別人的閒言碎語,只求內心閒情隨性。
「年輕的時候我好像什麼都在乎,什麼都想要,最後啥也沒有了。現在就看淡一點,很多事情都很平淡,反正『神馬(什麼)都是浮雲』。」史玉柱說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1e8aba23addd2edfb24d76bd95d0b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