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融券做空金帝股份?

2023-09-20     巴倫周刊

原標題:誰在融券做空金帝股份?

此前幾天,東方時尚的控股股東東方時尚投資剛因觸碰減持新規紅線,被監管處罰。

戰略投資者限售股參與轉融通的討論在資本市場愈演愈烈。

近日,金帝股份(603270.SH)高管與核心員工參與IPO(首次公開募股)戰略配售設立的資產管理計劃在上市首日(9月1日)出借其獲配證券,引發市場關注。

9月19日盤後,證監會以答記者問形式對金帝股份上市首日出現巨額融券餘量問題作出回應稱,該 「融券業務符合當前監管規定,未發現相關主體繞道減持、合謀進行利益輸送等問題。」

數據顯示,金帝股份上市首日融券餘量達到458.32萬股左右。證監會表示,公司高管與核心員工參與戰略配售後,在上市首日由資管計劃通過轉融通業務將股票出借給證券金融公司,再由證券金融公司轉融券給13家證券公司。

按照今年2月滬深交易所修訂的《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實施辦法(試行)》(下稱《實施辦法》)文件規定,可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的證券類型包括:無限售流通股與參與註冊制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戰略配售的投資者配售獲得的在承諾的持有期限內的股票。後者便是戰投限售股。

該《實施辦法》實行以來,有多家註冊制上市公司戰投限售股參與了轉融通業務,該部分限售股成為新股上市首日融券餘量的主要來源。

Wind(萬得)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上市首日融券餘量最多的是阿特斯(688472.SH),上市首日融券餘量達2313.97萬股。該公司首發6.22億股,融券餘量占首發比例約為3.7%。

《實施辦法》中戰投限售股參與轉融通是否合法的問題同樣也在法律界展開了探討。

有專家認為,戰投限售股參與轉融通業務,存在與《證券法》中相關表述矛盾的地方。

「轉融通出借和賣出有區別。無法得出其不合法的結論。」上海百穀律師事務所主任高飛認為,「《證券法》限售的本意是防止上市後股東逃跑,保持公司穩定,而不是限制股票交易。」

上海久誠律師事務所主任許峰則向《財經》表示,「出借也是交易」,「進行融券業務交易的證券統一在證券公司名下,其所有權也發生了變化,相當於有協議的約定回購」。

金帝股份從9月18日開始連續三日漲停,有投資者趁機在公開股票討論平台上號召中小投資者「打爆空頭」。一位二級市場交易人士對《財經》稱:「由於缺乏實際持倉成本的數據,因此沒有證據表明融券者在做空中獲得了巨額收益,普通投資者參與短期情緒化投機有一定的風險」。

124名投資者融券做空

公開數據顯示,金帝股份上市後實際流通股份數為4903.95萬股,上市首日融券餘量為458.32萬股,融券餘量占流通股的9.34%。

金帝股份上市首日盤中最高上漲超過180%,股價最高摸到61元/股,換手率85.01%。

(金帝股份上市首日分時圖)

金帝股份上市後,最低價格為32.82元/股,較最高價格61元/股已經接近腰斬。市場上有投資者認為,融券做空者獲益甚多,而普通投資者沒辦法參與融券業務,因而質疑融券業務的公平性。

此外,有專家認為,戰投限售股參與轉融通業務,一是存在與《證券法》中相關表述矛盾的地方,二則存在「借道減持」的風險。

證監會表示,根據目前(對金帝股份)核查情況,上述融券業務符合當前監管規定,未發現相關主體繞道減持、合謀進行利益輸送等問題。證監會對戰略投資者出借證券行為嚴格監管,明確要求相關主體不得通過任何方式變相減持、不得通過任何方式合謀進行利益輸送,一旦發現將依法嚴肅處理。

根據證監會披露的數據,金帝股份高管與核心員工參與戰略配售後,在上市首日由資管計劃通過轉融通業務將股票出借給證券金融公司,再由證券金融公司轉融券給13家證券公司,124名投資者(包括35名個人投資者、89家私募基金)依規從13家證券公司融券賣出。

