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在青天水在瓶

2019-12-29     垚鑫淼森焱




練得身形似鶴形

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說

雲在青天水在瓶

選得幽居愜野情

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

月下披雲嘯一聲

——李翱《贈藥山高僧惟儼二首》

這首詩的來源——

唐朝會昌年間,山南東道節度使李翱數次派人請藥山惟儼禪師進城供養,均被禪師拒絕。

一日,李翱親自登門造訪,藥山座在蒲團上,手拿經卷故意不理睬他。

李翱忿然道:"見面不如聞名!"說完拂袖而出,這時,藥山冷漠地對他說道:"太守怎麼能貴耳賤目呢!"

這一句話使得李翱為之所動,遂轉身禮拜,並問道:"什麼是道?"

藥山禪師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後問:"懂嗎?"

李翱說道:"不懂。"

藥山解釋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聽過藥山禪師的點化,茅塞頓開。

原來真理就在青天的雲上,瓶里的水中!

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間一切事物當中。

他當即提筆寫了一首詩:

證得身形是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話,雲在青天水在瓶。


古人的心境是今人普遍無無法企及的一種高度,古人的生活方式很慢,有大量的時間用來觀雲賞月,在思想上精神上也有很多的空間,現代的工作及生活把時間都打成碎片化,我們不能專心的去做一件事情,所以即便是大德就在我們身邊點化,可能也不知所云。

減少內心的慾望和執著,世俗中能夠放下一些不必要的物質攀比,可能我們的世界裡就允許有了可以聽到呼吸的時間和心境,直到我們覺得擁有空氣、陽光、水、食物、就可以很知足的時候,我們就會慢慢面對自己的內心困惑,也許當有一天我們反思我們到底是誰的時候,我們的生命旅程也就意味著新的開始了。

當我們不再有那麼強烈的貪心、嗔心,我們才願意看到本來的自己,就是那「雲在青天水在瓶」的本來面目。


來源:極簡主義的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x9oUm8BMH2_cNUgn3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