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人考:楊炎正(3)

2023-06-24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宋詞人考:楊炎正(3)

鍾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史丹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編者按:

本文是鍾振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宋詞人年譜、行實考》(項目批准號17ZDA255)的階段性成果。

宋詞人考:楊炎正(3)

水調歌頭·送張史君

[宋]楊炎正

父老一杯酒,爭勸史君留。可憐桃李千樹,無語送歸舟。聽得拈笙玉指,都把萬家遺愛,吹作許離愁。倚醉袖紅濕,生怕夕陽流。〇問君侯,今幾日,到東州。還家時候,次第梅已暗香浮。只恐道間驛使,先寄調羹消息,歸去總無由。鼎鉉功名了,徐赴赤松游。

楊炎正,南宋知名詞人,與辛棄疾有交遊。但《宋史》及清·陸心源《宋史翼》都未為立傳。《全宋詞》楊炎正小傳較簡略,於其事跡未能盡備。特予輯補。

楊炎正,號西樵。吉州吉水縣人,宋南渡初忠臣楊邦乂之孫。寧宗慶元二年五月後至五年四月前,迪功郎、道州寧遠縣主簿。

慶元五年(1199)四月前至七月,荊湖南路安撫使司幕職官。

《誠齋集》卷一〇六《尺牘·答余丞相》三通其三曰:族弟濟翁炎正遂去作幕下士,寵光赫奕,闔族榮曜。

按,昨天我已考證出「余丞相」即余端禮。從楊萬里寫給余端禮的這封書信中,可知楊炎正還在余端禮的幕府里任過職。而楊萬里的這通尺牘,當作於慶元五年四月之前。故楊炎正入余端禮幕府的時間必在此前。

今天,我們繼續往下考證。在慶元五年四月之前的一個時段里,余端禮所擔任的差遣是判潭州、荊湖南路安撫使。

楊萬里《誠齋集》卷一二四《宋故少保左丞相觀文殿大學士贈少師郇國余公墓志銘》曰:「公諱端禮。……遷左丞相,以觀文殿大學士判隆興府、江南西路安撫使;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判潭州、荊湖南路安撫使;復奉祠;除判慶元府;改判潭州。……以嘉泰元年六月二十八日薨於潭之州治。」

這裡敘及余端禮在任左丞相之後以至去世,所歷差遣有四:

其一,判隆興府(今江西省南昌市一帶)、江南西路安撫使。

其二,判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市一帶)、荊湖南路安撫使。

其三,判慶元府(今浙江省寧波市一帶)。

其四,判潭州。

但實際情況是,其中判隆興府、判慶元府等兩任差遣,僅僅是朝廷有此任命而已,而余端禮則推辭不受,並未蒞任。

關於前者,有楊萬里《誠齋集》卷一〇四《尺牘·與余丞相》為證:「即辰六月,維夏南風之薰。恭惟觀使、大觀文、左丞相脫屣鴻鈞,畫繡綠野。辭帥藩之重寄,首書殿之隆名。……某初聞除書,私竊自意,拂天之斾,萬一有不鄙夷翼軫之虛,而降上台之末光以照臨之,則『落霞』『秋水』之勝,雨簾雲棟之華,門下下客尚得拏舴艋,款齋閣,參杖屨,上下岩岳,追逐雲月,為公賦之。竟墮在『日暮碧雲』句中。」

文中「翼軫之虛」,指隆興府亦即南昌的分野,其地理位置上應翼、軫二宿,即唐·王勃《滕王閣序》之所謂「天連翼軫」。

「『落霞』『秋水』之勝,雨簾雲棟之華」,指「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勝概,「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的美景,亦見王勃《滕王閣序》,也都與隆興府亦即南昌相關。

「竟墮在『日暮碧雲』句中」,則是用南朝梁·江淹《擬休上人怨別》詩「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句而歇後,暗指余端禮最終並沒有來隆興府就任。

判隆興府、江南西路安撫使,是一路之軍政長官,方面大員。「辭帥藩之重寄」,正指余端禮主動辭免了這一重要差遣。

關於後者,則有同時代人周必大《文忠集》卷四三《平園續稿》三《丞相余處恭端禮輓詞》為證:「勳業良平亞,聲名魏丙齊。擎天安玉座,推轂聚金閨。鄉墅休鵬翼,沙堤望馬蹄。新麾辭海上,舊治樂湘西。豈料占飛鳥,真成夢白雞。九重思帶礪,三鎮有兒啼。昔忝同朝久,公欣不我暌。《八哀》空日誦,一束幾時攜。」

詩中「新麾辭海上,舊治樂湘西」云云,是說余端禮在仕途上的最後一次抉擇:他推辭了判慶元府的新任命,而樂於再次擔任判潭州的差遣。

南朝宋·顏延之《五君詠》詩其四《阮始平》曰:「屢薦不入官,一麾乃出守。」後世遂以「一麾出守」指稱出任州府級地方長官。故「新麾」即州府級長官的新任命。

慶元府地處浙東沿海,故稱「海上」。

潭州為中心的湖南地區自古稱「湘」,又在南宋都城臨安的西方,故稱「湘西」。

又,南宋·羅濬《寶慶四明志》卷一《敘郡》上《郡守》所載寧宗一朝慶元府歷任長官蒞臨和離開的日期,甚為詳細,茲摘錄其中自慶元二年至嘉泰元年的記錄如次:

李大性,朝散大夫、兩浙東路提點刑獄公事,被旨兼權,慶元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到任,三年二月初九日交割回司。

吳琚,太尉、鎮安軍節度使、兼沿海制置使,慶元三年二月初九日到任,十月二十三日赴行在奏事。

鄭興裔,保靜軍承宣使、兼沿海制置使,慶元四年三月十七日到任,五年四月初五日乞致仕,奉旨除武泰軍節度使,依所乞。

俞豐,朝請大夫、直秘閣、浙東路提點刑獄公事,被旨兼權,慶元五年七月十七日到任,八月十七日交割回司。

陳杞,太中大夫、徽猷閣待制、兼沿海制置使,慶元五年八月十七日到任,嘉泰元年三月十七日改知建寧府。

趙不跡,朝議大夫、華文閣待制、兼沿海制置使,嘉泰元年四月初三日到任,九月二十六日改知潭州。

其中並無餘端禮。這也是余端禮沒有接受判慶元府差遣的有力證據。

如上所考,則余端禮晚年所擔任過的方面大員的差遣,便只剩下一個「判潭州、荊湖南路安撫使」了。那麼,楊炎正所供職的余端禮幕府,也就可以判定是荊湖南路安撫使司幕府。雖然,他在幕府中所擔任的具體職務還缺乏明確的文獻記載,但據他的資歷來推測,所任無非是「安撫使司準備差遣」之類的初等幕職官而已。

(未完待續)

作者/鍾振振 編輯/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dc1eeb089d92c3ff3c90e49ca7bb3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