對於戰投限售股參與轉融通業務,證監會認為,「根據《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規定,發行人的高級管理人員與核心員工可以通過設立資產管理計劃參與戰略配售;參與戰略配售的投資者在承諾的持有期限內,可以按規定向證券金融公司借出獲得配售的證券。上述規定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新股上市初期流動性,抑制價格過度波動。戰略投資者出借的證券到期後,將收回全部股份、僅獲得出借收益,並繼續作為限售股管理。」

「針對市場反映的上市公司高管與核心員工參與戰略配售後階段性出借股票的規則,我會將充分聽取各方意見,進一步論證評估。」證監會表示。

市場人士認為,證監會的回應公布了金帝股份上市首日融券業務的具體細節,對於市場「借道減持」的傳聞也進行了核查,也傳遞出讓戰投限售股參與轉融通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上市初期的流動性,同時對未來該項業務的調整留出了預期空間。

新股波動問題待解

事實上,新股上市後的交易規則,歷來就是A股市場的關注焦點,A股市場新股上市交易規則經歷過多次修改,整體修改思路圍繞「是否需要遵循漲跌停板制度」「網下配售股權上市交易限制」等。

在全面註冊制實施前,主板新股上市依然需要遵守漲跌停板制度,彼時有市場聲音認為,該項制度利好有交易通道優勢的大資金,對於普通投資者較為不公平。

但此前一段時間,A股新股上市又是不需要遵循漲跌停板制度的,該時期又造成了中國石油(601857.SH)上市後48.60元/股的歷史最高價,導致大批投資者被套牢在「山頂」。

(2007年中國石油上市首日分時圖)

本次經過長達三年左右的科創板試驗,新股上市交易規則再次改為上市前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而由於A股投資者結構的不均衡,中小投資者數量較多,新股上市後股價波動較大。

面對新股上市高波動,不同的投資者有不同的訴求。8月9日,剛剛上市的盟固利(301487.SZ)在盤中創出了37倍的漲幅,最高價格為202.15元/股,其後回落。一位險資投資者經理曾對《財經》表示,二級市場對盟固利的炒作說明A股「做空難度太大」。

(盟固利上市首日分時圖)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高新股流動性,「抑制價格過度波動」,監管引入了戰投限售股作為解決新股缺乏做空機制的工具。儘管如此,能拿出來參與轉融通業務的戰投限售股也並不算多。

Wind數據顯示,9月以來上市的14家上市公司中,上市首日有融券餘量的僅有兩家,分別是中巨芯-U(688549.SH)與金帝股份,占比14%。年初至今有257家上市公司掛牌上市,上市首日存在融券餘量數據的僅有66家,占比25%。

然而,該解決方案在特殊市場時期還是引發了市場對於融券制度不公、「借道減持」和違反《證券法》的探討。

有二級市場交易人士則表示,由於不清楚融券做空者的具體交易成本,無法確定上市首日融券做空的模式是否能夠盈利,「從走勢來看,這種交易模式不確性極大」。 但現實是,融券業務存在投資者適當性門檻,無論融券做空是否能盈利,普通投資者都難以參與。

針對量化機構可通過特殊渠道獲得券源,並融券做空的言論,一位大型量化機構內部人士對《財經》稱,量化基金在獲取券源方面沒有特殊渠道和優勢,有時想融券時券池也是只有「幾百股」可融的狀態,量化對沖大多依靠衍生品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投資者依然難以獲得衍生品做空對沖工具。

新股上市的巨幅波動問題並不僅存在於A股市場上。9月14日,創下美股年內最大IPO紀錄的ARM(ARM.US)公司上市交易,全天漲幅24.69%,成交77.88億美元(約合565.99億元人民幣),總市值為652.43億美元(約合4743.62億元人民幣)。

次日該股高開創出69美元/股的價格後開始下跌,近期價格已經跌到了55.17美元/股,較上市後最高價已下跌20%。其最低價53.88美元/股已經接近51美元/股的發行價,成交量也開始萎縮。

(美股ARM上市至今分時圖)

《財經》關注到,有部分中小投資者在公開股票討論平台上呼籲其他投資者加入「打爆空頭」的隊伍,甚至列出了戰投限售股占比、費率較高的次新股,企圖複製早年美股遊戲驛站(GME.US)的資金博弈案例。「情緒化交易並不可取」,前述二級市場人士表示,純資金博弈存在一定風險。

文|張雲

編輯|楊秀紅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e6a10a629f002985a2b27cf8d20b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