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李遠方)4月1日起,《陝西省中醫藥條例》正式施行,條例規定陝西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強中藥資源保護利用,促進中藥產業工業升級,推動中藥質量提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山西省日前印發《關於建設中醫藥強省的實施方案》,提出山西將深入實施中醫藥醫療服務能力加強、中藥資源保護利用、中藥材生產和質量提升等七大工程,到2030年全面建成中醫藥強省。隨著各地中醫藥地方性法規及文件的陸續出台,我國中醫藥全面發展將進入規範化、法治化的軌道。
資料圖。CNSPHOTO供圖
中醫藥抗疫成績顯著
在我國中醫藥的發展脈絡中,中醫藥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所發揮的作用必將被不斷提及。
3月23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湖北武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藥物。數據顯示,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醫藥,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醫藥,占90.6%。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中醫藥能夠有效緩解症狀,能夠減少輕型、普通型向重型發展,能夠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能夠促進恢復期人群機體康復。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我國強化中西醫結合,促進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及時推廣有效方藥和中成藥,有效減少輕型和普通型向重型、重型向危重型發展,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目前,我國已向義大利、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捐贈中成藥、飲片、針灸針等藥品和器械,並選派中醫師前往有關國家支援抗疫。
近幾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及立法實踐。我國中醫藥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提到,中醫藥事業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我國醫藥衛生事業中的作用。
該法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中醫藥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統籌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條件保障,將中醫藥事業發展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政府舉辦的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有條件的專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應當設置中醫藥科室」等。
去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發布實施,中醫藥工作被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中醫藥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但同時也要看到,中西醫並重方針仍需全面落實,遵循中醫藥規律的治理體系亟待健全,中醫藥發展基礎和人才建設還比較薄弱,中藥材質量良莠不齊,中醫藥傳承不足、創新不夠、作用發揮不充分,迫切需要深入實施中醫藥法,採取有效措施解決以上問題,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
地方性法規陸續出台
據陝西省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何少林介紹,目前陝西省中醫醫院達到177家、中醫門診部5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建成1786個中醫館,設置中醫學、中藥學等相,關專業的大中專學校22所,中藥種植養殖和中藥工業年產值600多億元。
4月1日起施行的《陝西省中醫藥條例》,是在陝西省發展中醫條例的基礎上,增加了中藥管理等內容後重新制定的。從中醫藥服務、中藥保護與發展、中醫藥教育與科研、中醫藥傳承與文化傳播、保障措施、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規範。
在培養中醫藥人才方面,《陝西省中醫藥條例》鼓勵高等、中等中醫藥院(校)畢業生到縣級以下醫療機構從事中醫藥工作,在崗位設置、工資待遇、職稱晉升、進修培養等方面給予優待、優先。規定「具有資質的中醫醫師可以按規定多點執業」,「鼓勵各類醫療機構開展師承教育,充分發揮國醫大師、名老中醫和中醫藥專家、高年資中醫醫師作用,鼓勵帶徒授業」,「省人民政府應當發展中西醫結合教育,培養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等。
為加強基層中醫醫療機構和人員建設,《陝西省中醫藥條例》規定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配備中醫醫師。此次,還增加了「支持中醫醫院設置中醫(專長)醫師崗位」的內容,並對中醫醫療機構提供中醫藥服務明確了相關標準和要求。
在加強中醫醫療機構建設方面,山西省委、省政府引發的《關於建設中醫藥強省的實施方案》提出,山西將發揮中醫藥在深化醫改中的作用,設立省級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充實縣域中醫藥人才隊伍,增加全科醫生中醫師特設崗位,實行中醫藥人員「縣管鄉用」,鼓勵名老中醫專家在基層設立專家傳承工作室。在加強中藥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方面,山西將推進中藥資源普查,啟動中藥材原產地標記工作。依託恆山、太行山、太岳山等五大中藥材生產基地,檢核規範化種植、加工基地。並將扶持,良種選育和種子種苗基地建設,評定一批省級藥材良種繁育和生態種植基地。
產業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
在剛結束的黑龍江省中醫藥發展大會上,黑龍江省政府為全面發展中醫藥事業,促進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力爭到2030年,全省中醫藥產業營業收入達到千億級。全省中藥材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商貿流通、研發應用和健康服務等全產業鏈全面發展。
為此,黑龍江省將建立起現代化的中藥生產加工體系,發展中藥工業將成為建設工業強省的重要內容。一方面,加強中藥新品種的研發,持續做大做強中藥工業;另一方面,加強基於本省道地、大宗中藥材的保健品、功能食品、日化產品的生產研發可以帶動食品工業、日化工業等消費品工業的發展,逐步實現中藥工業占醫藥工業比重30%的規劃目標。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國家政策利好下,我國中醫藥產業必將迎來發展新機遇,但是也應充分認識到,產業仍面臨諸多問題和發展瓶頸,如中醫藥企業核心競爭力缺乏,中醫藥科學基礎研究薄弱,中醫藥傳承與創新能力不足,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亟待改革等。而站在國際角度,中醫藥目前面臨急需加強國際核心競爭力的挑戰。
業內人士認為,為充分體現中醫藥特點和規律,激勵中醫藥科研人員開展科技創新,促進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推動中藥產業技術創新發展,當前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和規律的科研創新體系、評價體系和管理體制。其中,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療效評價體系是當務之急。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表示,中醫藥要發揮更大作用仍有很多掣肘,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而且需要臨床科研一體化的平台作為支撐。同時,要加快中醫藥循證醫學能力建設,推進中醫藥在全球範圍內的認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sumVHEBiuFnsJQVSz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