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危難面前,唯有責任

2023-01-25     生活起伏

原標題:《流浪地球2》:危難面前,唯有責任

#電影逆轉的地球2#

《流浪地球2》展示了地球開始「流浪」之前,太陽危機初期,人類攜手應對困難、克服困難的經驗。 用科幻的手法向我們展示了現代人眼中的未來世界。

科學技術作為解決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的重要手段,強調了先進科學技術對人類的重要性。

意識流的構思、奇幻的效果,帶著我們進入了宇宙,登上了月球。

1、世界空前的團結,展示了地球「一家之父」的美麗。

地球受到威脅,人民生命沒有保障,為了解決人類生存問題,全世界團結一致、共同面對。

統一全球重要領導人、各國最優秀航天員、各國最先進科技齊聚總指揮調度。

寬敞的大會堂,緊張的氣氛,嚴峻的形勢,嚴肅的面孔,都為了一個共同的問題,愁眉苦臉的。

激烈的討論、清晰的思路、據理力爭的憤怒、迫不及待的抱怨,讓人覺得非常親切、和諧、非常美麗。

當世界團結起來的時候,感覺氣氛是那麼甜蜜。

人民沒有戰爭帶來的痛苦,人民沒有為失去家園而哭泣,也沒有孩子溺水身亡後躺在水邊的悲慘畫面。

俄日戰爭摧毀了多少溫馨的家庭,使多少人流離失所,受到驚嚇,又有多少人在犧牲日停止了生命?

格里馬斯豪森說:「世界上沒有任何喜悅和憂慮,沒有任何和平與紛爭,沒有任何愛埋下猜疑,沒有任何安寧,沒有恐懼,沒有任何滿足和缺陷,沒有任何榮譽和恥辱。」

有些期待只是一個美麗的夢。 我們共享宇宙的能量和資源,我們共享宇宙的豐富和愛。 我們珍惜自然的一切,我們與自然和諧共生。

2、在危難面前,只有責任。

劉培強的師傅在危險來臨時,首先考慮的是自己和徒弟的安危。 但是,當徒弟說必須做的時候,他的心是萬歲。

如果第一次去月球的人知道不能完成核彈的爆炸,就需要派人去爆炸核彈。 人人都知道,不去也不回。

無數人願意親自邀請,為保護地球而獻身。 劉培強的師傅痛定思痛後,決定帶領50歲以上的人完成任務,留下年輕人做更多的事。

各國紛紛效仿,大家為了正義踏上了新的征程。 來到月球後,他看到了自己的徒弟,第一時間給他安排了返回地球的返回艙。

愛前方,愛自己,愛徒弟。 在大愛面前,義不辭,視死如歸。 這就是中國人的脊樑,這是中國人的信仰——獻身於正義事業。

3、相信自己的戰友,一定能行!

當各國結束了網絡連接,只有中國遲遲沒有恢復網絡時,大家都著急了。 周老師也很著急,但必須冷靜下來。

當電腦顯示塗恆宇犧牲的時候,中國已經沒有工作人員,其他國家不滿,不能按計劃執行點火,不知道怎麼辦。

周老師相信中國隊員一定能完成任務,他要求中國一定能按計劃如期完成任務。

「我相信他們一定能完成任務。 」重申一遍,就是領導對戰友的信任,對祖國的信任,對祖國科技的信任。

即使人不在了,他也一定會用各種方法完成任務。 通過周老師對自己戰友的了解,他知道了。 他們知道這個責任,他們有這個信念。

最後寫

中國電影再上一個新台階,從科技到構思,從愛到愛,再到真實,大處著眼,小處落筆。

有矢志成城的團結,也有為祖國爭光的勇敢; 既有科技冰冷的數字和感情中美好期待的理性分析,也有不可分割的親情。

在大災害面前,只有責任。 住在地球上,保護地球是我們的責任; 住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保衛祖國是我們的責任。

世界在發展,科學技術在進步。 只有不斷努力,走在世界前沿,中國人無論在哪裡都會腰纏萬貫。

恆宇堅持數字化人類開發,在最後危機時刻,為中國完成任務。

只有先進的技術、先進的技術,才能在最後一場戰鬥中維護尊嚴。 希望所有的中國人都努力奮鬥!

註:圖片來自網絡。 很抱歉入侵併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1613f701f967fa996beaceedab7c8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