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的人兒請注意

2019-06-16   達醫曉護

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1802 篇文章

王先生患高血壓十幾年,一直口服降壓藥物血壓控制良好,但最近2個月,血壓逐漸升高,他心下甚急,家庭醫生給他加用了一種降壓藥,聯合治療2周後,血壓仍然較高,於是轉到上級醫院。高血壓專科醫生在原來的方案中又增加一種藥物,三聯降壓。降壓效果非常顯著,血壓幾天之後就降到100/60mmHg左右。但王先生頻繁出現頭暈,尤其躺著要起床,或者坐著要站起來之時,甚至在走路的時候,也經常有種頭昏眼花、站立不穩感。是不是高血壓太明顯要腦梗了?頭暈持續幾天之後,王先生前來就醫。就醫之時,血壓在正常低限,同時發現腎功能指標「血肌酐」已經升高,血鉀升高。

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一旦確診,就需要治療,治療目標是血壓維持在合適範圍,以避免長期高血壓對身體的損害。口服藥物是這類慢性病的最常用治療方法。降壓藥物的種類很多,每種藥物作用機理不同,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也不同,患者用藥的時候需要監測。監測的內容主要包括藥物療效和可能的副作用。

以王先生為例,當加用一種新的降壓藥之時,就需要自己在家中增加測血壓的頻率,明確新方案的療效。王先生在三聯降壓之後,血壓馬上下降明顯,引起身體強烈的不適應,出現頭暈、乏力,也有明顯的體位性低血壓。這說明藥物效果顯著,但有點「過」,出現這種情況,王先生應該儘早聯繫醫生,來明確是否調整方案。另外需要監測的就是藥物的副作用,具體監測指標根據藥物而不同。醫生根據王先生應用的降壓藥結合持續出現血壓低限狀態,進行了腎功能和電解質的監測,發現了腎功能損害和高血鉀,在入院降鉀補液、調整藥物之後,腎功能得到恢復,血鉀恢復正常。如果王先生未及時就醫,高血鉀越來越明顯,就可能誘發心律失常,導致更危險的結果。

一種藥物,需要經過嚴格的I-IV期臨床試驗,明確了有效性和安全性,明確在群體中受益明顯大於風險,才會經過批准上市。而落實到每個個體,在應用藥物時,也要學會觀察自己,了解藥物。以常用的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為例,這是糖尿病的一線治療藥物,按照指南建議,凡是沒有此藥物的禁忌症,都應該考慮起始用藥時可以應用該藥。大多數患者用藥沒有什麼不適,或者僅僅出現食慾下降,這恰好可以減少飲食慾望達到控制體重的效果。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一服用該藥會出現明顯的腹瀉,難以耐受,當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及時告訴醫生,換用其它藥物控制糖尿病。

生病有「藥」治是一種幸福。在疾病兜兜轉轉診斷明確之後,到了治療階段,「藥物」是醫生的法寶,也是患者的希望。但是,服藥,勿忘「監測」,定曉「須知」!

服藥須知

1. 記住藥名,注意用法、用量和療程

2. 醫生給你開具處方藥時,主動詢問,服藥時我需要注意什麼嗎?

3. 服藥後注意觀察用藥主要控制的指標,來明確療效。尤其警惕「過度」效果。如降糖藥物如果應用後,頻繁出現「低血糖」,就是「過猶不及」,要儘早聯繫醫生,調整用藥方案。

4. 服用新藥物時,可以通過藥品說明書了解一下藥物的主要信息,對於提及的副作用需要了解,但不要過於恐懼。很多副作用旁邊都會配有百分比,出現副作用的機率很小。當服藥後出現新的症狀時,需要警惕。多數藥物最常見的副作用是過敏、胃腸道反應。其它副作用因藥而異。當出現疑似副作用時,一定儘早就醫。

5. 在就醫時,將個人過去的疾病、過敏等經歷告知醫生,有利於醫生為您選擇更為安全、合適的藥物。

名詞解釋

療效:藥物或手術等方法治療疾病的效果。

副作用:系指應用治療量的藥物後所出現的治療目的以外的藥理作用。

作者: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內分泌科

李穎 副主任醫師

延伸閱讀

糖友有氧運動之有問有答

超聲里的「甲狀腺結節」如何「判」

明明「減肥」成功,怎麼會影響了「月經」?

血糖管理的新武器

不一樣的高血壓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達醫曉護"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