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6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43258例(其中重症病例8346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32495例,累計死亡病例2744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78497例,現有疑似病例2358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652174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71572人。
無論是從國家及各省市地方診療方案,還是從各大媒體報道都可以看到,中醫藥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大顯身手,以連花清瘟為代表的中成藥得益於嚴謹的配伍和充分的臨床實踐與循證研究驗證,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得到廣泛應用與認可。為此,本報採訪了多位戰鬥在臨床一線的專家學者,邀請他們對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發表看法。
//
治療策略:中西結合,中醫深度介入
//
從臨床治療策略來看,輕症與重症患者有所區別。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試行第六版)》的西醫治療部分,將治療分成了一般治療和重症、危重型病例的治療。輕症患者的治療措施包括了對症治療、抗病毒治療及合理的抗菌治療。在中醫治療部分,則將確診患者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恢復期患者幾大類,對其治療分別給予推薦,並建議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進行辨證論治。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中醫治療部分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呼吸科主任、上海市防控新冠肺炎中醫藥專家組成員張煒教授認為,「處於病情穩定平台期的新冠肺炎患者,中醫可發揮的作用應該更大一些。對於此次新冠肺炎,從中醫角度來說,其首要的問題就是『濕』,對此,西醫很難解釋,但在中醫中,則對此有充分的認識和非常多的治療方法。治療『濕瘟病』,可以說中醫具有特色和優勢。此外,此次新冠肺炎患者的平台期較長,症狀不明顯,肺部炎症穩定。這給了中醫發揮作用的空間(中醫一般需2~3天發揮作用),從而能夠充分發揮清熱化濕的能力,並以『肺、大腸相表里』為原理,通過通便來緩解患者肺部炎症。因此,對於輕症的患者,中醫絕對具有發揮的餘地。」
陝西省新冠肺炎中醫藥救治專家組組長、陝西省中醫醫院馬戰平教授從中醫藥的歷史發展和頂層設計角度詮釋了中醫藥在防控疫情中的經驗優勢。「中醫藥數千年的發展史其實就是與疫病,也就是西醫中所說的傳染病進行鬥爭的歷史。以此次新冠肺炎為例,西醫從病毒的基因型入手,以此研發有效的抗病毒藥物。中醫則以『審證求因』等理念為頂層設計,通過疾病外在的表現(包括內在的舌脈),來推論疾病的病因、病機、病理,再結合中醫『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兩大理論法寶,就可以對無論是已知或是未知的疾病進行診治。」
中醫抗「疫」的優勢不僅有理論詮釋,來自臨床實踐的真實數據更能說明問題。在2003年SARS疫情期間,中醫藥治療的優勢即得到了展現,對此,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盧雲教授介紹到,「2003年SARS疫情期間,中國大陸地區的死亡率是最低的,與其他地區相比,中國大陸地區採取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策略。SARS後期,北京地區半數以上醫院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後,患者死亡率明顯降低,北京小湯山醫院全面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680人,死亡率只有1.2%。不僅如此,2018年底至2019年初,甲型流感肆虐期間,我在發熱病房對收治的甲型流感患者均採用中西醫結合的診治策略,臨床療效顯著,無重症、危重症及死亡病例發生。」
對於此次疫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教授2月14日在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臨床觀察看,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輕症患者胸悶等不適症狀消失較快、重症患者治療周期縮短。」從科技部應急科技攻關項目5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院病人臨床資料中也可以看到,在應用湯劑和連花清瘟顆粒等中成藥治療後,中西醫結合治療組患者輕症轉重症的比例僅為純西醫組的16%。
這些數據的及時發布應給予臨床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輕症患者更多的信心。
//
輕症患者用藥:辨別症型,對證用藥
//
對於輕症患者的中醫藥治療,同樣需要在辨別症型的基礎上選用不同的中藥治療。
連花清瘟組方源自中醫古籍名方
在陝西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治療方案(試行第二版)中,將輕症患者分為了四型,即寒濕束表,熱郁津傷;風寒襲表,氣虛濕滯;熱毒襲肺;外寒內熱,臨床需要進行辨證論治,對症用藥。馬戰平教授介紹,「對於『寒濕束表,熱郁津傷』症型和『熱毒襲肺』症型的患者,推薦應用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等中成藥治療。連花清瘟的組方中包含有銀翹散和麻杏石甘湯這兩大名方,具有較強的疏風解表、清熱解毒和宣肺透熱功效,對於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患者是非常對症的藥物選擇。」
對於連花清瘟在輕症患者中的應用,張煒教授也表示,「連花清瘟組方的基礎方劑——銀翹散和麻杏石甘湯,作為治療瘟病的兩大名方,從輕症到重症瘟病患者都是常用藥方。連花清瘟在這兩大名方的基礎上還加入了大黃,因此,在瘟熱病的早期及中期,連花清瘟均可以發揮較好的作用。」
//
連花清瘟:新冠肺炎疫情中廣泛應用
//
在疫區大面積應用連花清瘟的臨床實踐中,無論是確診患者,還是疑似病例都表現出了良好效果。由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普仁醫院、武漢市第九醫院、華潤武鋼總醫院應用連花清瘟顆粒治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疑似病例的臨床報道,分別刊登在《世界中醫藥》、《中醫雜誌》和《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普仁醫院應用連花清瘟顆粒聯合常規治療新冠肺炎患者54例,研究表明:治療3天后,發熱、乏力、咳嗽症狀消失率分別為47.5%、35.1%、20.0%,治療5天后發熱、乏力、咳嗽症狀消失率分別為62.5%、59.5%、50.0%,治療7天后發熱、乏力、咳嗽症狀消失率分別為80.0%、75.7%、76.7%;胸悶、呼吸困難、濕囉音消失率分別為84.6%、100%、89.5%;有效率為81.6%,且臨床應用安全性良好。結果證實:連花清瘟顆粒明顯改善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減少發熱、乏力、咳嗽持續天數,為臨床治療該病提供研究證據。
