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鬧打滾,不買東西就不走",李玫瑾教授:孩子撒潑時可以這麼做
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很多孩子都有喜新厭舊的習慣,明明家裡的玩具有一大堆了,卻偏偏遇到新的還想要再買。
有的家長可能會縱容孩子的這種習慣,但是有的家長卻在買玩具的事情犯了愁,打罵不合適。
可是柔聲細語孩子又聽不進去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哭鬧打滾,不買東西就不走",李玫瑾教授:孩子撒潑時可以這麼做
前兩天帶孩子逛超市的時候,發現超市門口圍了一大群人。於
是出於好奇的心理,就擠向的人群,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沒想到是一位母親和孩子。
男孩躺在地上正在大聲哭喊。嘴裡邊還邊哭邊喊,我要買玩具,我一定要買。這位媽媽則委屈地說先起來起來咱們再說好嗎?可是孩子就是聽不進去。
詢問周圍人的原因,原來是小男孩兒在超市裡想買一輛玩具車,但是這輛玩具車在家裡已經有好幾輛了,於是媽媽跟他說不要再買了。
但是小男孩兒,在結算的時候,向媽媽抱怨了幾句。說了一些不開心的話。
孩子的媽媽不對孩子發火,可是看到周圍這麼多人也覺得不好意思,但是也沒有什麼方法。
畢竟現在孩子什麼都聽不進去,只能任由孩子在大街上撒潑打滾,自己卻束手無策。
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都會產生兩種思想:一是孩子一犯錯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甚至會暴打孩子。
另一種就是拿孩子沒有辦法,只能乖乖滿足孩子的需求。
如果過分溺愛孩子會讓孩子十分嬌慣,而暴打孩子也會讓孩子產生以下2種影響。
一、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
如果父母動不動就因為孩子犯錯的事情而暴打孩子,這樣會讓孩子心裡非常的沒有安全感,甚至留下心理陰影。
比如看見父母抬手就會非常害怕。或者自己犯了錯誤。不敢主動向父母承認這些都是父母情緒失控後所產生的後果。
而且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和父母的關係應該是最親近的,但是如果父母動不動就打罵孩子。
也會減少孩子的這樣的親近感。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才是最重要的,不然對於孩子的影響非常之大。
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也許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打罵孩子,孩子不會有什麼過大的反應。
但是隨著年齡的成長,如果父母養成這樣打孩子的習慣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這並不是家長想要的結果,但是卻真實存在。
如果事情嚴重了,孩子甚至會出現離家出走的可能。
那麼孩子在提出無理要求的時候,父母具體該怎麼做呢?
李玫瑾教授在演講中就強調過,如果孩子因為買玩具的事情而向父母撒潑打滾,不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父母都要第一時間得帶孩子進一個單獨的房間。
這個時候不要打孩子,也不要罵孩子,而是靜靜地坐在孩子面前聽他哭,聽他鬧。
等他完全平靜下來之後再把道理講給他聽,讓他知道哭鬧是沒有用的,只有溝通才能解決問題。
所以說如果你也覺得打罵和溺愛都沒有用的話,不妨試試李玫瑾教授的這個方法,相信孩子在父母溫和的教育下情緒會逐漸平和。這樣撒潑打滾的現象也會減少。
好了,看完文章之後,您覺得孩子應該怎麼教育呢?您有什麼好的教育方法嗎?如果你想和大家分享,歡迎在評論區的下方留言交流,我們一起來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rzJd24BMH2_cNUgMlf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