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4年開始,一老人堅持在天安門廣場撿垃圾十幾年,此人是誰

2022-12-31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從1994年開始,一老人堅持在天安門廣場撿垃圾十幾年,此人是誰

引言

在熙熙攘攘的天安門廣場上,每天清晨總會出現一個固定的身影——一個帶著棒球帽、身體微胖的老人走走停停,一會彎下腰和粘在地上的口香糖「較勁」,一會彎腰用木夾子撿起一個煙頭……

這個老人名叫劉玉珍,從1994年至今堅持每天在天安門廣場義務清掃垃圾。2013年,她的事跡被媒體報道時,她已經堅持了整整17年。在這17年間,無論是颳風還是下雨,幾乎從來不缺席,撿起來的垃圾累計近上百噸。

也是因此,天安門廣場的環衛工人和執勤警衛給她起了一個親切地稱呼——天安門廣場的『義務美容師』。

圖|劉玉珍在天安門廣場打掃衛生

01 劉玉珍的「清潔」之路

當她被問起為什麼要干如此「賣力卻不賺錢的活」,劉玉珍聲稱:「往大了說,世界看中國,中國看北京,北京自然要看天安門。天安門要是不幹凈,自己臉上也覺得無光。往小了說,天安門廣場一直是我心中的家,為自己家打掃衛生,這些都是應該的。」

少年時期,劉玉珍目睹了姨媽從事地下工作的艱辛。也是從這時起,她心底悄悄種下了愛國的種子。

上世紀60年代,劉玉珍陪同姨媽夏馬氏來到天安門廣場瞻仰英雄紀念碑。親眼目睹了老人淚流滿面的場景,劉玉珍也對天安門和紀念碑有著特殊的感情。

1994年,劉玉珍帶著小外孫到天安門廣場玩耍。當她看到有人朝著廣場和綠地上亂扔煙頭和瓜子皮時,心裡覺得非常不適。

圖|老人正在廣場打掃衛生

劉玉珍突然想:天安門廣場是北京的門面,有多少的外國和外地的遊客來這裡的,就是衝著這個廣場而來,怎麼能讓這些垃圾影響北京的聲譽呢?她認為:作為一名北京人,應該從自身做起,為北京環境建設貢獻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劉玉珍還覺得,天安門廣場一年要接待將近4000萬遊客,廣場上出現垃圾也是在所難免的事。儘管有專門的環衛工人打掃,但遊客的流動性太大,垃圾總是循環出現。正是如此,她決心做一個「查漏補缺」的人。

當天,劉玉珍在天安門廣場收拾了兩個小時才回家。第二天早上四點多,她又來到天安門廣場清理垃圾,重點清理紀念碑周邊的草坪和毛主席紀念堂北門的四個花壇。此外,她還在毛主席紀念堂眾多遊客的隊伍中清理衛生。

從這以後,劉玉珍不管是陰天還是下雨,颳風還是下雪,都堅持去天安門。每天早上六點出發,乘坐早上的第一班公交,趕赴天安門廣場。當大部分人還沉浸在睡夢中時,劉玉珍已經趕到天安門廣場。

圖|老人正在路邊休息

用自己帶的木夾子剪紙片、撿煙頭,用刮膩子的扁鏟將粘在地上的口香糖清除,用撿來的紙片將地上的痰跡擦除…….

在經過多年的打掃過程中,劉玉珍總結了很多經驗,找到一套得心應手的清潔工具:一米多長的木夾子撿紙片和煙頭非常方便;裝垃圾的塑料袋外層用來裝紙片;裡層裝果皮和煙頭;刮膩子的鏟刀清理地上的口香糖;撿來的紙擦地上的痰跡。

此外,她還考慮到光線和可視性,科學制訂了一條撿垃圾的路線:她先回去撿廣場上看得見的大垃圾,例如紙屑、紙板、瓶子,隨後來到地下通道。

等到天色剛亮後,她便繞著毛主席紀念堂排隊處撿果皮、雞蛋皮、煙頭等細碎之物,最後收拾四個花池。

有時外地遊客暈車,在天安門廣場忍不住邊走邊吐。每次遇到這種情況,劉玉珍就會找來隨身攜帶的衛生紙和報紙將地面擦乾淨,然後用水將其沖洗乾淨。一些遊客被劉玉珍這位老人的舉動打動,直接拿出衛生紙和她一起打掃地面。

