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Q》的主演任達華因為精神異常男子的行刺而導致該片延期上映,任達華當時手部的割傷嚴重,不僅牽動著很多觀眾的情緒,也讓剛剛上映的《小Q》更顯溫情。
這部《小Q》與之前日本《導盲犬小Q》都是改編自日本的傳記《再見了,可魯》,故事從拉布拉多犬小Q出生開始講起,在日版中,小Q感受到養父母任井家庭的溫暖,又經過一年多艱苦的訓練才正式成為「人類的眼睛」―――一名出色的導盲犬,十年如一日的陪伴是最感人的,小Q在12年零5天離開,它的一生是平淡而偉大的,也觸動著觀眾的心靈。
內地版更凸顯出小Q的善良,從出生開始,小Q那凸視鏡般的視角為我們展現了它內心的活動,唯一有些遺憾的是沒有採用畫外音解說小Q的內心活動,如果能夠強化出小Q的內心思想活動,可能會更加真摯動人。
兩個版本中都提到了導盲犬的訓練,幼犬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出生後送到志願者家中寄養一年,主要目的是讓導盲犬適應人類生活環境,建立信任意識,第二個階段則是5個月的集中訓練,所以內地版陳芷喬才會如此的不舍,因為每隻導盲犬都有肩負的重要使命和責任,所以必要的犧牲在所難免。最後才是和盲人的相處,這一階段主要是熟悉使用者的生活習慣、作息時間,讓兩者更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伴侶」。
日版的小Q是為家庭美滿的渡邊先生服務的,渡邊先生友善而可愛,他並沒有非常牴觸導盲犬的幫助,這種真實的力量讓我們更有代入感,下雨天,兒子擔心小Q生病,主動為它撐傘,天熱了主動帶它進屋。這些小細節體現齣兒童的童真,也反映出渡邊態度上的轉變,他由強硬的態度逐漸軟化,這種改變正是小Q帶來的。
內地版的小Q沒有像日版那般突出小Q訓練時信心,而是更注重家庭溫暖的傳承,通過喜愛動物的陳芷喬的關心讓小Q成為了眾人眼中的「香餑餑」,可是這種溫暖在成為導盲犬進入到李寶庭家庭時遇到了阻礙,兩種不同情緒的轉換情景不同,表達出的感情卻同樣真實。
日版的主人公渡邊先生家庭和睦,他對於導盲犬的出現有些猶豫和彷徨,卻並不是全然拒絕,在幾次嘗試之後,他從內心接納了小Q,只是他的妻子對於導盲犬的出現有些反感情緒,於是渡邊先生不得不充當起家庭成員與小Q之間的潤滑劑,在平凡之中顯示溫情其實更令人絕望,因為我們都是生活在平凡之中,所以這種力量看似平常,卻往往有摧枯拉朽的力量,看著看著眼淚不自覺地便會滑落。
內地版李寶庭的人物設定有其特殊性,作為首屈一指的美食評審,失去視力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很多人正常人在遇到疾病或事故導致殘疾時,第一關必然都是心理方面的,普通人在遇到這種變故時恐怕也不會將全部希望寄託於一只狗身上,而形單影隻的李寶庭更為特別的是他的工作需要一雙「眼睛」,讓小Q成為這隻眼睛,他從內心中並不認可。
面對困難,任達華把李寶庭的消極表現地淋漓盡致,他渾渾噩噩,遠離妹妹李寶兒與好友盧永安的關懷,他甚至想要自殺,這些做法無疑體現出他當時悲從心生的絕望,而小Q的及時加入帶給觀眾一線生機,更彰顯出人與狗之間特殊的情感紐帶。
死亡是任何人都無法迴避的話題,日版中的渡邊病情惡化非常突然,如果說他還有什麼不舍,除了家人外恐怕就是一直陪伴他的小Q,在病床上,即使雙眼沒有視力,他也在向小Q揮手告別,小Q這時已經成為了他的家人,遠遠不僅僅是陪伴他的一雙「眼睛」。
內地版則更強調分離和團聚,李寶庭離開時,本以為一個球能夠轉移它的注意力,可是小Q的智商並不低,它那段幾分鐘的長距離奔跑強化出它內心對於主人的依依不捨,這種真情可能對於養過狗的人來說更能體會,就像在首映場時小瀋陽說的「這片很感人,看完之後更不敢養狗了」。
當瘸著腿的小Q終於見到李寶庭時,我非常動容,所有的離別都是為了更好地團聚,這樣一切等待都更有價值,也讓每位觀眾都喜笑顏開,要知道,李寶庭也在面臨生離死別,數次手術的失敗幾乎讓他失去信心,可是小Q在信念上一定給了他莫大的鼓勵,讓他化險為夷,從這點上來說,他們是真正的患難兄弟。
日版用小Q年邁時的「意外」來表示偶然中的必然,小Q的年邁與渡邊先生的患病有某種意義上的相似,在病榻上,小Q閉上了雙眼,它出生時的一幕如相片般一張張浮現,這個結局意猶未盡,強烈的留白更具味道。
而內地版則更加寫實,因為導盲犬長時間的行走,所以它們患上髖關節炎的幾率也會高於普通寵物,而其治療方法在年邁時也難上加難,當聯想到這麼多年它們為人類做出的貢獻,我相信沒有人能夠抵擋這溫柔的一擊。
中日版本有一點是一致的,就是當小Q和主人的最後一次散步,只有短短的30米,渡邊和李寶庭都說了一句話「好了,這樣就夠了」,然後溫情地撫摸著小Q,這是對於導盲犬一生最好的評價,因為不舍所以更加珍惜每一次相聚,這讓觀眾的情緒再次被無聲拉扯,那句「這樣就夠了」可以算作對小Q一生最好的概括了。
兩個版本都從小Q活潑可愛的小時候展示到它離我們而去,其實,如何讓它們安度晚年同樣考驗人類的智慧,這體現的是人類的善良與愛心,對於小Q,陳芷喬不同意安樂死的做法,「因為它無法選擇」,每位擁有上帝視角的觀眾都會從內心同意她的說法,小Q也有感受,如果可以決定,是否應該把權利留給它們呢?
還要說一下《小Q》的配樂,《我是你的眼》是蕭煌奇作曲填詞並演唱的一首歌,它曾經在當年風靡一時,尤其是了解到蕭煌奇也是盲人的經歷時會更有感受,當李寶庭和小Q在田間放肆地奔跑,歌聲想起時,似乎小Q真的成為了李寶庭的眼睛,雖然這個過程有些曲折,但是結果卻讓每位觀者動容,歌聲流露出的正是影片所要表達的「人要對導盲犬給予充分的信任和關懷」。
最後,還要呼籲一下,導盲犬確實能夠幫助到很多需要幫助的特殊群體,也希望更多朋友可以接納導盲犬,不要抵制、厭惡那些進入公共場所的小Q們,為它們創造出更加溫馨美好的社會環境,它們在用一生服務人民,我們需要做的僅僅是獻出一點愛心,用包容的心態去看待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