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輕信網絡信息 警方教你如何應對

2019-12-27     閩西日報


防範網絡電信詐騙

創作:王耀輝

記者 張梓睿 通訊員 曹金浩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屢見不鮮,不法分子還在不斷翻新作案手法,讓人防不勝防。而今年關將至,正值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高發期,記者於17日採訪了市公安局新羅分局刑偵大隊辦案民警,了解了近期我市多發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例類型,以及如何進行防範。

辦案民警告訴記者,近期市民容易上當受騙的電信網絡詐騙類型有3種,分別是貸款類詐騙、刷單類詐騙、投資理財類詐騙。

貸款類詐騙應對:

選擇正規機構和正規渠道,保密個人信息

辦案民警告訴記者,當前,貸款類詐騙手段繁多,其陷阱外殼極具迷惑性,廣大群眾稍有不慎,就會上當受騙。犯罪分子往往通過網絡發布代辦信用卡、無息貸款、無抵押貸款等虛假信息,有需求者聯繫後,犯罪分子即要求受害者先交納「手續費」、「保證金」、「考察費」等各種額外費用來騙錢,或者會要求先轉入一部分錢來證明有還款能力,從而使廣大群眾上當受騙。

「10月份,新羅市民陳某接到陌生電話,對方詢問陳某是否需要辦理貸款,陳某表示需要後便添加對方微信詢問貸款詳情,在對方推薦的貸款平台辦理貸款後,遲遲沒有放款,陳某便詢問對方,卻被對方以陳某填錯卡號需要保證金為由騙取了8000元。」辦案民警說,「針對這類詐騙,廣大市民一定要做到,有貸款需求時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金融機構,要記住一點,任何不需要簽訂合同的貸款肯定是虛假的。一定要通過正規的渠道辦理貸款,不要輕信所謂的『信用卡代辦機構或人員』;要對自己的個人信息保密,千萬不要告訴他人動態驗證碼、銀行卡號碼、有效期、銀行卡背面的校驗碼等重要信息;還要提高警惕,一旦發現對方提到要手續費、保證金、考察金等額外費用,就可以確認對方絕對是騙子,應該馬上斷絕和對方的聯繫。」

刷單類詐騙應對:

選擇正規途徑,及時核實情況

「刷單類詐騙的犯罪分子,利用大學生、待業青年、家庭主婦等群體希望兼職賺錢的心理,使用網站彈窗、QQ群發布刷單兼職信息,其所謂的『業務員』一般不會和受害者見面,而是通過QQ、語音聊天軟體聯繫受害者,利用虛假高額利潤回報交易記錄或者交易截圖騙取受害者信任,進而要求受害者繳納一定數額的保證金。在受害者繳納保證金後,犯罪分子又會以付款超時、帳號凍結需解凍、刷單最少三筆等理由讓受害者繼續付款,等到受害者發現上當受騙時,犯罪分子就『消失』了。」辦案民警說,「11月,東肖某學校的學生林某通過手機微信朋友圈看到刷單返利的工作,想靠自己賺錢的他,便立刻添加對方為好友,並按照對方提供的刷單連結進行刷單。一開始刷了一筆1000元人民幣,後對方稱訂單異常無法返利,又以退款為由,通過發送退款連結獲取了林某的支付寶密碼,將其帳號內的5499元轉走。林某到這個時候才發現自己被騙了。」

辦案民警表示,希望廣大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要多個心眼,不要被「投資回報高、從業門檻低、工作時間短」等謊言所吸引,選擇兼職賺錢時要通過正規途徑尋找,及時核實用人單位的情況,更重要的是不要透露個人和家庭成員信息,如發現被騙或詐騙情況請儘快報警。

投資理財類詐騙應對:

要有正確投資理念,高回報、無風險絕不可信

11月,新羅區東肖鎮居民李某通過手機在網上看到有人發布賺錢的項目,與其取得聯繫後,得知按照對方的方法操作和安裝××彩票APP就能盈利,李某先後在該平台充值7筆錢後,發現無法提現,平台客服以違規操作為理由,把李某的××彩票APP平台帳號封了,李某這時才發現被騙了,共計被騙10454.2元人民幣。

「這就是一起典型的投資理財類詐騙案件。這類詐騙多以網絡平台引誘群眾參與投資理財,犯罪分子有的鼓吹、介紹所謂能準確預測股票、期貨漲跌的『專家』、『大師』,要求受騙者一開始參與投資時就交納一定的各類『服務費用』;有的推出『薦股平台』、『投資平台』,將受騙者引誘到虛假的軟體平台,參與貴金屬、原油等現貨、期貨交易,而這些交易系統都是犯罪分子事先偽造的,犯罪分子可以在後台實時操縱行情,偽造交易記錄,讓受害者以為自己所投入的少量資金,在短期內獲取了較高的收益,進而持續不斷地加大資金投入,最終所有投資都被騙走。」辦案民警說,「針對此類詐騙,投資者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投資理財一定要在國家批准的正規平台參與,不要被社交平台上所謂高回報、無風險的投資所迷惑。要切記,投資一定伴隨著風險,無風險的投資必然是騙人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wZ_RW8BMH2_cNUgh3p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