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Pro、Max、Xr後, iPhone15為什麼要叫Ultra?

2023-04-04     壹讀

原標題:自Pro、Max、Xr後, iPhone15為什麼要叫Ultra?

坐等發布會的壹讀君|杜沅潞

蘋果正在憋大招!

據媒體報道,預計於2023年9月15日面世的iPhone15系列,將徹底取消音量按鍵和靜音按鍵,採用最新的開孔屏技術提高產品設計的先進性和美觀度。蘋果希望此次創新,能夠徹底扳回iPhone14的敗局,徹底打掉產品「沒創新」的帽子。

同樣值得期待的是,此次iPhone15系列中,多了一個新「成員」——iPhone15 Ultra。

去年,美國《彭博社》記者馬克·古爾曼就明顯地「暗示」過,iPhone15系列將取消Pro、Max命名,改名「Ultra」。

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的去留尚且不知,但iPhone 15 Ultra確實來了。在此之前,蘋果還推出M1 Ultra晶片、Apple Watch Ultra手錶。

為什麼iPhone 15 要叫「Ultra」?蘋果產品的名字是怎麼起的?

「Ultra」是個啥?

依據牛津詞典的釋義,Ultra是「過激分子」「極端主義者」的意思。

在「人如其名」的漫威宇宙,《復仇者聯盟2》中反派「奧創」的英文名就叫「Ultra」,與Ultra「過激分子」的字面意思相得益彰。

作為形容詞時,Ultra是形容「終極、極端」的意思。

比如90後的童年回憶是《終極街頭霸王(Ultra Street Fighter)》中,Ultra就是「終極」之意,而該遊戲的老版本是《街頭霸王(Street Fighter)》。

當Ultra前置於某形容詞時,也有「超……」的意義:

紫外線Ultraviolet rays中的「Ultraviolet」,就是「超級+紫色的」組合而成;超聲波Ultrasound也是「超級+聲音」。

日本經典動畫《奧特曼》就是Ultraman的音譯。

在Superman大行其道的年代,日本希望有自己更厲害的超人,因此創造出Ultraman。英語中的Ultra與Super意思雖近似,卻又更勝一籌,於是Ultraman橫空出世。

當然,日本人對Ultra的演繹,不止步於超強的戰鬥力,還包括魔法領域。

日本集英社出版的休閒漫畫《魔法留學生》,英文名就是Ultra Maniac。

作為超人類的存在,被安上Ultra Maniac 的大名也十分自然。

品牌也愛「Ultra」

隨著的知名度提升,Ultra逐漸被各大品牌選用,成為各家當家花旦產品的大名。

2015年,阿迪達斯推出新款「ULTRA BOOST」 跑鞋,宣稱這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跑鞋,也被冠於「史上最強」的稱號,引起一陣潮流。

手機領域,紅米 K50 Ultra、三星 S22 Ultra、中興 Axon 40 Ultra紛紛出場,也都拿出了自己品牌的核心科技,匹配「Ultra」的大名。

那麼iPhone 15 為啥也要叫「Ultra」?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蘋果在產品命名方面的特點——「精準」「簡潔」一直是蘋果的起名原則。

喬幫主在世時,就使用了獨特的四象限命名法來分類mac系列產品:橫軸兩邊分別為「消費性」「專業性」;縱軸兩邊分別為「便攜」「桌面」。

四象限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可以明確每種產品用途,讓消費者一目了然。直到 2006 年,Apple 都在沿用四象限命名法。

Mac 作為生產力領域設備,需要明確市場定位,從而可以讓各種需求的消費者能夠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設備,這也是 Pro、Air 至今仍沿用的根本原因。

Pro指 Professional(職業的、專業的),主打專業與性能;Air則讓人聯想到空氣,主打輕薄便攜。

但是 iPhone 作為可「年拋」、「追更」的電子產品,要如何做好市場定位和宣傳工作,儘可能多地抓住消費者的錢包呢?