圖|老人在幫忙指路

到了冬天下雪時,尤其是凌晨的溫度極低,廣場上幾乎沒有行人,劉玉珍已經帶著自己的鐵鍬和掃帚來廣場上鏟雪了。她先是沿著升國旗的道路掃出一條通道,又沿著紀念堂排隊的路線也掃乾淨,只是擔心前來的遊客不小心滑倒。

02 某天路上不幸被砸傷,老人依舊堅持

起初,劉玉珍是瞞著家人悄悄進行自己的「天安門保潔工程」。為了瞞著家人,她每天早上躡手躡腳起床,輕輕地帶門離開。每次家人和鄰居問她究竟做什麼,她只能聲稱自己早早出去遛彎兒散步。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細心的老伴兒還是發現了她的「秘密行動」。某天清晨,劉玉珍老人剛剛走出樓門,老闆便跟著她出來了。他知道妻子的「秘密行動」,直接將老伴兒拉上三輪車說:「來,上車吧,我來蹬車送你去坐203的早班車。」

對此,劉玉珍非常感動。從這以後,老伴兒每天都會蹬著三輪車送她來到公交車站。每次劉玉珍勸老伴兒多睡會兒,不要送自己。

但老伴兒說:「天安門廣場是全國人民的廣場,你愛,也要讓我們一起愛不是嗎?這樣,還是讓我送你吧。」

在劉玉珍撿垃圾的過程中,最累最苦的幾天自然是節假日。由於來天安門廣場遊玩的人特別多來,觀看升國旗的群眾一直排到人民紀念碑兩側。升旗儀式結束後,北邊廣場上的報紙、紙盒和各種垃圾遍布地上。

這幾年,她已經不再撿垃圾,而是『抱垃圾』。她用手將眾多垃圾堆成一堆,以便垃圾車將其運走。

當她每天回到小區,鄰居看她滿身都是泥巴,紛紛問她:「劉大媽,你這是怎麼了,身上這麼都是泥,就跟剛從泥堆里爬出來一樣。」聽到大家這麼問,他只是笑笑不說話。

圖|老人在醫院和病友交談

多年以來,劉玉珍老人不僅堅持每天來到天安門打掃,還獨自承擔起照顧正在上學的孫子,負責家中的全部家務。每天,她都忙忙碌碌,但她覺得非常充實。這一堅持,她便堅持了整整十七年。

多年以來,去天安門廣場打掃衛生已經成為她的一種習慣。如果哪天不去,她心中就感到空落落的。但是在十七年中,她也短暫地「休息」了兩個月。

2000年6月27日早上五點,此時距離天安門廣場換花盆只有兩天時間。劉玉珍老人放心不下正陽門西邊就要收拾乾淨的花池子,便在凌晨四點乘坐汽車朝著天安門趕去,計劃在換花之前將這個池子清理乾淨。

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出事兒了。劉玉珍在前往天安門廣場的途中遇到一名精神病患者,這個人直接用一根木棍朝著老人頭上砍去,她直接躺在血泊中失去了知覺,頭上流出來的血將衣服直接染紅了。

圖|劉玉珍老人正在打掃衛生

等到她從病床上清醒後,才知道自己頭部被縫了20多處,身體的其他部位也有損傷,中指還因為擋木棍的原因直接骨折,再也不能伸直了。

劉玉珍老人的家人非常擔心她的健康,心疼地要求她今後不要再去廣場撿垃圾。尤其是她的老伴兒,心疼地告訴她:「今後不再去天安門打掃了,這次幸好能死裡逃生。要是再回去,直接小命都保不住了。」

只不過劉玉珍沒有同意家人的請求,在醫院躺了兩個多月,等到她的傷口還沒有完全康復時,她便藉口出去遛彎,纏著紗布繼續來到天安門廣場,一個人默默地工作著。

03 六十多歲,老人成為共產黨員

劉玉珍常說的一句話是「天安門是北京的臉面,一定要整整潔潔的。我雖然還是一個退休老太太,為國家也做不了什麼大事,但清理痰漬、撿撿煙頭還是可以的。」

圖|頭戴小紅帽的劉玉珍老人

由於劉玉珍每天堅持到天安門廣場,認識了廣場上的很多人。每天清晨,她走到毛主席紀念堂前。年輕的警衛員見到她,都會行一個標準的軍禮。在炎熱的夏天,正陽門的保安師傅看到她,總會招呼她進來喝水。

