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變成「網抑雲」了?二次元區卻沒被攻陷,原因很真實!

2020-07-31     動漫簡評

原標題:網易雲變成「網抑雲」了?二次元區卻沒被攻陷,原因很真實!

【動漫雜談】關於社區文化:

看了一下最早的一條動態,大約是2014年開始玩的網易雲,當時看中了智能推薦功能,以及評論區的「社區文化」。能發現一首冷門曲目並搶到熱評,直到它被大眾所知曉,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人,我某個頂著犬夜叉頭像的好友,就是一個無情的搶熱評機器。

我印象中早期的熱評分兩類,一類是恰到好處的即興玩梗,另一類是「評論區故事會」。不過在當時,其實就已經出現了現在所謂的「網抑雲」風格的評論了,畢竟當年使用這個軟體的,包括我在內,都以文藝青年自居,瞧不起那些綠色和粉紅色的軟體。有些文藝青年喜歡動不動來一手「傷痕文學」,不免也讓人懷疑是不是有點過於做作,或者是無病呻吟了。

現在因為版權問題,一家網站已經聽不全所有歌曲了,在老用戶投靠新軟體的同時,也有不少新用戶湧入了雲村,現在稱之為「小眾文藝范」也就不合適了。

不能確定到底是新來者改變了網易雲,還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但老用戶留在評論區的熱評,的確是對整個社區的環境起到了導向作用。當無病呻吟的內容占據著大量熱評的前幾名,甚至還有標題是《網抑雲》歌曲出現,「網抑雲」這個說法也不知不覺開始流行了起來。

當然,我想說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群人,大家平時吐槽的「網抑雲」無非是把抒情的主題集中在了自己身上。但動畫主題曲、角色歌、虛擬歌手曲目等等「二次元」曲目的評論區,畫風還是很正常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死宅沒有感情生活,所以會不在這抒情」,要是我把這麼真實原因說出來,估計大家是不會買帳的。其實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歌曲的主題在引導觀眾做出不至於太「私人化」的評價。

比如,在Fate劇場版插曲《春はゆく》的評論區中,熱評基本都是圍繞著原片內容、角色塑造、以及觀影感受去談的。動畫主題曲賦予了觀眾一個可以探討的主題,也相對來說限制住了探討的範圍,所以很少出現「無病呻吟」或者是「自我陶醉」式的熱評。

另外,ACG愛好者之間的文化氛圍,也並非是在雲村土生土長的,而是在b站、貼吧、論壇等多種環境中共同促成的。玩梗、科普甚至對線,才是這個群體中最容易被接受的搶熱評方式,這也是在二次元的抒情曲目沒有「網抑雲」化的重要原因。上圖來自動畫電影《被狙擊的學園》的主題曲《銀色飛行船》。

評論區有例子接得好,「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我不做人啦,JOJO」。這種玩梗會與「網抑雲」風格的評論形成對抗,最終達成微妙的「和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t4AqHMBd8y1i3sJsv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