多出產品,才能刺激消費者多購買,但產品多了,起名也就變成了難題。此外,蘋果也怕大家分不清、記不住新產品。於是運用了永不過時的數字疊代命名法:iPhone 4、 iPhone 5、 iPhone 6……

起初,蘋果對 iPhone 的命名策略基本是兩年一次的數字疊代:如,2012年是 iPhone 5,2013年就是 iPhone 5s。

但 2014 年的 iPhone 6打破了上述規律。這一年,各大手機廠商開始走進大屏時代,Apple 也推出了大屏新型號 iPhone 6 Plus。

如同中國傳統名字一樣, iPhone 的名字也進入了姓( iPhone )、譜名(數字)、名(Max、Mini、Pro 等)時代。

如今Max、Mini、Xs、Xr、Pro 等型號「名」充盈著iPhone產品線。

至於即將到來的iPhone15 Ultra的「名」,暗示了消費者, 你在考慮買的,是有史以來最新、最好、最強的產品。

在英語母語者眼中,Ultra是比Super更強的存在

據外媒消息,iPhone 15 Ultra 的升級幅度是歷代最大的。除了有速率更快的 USB-C 接口、A17 晶片以及 8GB 運行內存,還有傳言稱 Ultra 版本會有雙前鏡頭,以及潛望式鏡頭提供 10 倍光學變焦等變化。

據外媒消息,iPhone 15 Ultra 的升級幅度是歷代最大的。除了有速率更快的 USB-C 接口、A17 晶片以及 8GB 運行內存,還有傳言稱 Ultra 版本會有雙前鏡頭,以及潛望式鏡頭提供 10 倍光學變焦等變化。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iPhone起名用「Ultra」,不是「Super」「Outstanding」?

「Ultra」的優勢

起名是個大學問,人如此,產品亦同。

首先,產品命名要向消費者闡明其特徵及優勢。

就像Ultra自帶的主角光環,顯示其高於「Super」「Outstanding」的突出性能。

又如數字命名的產品,會給消費者帶來後者強於前者的印象,同時有推動產品更新換代的作用:iPhone3出現後iPhone 2停產,而iPhone 4的上市終結了iPhone 3的產品線。

其次,商品名稱關乎品牌形象,需要具備能強烈吸引消費者的魅力。

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家多溫卡特頓特在《傳播學》一書中指出,信息必須引人注目,才有可能取得效果。

例如iPhone14 Pro Max中的「Max」,其源頭是拉丁文 「Maxiums」,這是一個古羅馬貴族的名字,意為「最偉大的」,碰巧在英語中有「達到最大限度」的意思。

單是名字中的貴族血統,就完勝「Highest」「Supreme」「Tallest」等同義詞。

此外,「Max」還更簡短好記,符合產品命名要易於傳播的定律。

最後,產品命名還要有獨特性,不至於被混淆。

早在2002年,蘋果剛進入播放器市場時,就面臨給產品起名的困境,當時公司內部擬定了四個名稱:super MP3、21's music、beyond enjoy、iPod。

而喬布斯偏偏選擇了字典里查不到的「iPod」。之後「iPod」不負眾望,擊敗了當時在播放器市場領先十年的老前輩「索尼」,成為蘋果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之一。

直至今日,蘋果仍有著喬布斯輝煌時代的餘溫,自帶熱搜體質,一舉一動都吸引著全球媒體、行業從業者、消費者的目光,大家才會對iPhone15 Ultra產生各種遐想。

無論此次的iPhone15 Ultra能不能成為蘋果史上最「Ultra」的產品,其價格將會是目前最「Ultra」的。

參考文獻

[1]孫路弘.產品命名的內在邏輯[J].銷售與市場(管理版),2011(06):23-24.

[2]劉北辰.如何優化產品命名[J].發明與創新(綜合科技),2012(12):28.

[3]劉北辰.產品命名的選擇[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0(10):4.

星標一下,我們永不走散~

點擊圖片閱讀 | 網傳張繼科500萬的借款合同,有哪些重要信息?

點擊圖片閱讀 | 價格瘋漲300%,吃雞自由又被「卡脖子」了?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0f8eeeff641bcd7a772a83a184b0d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