而天安門廣場上的清潔員幾乎全部都認識這麼一位老人,見到她都會熱情地打招呼。每到這時,她身體無論再累都感覺不到,只想著怎麼才能把廣場收拾得更加乾淨。

在她的直接影響和感染下,很多每天來到天安門廣場遛彎兒的老人和小販都會幫她撿垃圾,甚至自願成為其中的一員。

2000年6月7日,天安門環衛處和管理處的領導得知她多年以來為天安門廣場打掃衛生的事跡後,特地邀請她登上天安門城樓。

圖|老人登上天安門城樓的證書

多年以來,劉玉珍雖然在天安門廣場上打掃多年,但從來沒有登上過天安門城樓。當天,相關領導專門請她上天安門廣場。相關領導還贈予她一個「我登上了天安門」的證書和一座24K金的天安門城樓。

更讓她激動的是,在休息室中,她還有幸坐到周總理曾經坐過的位子。對她而言,這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天。

劉玉珍雖然家境並不富裕,每個月只有2500元的退休金。但她一直堅持做善事,希望為社會盡一些綿薄之力。

從2000年開始,劉玉珍每到春節前都要前往民政局捐去自己的200元。不論是非典時期還是東南亞海嘯來臨時,她總是積極動員大家捐款捐物。

她常常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小小行動,希望帶動更多人加入到公益事業當中,共同保護和愛護我們的環境。」

圖|老人在天安門前撿垃圾

2002年初,劉玉珍聽說用200元就能幫助一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她毅然從自己退休金中取出500元來資助這些孩子。

當然,善良的劉玉珍老人雖然無怨無悔的服務社會,但心中一直深埋著一個願望,那就是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光榮的黨員。

2002年,已經62歲的劉玉珍老人買來紙和筆,鄭重寫了一份入黨申請書。經過三年的等待和努力,她終於在2005年9月22日光榮成為一名預備黨員。一年之後,她如願成為一名正式黨員。

當這位年過古稀的老人站在黨旗下鄭重宣誓時,不由地流下了熱淚。一時間,她感到五味雜陳,百感交集,竟然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圖|劉玉珍老人登上頒獎台

回家後的劉玉珍告知老伴兒這個好消息,兩人小小慶祝了一番。此後,劉大媽每天將黨徽戴在胸前。此外,她還暗自下定決心:要用更高的標準為首都和社會服務!

04 劉玉珍老人行善的曲折之路

可劉玉珍老人的義務奉獻之路,並非一直一帆風順。自從被流浪的精神病人打傷住院後,頭部留下後遺症,常常被腦鳴、頭痛折磨得苦不堪言。即便如此,她還是十年如一日般的照常來到天安門廣場撿垃圾。

每次看到個別遊客破壞環境,她總會委婉上前阻止:「遊客朋友您好,請把垃圾和紙屑扔到垃圾箱中,不要隨地吐痰。我這裡有紙巾,您可以隨便使用。」

在這位老人溫和的攻勢下,不少人敗下陣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有的人向她賠禮道歉,聲稱今後再也不亂扔垃圾了;有人不好意思的走開了。

圖|左三為劉玉珍老人

當然,她的行動也常常會遭到一些人的不解和質疑。2006年秋,一個白髮男子非但不聽劉玉珍老人的勸告,反而對她惡語相向,直接隨手把煙頭扔在地上,甚至大聲朝地上吐痰。

面對如此沒有素質的遊客,劉玉珍老人一句話不說,只是低頭去撿扔在地上的煙頭。對方見狀,又丟了煙頭,吐了一口痰。她再度撿起來,擦掉地上痰。

圍觀的路人見此情形,紛紛向這位遊客紛紛投來厭惡和不滿的目光。這個遊客見幾次刁難,這個大媽還是不急不惱,起身對老人說:「好的,大姐,我可真是服了!」說罷,轉身便徑直離開了。

一個小時過後,沒想到這個遊客又回來了。這次,他來到劉大媽面前鞠躬作揖:「大媽,我在這裡給你賠不是。您是個好人,我這次可是長見識了!」

原來,這個白髮遊客在花壇旁邊落下一個黑色的錢包。劉大媽在打掃衛生時撿到這個錢包,見裡邊是一沓厚厚的人民幣,便將遺失的財物交到廣場治安處。

圖|劉玉珍老人正在撿垃圾

這個遊客發現自己丟了錢包,在治安人員這裡找到了遺失的財物。當她知道是那位清掃衛生的大媽交給工作人員,心中不由得深受感動,對自己先前的行為感到悔恨不已。

對於劉大媽而言,這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舉動。在自己打掃衛生的十幾年來,她先後見到過各種錢包、鑰匙等群眾遺失的財物,她每次都是直接交給治安處。

