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幾年,幹什麼最賺錢?很多人都會說是炒房。可對年輕人來說,他們的答案可能是「炒鞋」——
在炒鞋圈,曾經流傳著這樣故事:李寧和NBA巨星韋德簽約,發售了一款售價1000元的球鞋,幾個月後,在二手市場拍出了40000元的高價,漲了40倍!
大學生炒鞋月入近萬,吃喝不愁
在市區一家企業上班的小王,是一個鐵桿的Sneakerhead(球鞋愛好者),「高中時三個月換一雙,一兩百塊的也不心疼。大學開始收藏上千塊的潮鞋,現如今家裡幾十雙鞋子擺滿鞋櫃」,他說,阿迪耐磨,耐克好看,無論是打球、平時休閒穿,還是收藏,各有各的款式。
(小王的部分潮鞋)
不過,小王笑著說,自己在這個圈子裡還算是「初級玩家」,只是個人愛好,與那些炒鞋客來說,是小巫見大巫,他們有些人簡直是「職業玩家」,確實有很多靠買鞋賣鞋發了家致了富。
(年輕人中流行的潮鞋)
小王的大學同學小李,就是一位鞋圈內的 " 炒鞋人 "。去年初,他在線下第一次炒鞋,抽中了一雙價值 1299 元的鞋,之後以 3000 余元的價格轉手,從中賺了 2000 元。
雖然賺了不少錢,小李分享了炒鞋的門道,線下門店抽籤採取先到先得的模式,如果排到後面就可能抽不到簽,排隊一天一夜是經常有的事。而線上的抽籤也不例外,小李關注了幾十個關於炒鞋的微信群,每天都要在各個微信群看消息,了解哪雙鞋值得買入。
如今他生活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炒鞋上面,月入近萬元,能自己賺生活費和學費。
小李分析了年輕人熱衷於買鞋的原因:許多人是為了追隨偶像、彰顯個性。「當你穿上一雙限量款潮鞋時,有強烈的優越感,看到大家投來羨慕的眼光,多花錢也願意!」他說。
(鞋網站製作的球鞋指數)
業內人士:莊家批量全掃直線拉漲停
自今年8月,很多自媒體開始宣揚球鞋的創富神話,「一雙最少賺2000元!白黑紅AJ1兩年漲到7萬,有人24歲開上奔馳月入百萬!
炒鞋果真能發家致富,月入百萬?
蘇州一位潮鞋自媒體從業人員范先生認為,經過幾年發展,現在的球鞋市場形勢複雜,波詭雲譎,作為從業多年的他,自己也很難對未來漲跌做出判斷。對那些球鞋愛好者,他建議如果是業餘愛好,不妨買一兩雙收藏,但要是通過炒鞋發財,儘早退場,因為比起莊家,這些小散實在是太弱了。
利益滾滾的地方從來都是江湖洶湧,范先生介紹了炒鞋莊家的套路:
持有大量資金的莊家,瞅准某款限量鞋的某些暢銷配色、鞋碼瘋狂掃貨。曾有媒體報道,去年一款AJ聯名鞋在昆明發售。一個東北炒家打飛的以每人200元臨時招了50人排隊搶鞋。昆明市場總共投放AJ26雙,被這個炒家「吃」下21雙。
通過了發售環節之後,莊家因為資金雄厚,經常直接加價30%以上敞開收購。最粗暴的就是「批量全掃,直線拉漲停」,全部都買下來,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拉高價格,再出貨,賺取一大筆錢。
專家:鞋穿不炒,監管部門主動干預遏制炒作
只有在潮水退去時,你才會知道誰在裸泳。
據一家二手球鞋交易平台對去年全球2639款限量版球鞋統計,有1106款球鞋價格在下跌,占比41.9%;760款漲價幅度超過20%,占比28.8%;有483款鞋漲幅超過50%,占比18%;漲幅超過10倍的為11款,占比只有0.4%。
市場上最熱的椰子350首次在國內發售,原價1899元,在外面立刻就能賣到12000到15000元人民幣。此後,這雙鞋慢慢下跌到了六七千元。多次發售之後,這雙鞋最低的價格2000元出頭,現在維持在3000元左右的水平。
蘇州大學經濟學者沈健認為,部分球鞋因限量鞋具有稀缺性,存在部分溢價是符合市場規律的。但如果把它當作投機工具,無異於一場無法預測輸贏的賭博遊戲。說穿了, 「炒鞋」也是「擊鼓傳花」遊戲,當泡沫破滅時,套牢的將是那些「最後的接棒者」。
沈健說,與「房住不炒」的道理一樣,鞋子原本也屬於「鞋穿不炒」的範疇,他建議相關監管部門應當主動干預,及時遏制這種炒作。
名城蘇州網 記者 熊曙光 圖文報道。
(責編:熊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