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的一種異獸,蠃[luǒ]魚,一種長著魚身,卻有鳥翅膀的異獸,能發出像鴛鴦一樣的鳥叫。它在哪裡出現就會在哪裡帶來水災。
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黃貝;蠃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
據《山海經》記載,蒙水出於邽山,這條河裡生長著很多黃貝,它是一種水生甲蟲,看起來像是有頭有腳的蝌蚪。而統領蒙水的則是另一種動物——蠃魚,這傢伙長著魚的身子,卻有鳥的翅膀,煽動翅膀就能飛翔,一旦起飛浪花洶湧,所過之處必然洪水滔天。所以蠃魚被當成一種不祥的象徵,就像是民間所說的「掃把星」。
很奇怪的是,像蠃魚這麼具有力量的生物,叫起來卻像是鴛鴦,悲悲切切,很能迷惑人。蒙水最終注入大海,蠃魚就這麼沿途上下遊動,只要它在哪裡出現,哪裡就會發大水。
說起蠃魚的叫聲,倒讓人想起了另一種遠古鳥類——翼龍,它的叫聲也很悽慘。看來禽獸很多都善於偽裝,這也許算是一種進化,也可能是大自然的選擇。隱藏自己兇殘的一面以迷惑獵物,就更容易得手。相反的就像俗語說的——愛叫的狗不咬人,反而是那些虛張聲勢狐假虎威的動物最菜,沒有太大的威脅性。
傳說在海上有一種魔鬼,叫月魔,她長相甜美,身材窈窕,嗓音更是猶如天籟,漁人定力不足者就會被蠱惑,從而被勾去魂魄。還有一種菜花蛇,通身都是綠色,混在雜草之中很難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