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別人是內耗,改變自己是成長

2023-08-06     十點讀書

原標題:改變別人是內耗,改變自己是成長

聽過一句話:

「人吶,想改變別人越多,越煩惱;想改變別人越少,反之心越靜。」

細細想來,確實如此。

有些事,越是強求,越是容易被其所困;

有些人,越想改變,越是容易適得其反;

有些關係,越是費勁,越是容易衝突不斷。

後來才明白,與其選擇改變別人的思想,讓自己活得悵然若失,不如回歸自我,找尋內在的富有豐盈。

正如心理學家榮格所說:

你不要試圖改變別人的念頭,你能做的就是像太陽一樣,只管發出你的光和你的熱。

你不要試圖改變別人的念頭,你能做的就是像太陽一樣,只管發出你的光和你的熱。

人生下半場,不向外追索,不飛揚浮躁,努力做一個和自己交心的人。

傅首爾在《奇葩說》中分享過一段故事:

結婚後,她曾看不慣丈夫老劉整日不思進取,便想方設法地要改變對方。

在她的督促下,老劉嘗試了各種工作,但都以失敗告終。

接連打擊下,老劉變得鬱鬱寡歡,家裡原先的歡樂氛圍也消失了。

傅首爾這才發現,金錢和名譽,遠沒有丈夫的快樂和家庭的歡聲笑語重要。

從此,她徹底放棄了改變丈夫的念頭。

生活中,我們總愛以自己的認知,去為別人規劃未來,指點江山。

殊不知,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活法,倘若過度干涉,只怕會事與願違。

就像三毛所說:

對於別人的生活,我們充其量,只是一份暗示,一份小小的啟示,在某種情況下豐富了他人的生活,而不是越權代辦別人的生命。

對於別人的生活,我們充其量,只是一份暗示,一份小小的啟示,在某種情況下豐富了他人的生活,而不是越權代辦別人的生命。

一個人最大的智慧,就是克制糾正他人的慾望。

前不久,董宇輝在直播間自責道,弟弟現在生活的困難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原來,弟弟之前在老家工作,雖然比較輕鬆,但收入不高。

董宇輝見狀,便建議弟弟辭職,到大城市磨礪一番。

可此前安於現狀的他缺乏工作經驗,能拿到的薪水十分微薄。

結果他不僅大錢沒賺到,連房租也交不起,最後只能灰溜溜地回了老家。

現實中,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總是以「為你好」的念頭去指點身邊人。

時間越久你越會發現,無論付出多大的真心,都不會換來別人的感激。

正如《菜根譚》中所說:

「不要拿自己的標準,當作批判他人的依據。」

妄圖去改變風的方向,移動山的位置,本質上就是一場徒勞。

就像我們百般去勸勉別人的行為那樣,到頭來,傷害的只會是自己。

當我們把目光轉移到自身,慢慢會釋懷那些所謂的煩惱,不過是自己的執念罷了。

人生在世,從來不是為了指點誰,而是要走好自己的道路。

經常聽人說,得到外界的認可,人就有幹勁。

確實,在生活中保持自我價值感,是一種智慧。

但更要明白的是,別人的肯定是幸運,內在的滿足才是坦然。

王慧玲曾在《基層女性》中講過自己的故事:

無論她取得多大的成就,只要不生孩子,在父母眼裡,她總是失敗的。

母親更是時常抱怨她:「女人不生孩子,人生就不會完整。」

一開始,王慧玲嘗試過各種方法,希望獲得父母的理解,但都無濟於事。

後來,她有意地減少和父母的聯繫,學會自我癒合,內心也平和了許多。

稻盛和夫說: 「人這一生,不是向外訴求,而是向內生長。」

那些能真正解決問題的答案,其實都在我們心中。

做個不斷向內探索的人,才能活出通透有深度的人生。

日本作家中村恆子奶奶曾分享過一段人生經歷:

