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之戰中,明軍占據壓倒性優勢,為何五萬主力軍會被全殲?

2022-07-29     仲安筠

原標題:薩爾滸之戰中,明軍占據壓倒性優勢,為何五萬主力軍會被全殲?

明朝是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王朝,在歷史上,明朝的滅亡導致了清軍有機會入主中原。不過率先攻入明朝京城的不是清軍,而是李自成。只不過李自成沒有成為大一統王朝,他僅僅是建立了一個大順政權。此時的李自成沒有一統天下的志向。

山海關之戰後,李自成就更加敗落了,此後李自成撤出了京城,直到最終清軍入主中原。那麼在當時來說,李自成的失敗也是必然的。可是在明朝時期,一場戰爭的失敗讓明朝走向了滅亡。這就是薩爾滸之戰,大多數人肯定是沒有聽說過這場戰爭的。

可是在明朝時期,薩爾滸之戰的爆發,讓明朝失去了對遼東的控制權。眾所周知的是,袁崇煥鎮守遼東時,遼東一直處於明朝的管轄。袁崇煥死後,遼東地區就沒有人能夠鎮守了。那麼在薩爾滸之戰中,明軍可謂是敗的非常慘。

《清史稿》對薩爾滸之戰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薩爾滸一役,翦商業定。遷都瀋陽,規模遠矣。比於岐、豐,無多讓焉。」也就是這場戰爭,奠定了清軍入主中原的基礎。那麼在薩爾滸之戰中,戰爭爆發之前,明軍是占據優勢的。

在軍力的人數上,明軍調動了陝甘川閩各軍,以及朝鮮軍、後金葉赫部的騎兵共11萬人。那麼對比來說,後金的努爾哈赤兵力僅有4.5萬人。由此說來,明軍與後金大軍形成了2:1的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下,明軍可以說是占有壓倒性的優勢。

在武器裝備方面,明軍的優勢更大,這時候的明軍有火器,反而後金還處在騎兵時代。這樣一來,雙方的差距就顯現了出來,按照這樣的推算來看,明軍幾乎是「躺贏」的。可是最終的明軍五萬精銳被全殲。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明軍採取了四路圍剿,可是努爾哈赤深知正面與明軍開戰,肯定不是對手。於是努爾哈赤決定採取逐個擊破的戰法。由此努爾哈赤先是誘導了杜松率領的明軍主力至薩爾滸附近的山區,於是努爾哈赤展開了圍攻,此時的杜松幾乎是毫無防備。

此時的努爾哈赤不斷的消滅明軍,將大量的明軍擊敗之後,努爾哈赤將目光轉向了明軍的東路、南路。此時的努爾哈赤選擇了突襲。那麼在這次突襲中,明軍可謂是損失慘重。萬曆三十一年三月初一,杜松率領的一萬餘人進入到了後金的伏擊圈。

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交戰,杜松遭到了對方猛烈攻擊,明軍主將杜松、副將王宣、趙夢麟全部在戰鬥中陣亡。至此明軍主力幹將全部陣亡。杜松戰死沙場後,後金開始對南北兩路想取應對之策。明軍總兵杜松陣亡,這讓明軍士氣大降。

南北兩路也沒有抵擋住後金的進攻,後金大軍多次進攻之後,南北兩路大軍被攻破。另兩股援軍朝鮮軍以及葉赫部在看到明朝大軍如此不堪一擊後,紛紛選擇了投降努爾哈赤。明朝萬萬想不到的是,短短數日之內,明軍主力軍全部陣亡。

明軍主力杜松的陣亡讓明軍士氣低落,此時的明軍在沒有士氣的情況下,面對後金的進攻,根本無心應戰。在薩爾滸之戰中,杜松率領的主力軍全部陣亡,人數足足達到了五萬人。這一戰中,主將總兵杜松、保定總兵王宣、原任總兵趙夢麟,都在戰鬥中陣亡。

南路明軍作為最後的保障,最終也戰敗。當時楊鎬坐鎮瀋陽,掌握著一支機動兵力。可是面對主將杜松,以及北路和東路的戰局,楊鎬無動於衷。於是楊鎬下令李如柏軍增援,可是李如柏行動緩慢,可是在行軍過程中,李如柏軍看到了後金軍,結果嚇得四散逃跑。

那麼當時的朝鮮軍隊元帥姜弘立率領剩餘的五千兵下山來投降,於是後金對這些人進行了款待。從這之後,明朝的主力徹底沒有了。此戰中,明軍損失了將近五萬人,其次喪失騾馬近三萬匹,還有槍炮火銃兩萬餘支,自此明朝損失慘重,再也無力回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ffa950e407cd32db5444b29bc777d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