武漢市第九醫院和華潤武鋼總醫院治療42例新冠肺炎確診普通型患者,設治療組與對照組。結果表明:連花清瘟治療組能夠明顯緩解發熱、咳嗽、咳痰、氣促等臨床症狀,尤其是在改善發熱症狀方面顯示出了獨特優勢,發熱消失時間較對照組平均縮短1.5天,同時還能改善乏力、肌肉痛等其他症狀。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發熱症狀消失率85.7%(對照組57.1%),咳嗽症狀消失率46.7%(對照組5.6%),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咳痰消失率64.3%(對照組9.1%),氣促症狀消失率77.8%(對照組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華潤武鋼總醫院就診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101例,聯合應用連花清瘟治療組63例,對照組38例,研究結果表明連花清瘟明顯改善發熱、咳嗽、乏力症狀,縮短髮熱時間1天,同時緩解氣促症狀,減輕肺部濕囉音,降低轉重症比例。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發熱、咳嗽、乏力症狀消失率分別為86.7%、55.6%、82.5%,均明顯優於對照組。治療組氣促和濕囉音體徵消失率均明顯高於對照組。
廣東省人民政府召開疫情防控發布會
2月18日,在廣東省政府召開的疫情防控發布會上,鍾南山院士團隊成員、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子峰教授表示,「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顯示體外有顯著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細胞病變效應。為了進一步確證它有沒有這樣的效應,我們還進行了透射電鏡分析,也發現了連花清瘟膠囊(顆粒)能減少新型冠狀病毒在感染細胞裡面的胞漿,還有囊泡內的病毒顆粒。這個是比較清晰的。除此以外,我們知道這一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不僅是一個病毒,而且還會引起一系列的過度炎症表達,所以我們也觀察到連花清瘟膠囊(顆粒)對人的普通冠狀病毒(HCoV-229E)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細胞和誘導的TNF-α、IL-6、CCL2/MCP-1和CXCL-10/IP-10等炎症因子過度表達的抑制作用。這個跟臨床的炎症因子是相吻合的。連花清瘟完成了42例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的臨床試驗,研究結果發現常規治療聯合了以連花清瘟顆粒為代表的中藥後,它能明顯緩解患者的發熱、咳嗽、氣促等臨床症狀,而且發熱消失時間較對照組平均縮短1.5天,對疑似病例有相似的作用。所以,我們在近一個階段,通過臨床跟基礎研究相互印證,推動了中西醫結合。老藥新用,緩解了抗疫治療藥物缺乏的燃眉之急,應該說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療,特別是輕型和中型患者的治療帶來一些希望。「
//
不僅有抗新冠病毒效果,連花清瘟還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
//
實際上,連花清瘟的臨床療效不僅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得到臨床專家們的廣泛認可,既往就已得到體、內外試驗證據及臨床實踐與循證醫學研究的證實。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長白春學教授表示,在SARS疫情以及H7N9等流感暴發期間,連花清瘟就曾因出色的抗病毒療效而受到關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梁群教授也補充道,「不僅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早在SARS疫情期間,連花清瘟就有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臨床應用療效,而在常規門診中,連花清瘟也是普通感冒以及流感患者的常用藥物之一。」
2003年,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P3實驗室研究發現,連花清瘟對引發「非典」的冠狀病毒SARS具有抑制作用,所以連花清瘟顆粒在說明書中唯一確切寫明具有抑制SARS這一冠狀病毒的作用。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權威科研院所進行的科學研究表明,連花清瘟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對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多種普通感冒病毒都有很好的抑制、拮抗作用。
從進入市場到今年應用於新冠肺炎治療,連花清瘟已獲得國家層面20餘次推薦,用於我國流感、禽流感、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2011年連花清瘟治療流行性感冒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其他同類藥物所不具備的優勢。事實上,在每次我國發生病毒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連花清瘟的科技創新成果總能發揮重要作用。
連花清瘟治療流行性感冒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出色的配伍、充分的循證證據以及多年臨床實踐的積累,這或許是連花清瘟能夠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再次大顯身手的根本原因。
小結
此次新冠肺炎戰「疫」已經持續數十天,從當前公布的最新數據來看,全國形勢已大為好轉,新增病例數已連續10餘天下降,但防控任務仍然不能有半點僥倖心理。對於確診患者中占據絕大多數的輕症患者來說,對其治療應嚴格按照診療方案推薦,中西並重,聯手抗「疫」,辨別症型,對症用藥,充分發揮以連花清瘟等為代表的中成藥之優勢,讓每一位患者都受益於祖國醫學,受益於中西醫結合治療。
「不離不棄」的流感,充滿故事的「連花」
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超15萬醫學觀察期人群值得重視!
編輯整理丨中國醫學論壇報 戈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