婚後,她的丈夫暴露了嗜酒如命的本性。

每晚下班,丈夫會和一群酒友喝到深夜,全然不顧家裡的生活開支。

有好幾次,她拿著離婚協議書威脅丈夫,但丈夫只是嘴上答應著,並沒有付諸任何行動。

意識到這點的恆子奶奶,決定不再改變丈夫,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我價值上。

正如心理學上談到的「願望投射效應」,我們總是把自己的主觀願望和美好寄託強加給對方。

卻忘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選擇,我們根本無法左右。

當我們能夠接納別人的不足時,生活的主動權才真正變成自己的。

我們才能不斷復盤總結,提升自己的能量,堅定地朝著目標去努力。

演員孫儷在結婚9周年時,曾感概:

丈夫是個夜貓子,無辣不歡,喜歡每天和人聊天,而自己卻恰好相反。

前些年,孫儷時常覺得婚姻里儘是滿滿的孤獨和委屈,可後來她看清了, 總期待別人按自己的意願做事,註定是痛苦的。

所以,她不再要求丈夫,而是在拍戲之餘,積極地去安排自己生活。

逛公園、做手工、種菜、畫畫、讀佛經,忙得不亦樂乎。

其實,這世上從來沒有所謂的枷鎖,真正能束縛住我們的只有自己。

如果你過分在意外在的雜念,不懂得尋求內核的穩定,那麼只會越活越沉淪。

以下3個小建議送給你,希望你收穫成長,改變自我,向上開花。

1、尊重別人,降低期待

《允許自己虛度光陰》中寫道:

我慢慢明白我為什麼不快樂了,因為我總在期待一個結果。

看一本書,期待它讓我變得深刻;吃飯游泳,期待它讓我一斤斤瘦下來;對別人好,期待被回待以好。

我慢慢明白我為什麼不快樂了,因為我總在期待一個結果。

看一本書,期待它讓我變得深刻;吃飯游泳,期待它讓我一斤斤瘦下來;對別人好,期待被回待以好。

一味地要求別人和自己一致,不過是在畫地為牢。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尊重他人的三觀,降低期待,接受每一種可能。

2、關注自己,收穫快樂

一個人總想改造他人,本質上是無法關注自身的表現。

《認知覺醒》中有一種找回內心需求的方法,就是冥想。

比如每天早上冥想15分鐘,可以幫助我們靜下心來,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

久而久之,我們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認清自己、關注自己的感受。

3、減少抱怨,積攢能量

李叔同說:「人一定要停止抱怨,向內求,不要看別人的錯,你看到的都是你的因果。」

不抱怨的人,允許存在彈性的空間,減少被恐懼包圍的感覺。

不抱怨的人,懂得慢慢來,那些再難改變的局面,也會被溫和的心態鬆懈。

張德芬老師曾說:

「幸福與否真的不取決於外在的條件,而在於人心。」

真正的成長,從來不是向外延伸,而是向內探尋。

閒暇之時,多去豐盈內心,你想要的幸福,都在趕來的路上。

曾聽說,人生分為三個階段:

小時候,覺得自己長大一定能成為英雄,可以改變世界;

長大了,發現自己改變不了世界,整天只想著改變別人;

而現在,終於明白一個道理,人生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我們或多或少都將一些美好的期待聚焦在別人身上,可改變別人看似簡單,實則很難。

與其掏空心思改造別人,不如試著積極調整自己。

當我們變了,會發現別人變了,周遭的一切也都變了。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順其自然,慢慢成長,去一點點靠近那個更好的自己。

以上,共勉。

作者 | 落凝,痴迷寫文章的小女子,熱愛煙火氣的生活,也愛寫詩情畫意的文章。

主播 | 紫陌,微信公眾號:紫陌講故事。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十點君承諾:本問卷僅供調研使用

不會泄露個人信息,請放心填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0a7d838aaeb0bbd69db22d3ae7510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