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即將強制垃圾分類,這個老小區已經先行一步!

2020-04-01     江蘇新聞

2020年,南京將全面推進小區撤掉樓前垃圾桶、定時定點投放垃圾,預計下半年完成立法,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記者跟隨城管部門走進了南京鎖金村街道,看看老舊小區是如何讓垃圾分類落地的。

【南京老舊小區「撤桶」: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南京鎖金村街道崗子村63號,從去年11月份開始,這個小區撤掉了1/3的垃圾桶,變為了集中垃圾回收,擺放了4種桶,來引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

崗子村63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舊小區,沒有物管。小區撤桶後面臨各種難題,首先是選址,居民們擔心垃圾髒亂臭,都不願意在自家樓下設置回收點。為此,環衛部門承諾,每周清洗三次垃圾桶,每天清拖兩次垃圾,確保周邊環境衛生並且無異味。

還有不少居民對集中投放垃圾不適應,尤其是老年人,幾十年來,他們習慣了把垃圾放在家門口。對此,社區工作人員採取主動上門的方式,幫老人分類投放垃圾:「給他們拎下來,然後時間長了以後,說句實在話我們老年人的素質也非常高,他們覺得不好意思,說算了,我以後自己扔吧。」

經過4個月的磨合,如今,崗子村63號小區的垃圾分類參與率已經達到了90%以上。「以前就順手扔垃圾,現在集中在一起了,挺乾淨的,這樣多清潔啊。」社區居民說。

【達人分享妙招:自製垃圾桶從源頭做起】

記者發現,雖然小區垃圾投放完成了由「分散無序式」向「集中規範式」的轉變,但垃圾分類的精準率還有待提高,依然存在混投垃圾的現象。為了宣傳垃圾到底該怎麼分,街道社區發動垃圾分類「達人」以及志願者,向小區居民分享經驗。

76歲的歐陽奶奶,身體力行垃圾分類已經十多年了。她家裡有4個垃圾桶,都是歐陽奶奶用大的油壺自己改造而成的,有的專門擺餐廚垃圾,有的擺放生活垃圾,還有紙板、塑料袋等垃圾也被分門別類,這樣她在家裡就做到了非常細緻的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不麻煩,也省時省力,起點到終點,這樣做起來就很順了。對垃圾一定不能隨便,『我丟了反正不管我的事』,不管你的事,管很多很多人的事,為了自己的環境,一定要做好。」歐陽奶奶說。

【杜絕混裝混運 不同車輛回收不同垃圾】

社區還舉行「垃圾分類大家談」活動,讓居民們提意見,比如,運輸垃圾車把幾類垃圾一股腦兒倒入車裡,導致分好類的垃圾重新又混到了一起,該怎麼解決?對此,城管部門表示,今年南京要在將近一半的小區推行「不同車輛、不同要求、不同去向」的垃圾分類收運模式:「比如餐廚收運車、其他垃圾的車輛、可回收垃圾的車輛、有害垃圾的車輛,四分類車輛定時定點到這個點上來收運,混裝混運這種現象慢慢會杜絕。」

一旦南京對垃圾分類立法,分類不到位會不會被處罰?這也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參與立法工作的專家表示,處罰只是手段,分類才是目的。

南京或將建立獎懲機制,在垃圾集中投放點裝設智能化語音系統和視頻監控,實時獲取「電子證據」,並以監督舉報、視頻曝光、平台晾曬等方式對不規範分類行為及時通報,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黎明、張中玄 報道)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rNiNHEBiuFnsJQVleP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