2008年,北京迎來了萬眾矚目的奧運會和殘奧會,劉玉珍自然也是其中的一名志願者。她和婦聯組織的姐妹義務給來到北京的行人指路。

為了更好地幫助全世界的友人,劉玉珍還暗自努力學習英語。沒想到,還真的派上了用場。一次,當她結束了指路工作,即將回家之際,遇到兩名外國遊客詢問長城的路程該怎麼走。

看著他們焦急的樣子,劉玉珍不顧辛勞,一路把他們帶到前門旅遊集散中心。對於這個老人的幫助,兩位外國友人非常感謝,當即表示要給她一些報酬,但劉玉珍老人卻笑著拒絕了這個要求。

圖|劉玉珍老人

05 歷喪夫之痛,老人依舊堅持

2012年1月2日,劉玉珍的老伴兒因病住院。在病榻前,他對前來探望的兒女們擺擺手說:「你們以後別來了,我只要老伴兒的陪伴。」

當時,醫院有規定:凡是70歲以上的老人,不能整天陪護病人。可此時的劉玉珍已經75歲了,這可怎麼辦呢?突然,她靈機一動對工作人員撒謊道:「我今年才65歲,照顧老伴兒沒問題,你就放心吧!」

在病床上,劉玉珍的老伴兒吳金玉常常會在病痛中醒來。她見狀,便會握著他的手輕聲安慰,幫他捏腳按摩,回憶兩人的青春往事,講她在天安門前的所見所聞。

到了自己的彌留之際,吳金玉老人似乎有什麼話要說,兒女們誰也聽不懂。劉玉珍來到將耳朵貼到老伴兒嘴邊,只聽他用微弱的聲音說:「叫我二哥。」

圖|劉玉珍和老伴兒合照

劉玉珍不由得淚如雨下,用顫抖的聲音在老伴兒耳邊說:「二哥。」原來,兩人從小青梅竹馬,從小一起長大。從兒時起,劉玉珍就喚他「二哥」,吳金玉則稱她「小妹」。

成年後,兩人結為夫妻,一輩子沒有紅過臉。雖然這樁婚姻是家人包辦,但他們卻幸福的走完了一生。

一個月後,吳金玉老人走了。臨走之前,他手中還緊緊攥著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是兩人三年前的國慶節在天安門前的合影。

經歷了喪夫之痛,劉玉珍的頭髮徹底白了。但她唯有一件事沒有忘記:便是在每天清晨早早起床,繼續在天安門廣場清掃衛生。等到天色大亮,老人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臉上露出了微笑。

此時,她多想對死去的老伴兒說一聲:「你瞧,看咱們的天安門多美!」只可惜,這些話無人傾聽了.....

圖|劉玉珍正在做志願服務

在這漫長的十七年以來,劉玉珍平均每天要撿30多斤的垃圾。最多時,他曾經一天撿了兩萬多個煙頭。讓她感到欣慰的是,隨著個人素質的不斷提高,廣場上的垃圾在不斷減少。

面對記者,老人表示:「自己的身體已經有了一些小毛病,再堅持幾年其實應該沒什麼問題。但我也希望廣大人民群眾的文明程度能直接一步到位,將來能『老無所為』。」

多年以來,劉玉珍不僅每天堅持在天安門廣場撿垃圾,還熱心於社區公益活動。她曾在社區值班巡邏、鏟小廣告、打掃樓道衛生、除草、擦護欄。她不僅自己一個人做,還帶動全家人一起參與,向鄰居街坊宣傳「迎、講、樹」等活動。

劉玉珍所在的社區是一個老小區,硬體上的條件不是很好。而她的辛勤努力,也贏得了廣大居民們的認可,帶動了更多人參加社區公益事業。在大家的齊心努力下,始終保持著乾淨整潔,全社區形成了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的良好氛圍。

圖|幻燈片中的老人便是劉玉珍

如今,劉玉珍算起來已經85歲高齡。至於她如今生活怎樣,筆者沒有找到相關後續報道。只希望這個善良的老人健在,也祝願她能長命百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f25ee1bd8286bc0c68fff08fb8248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