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八角籠中》王寶強其實藏了4個隱喻,還有6個彩蛋

2023-07-13     皮皮電影

原標題:你知道嗎?《八角籠中》王寶強其實藏了4個隱喻,還有6個彩蛋

《消失的她》首映時,陳思誠找來好友王寶強觀影。

電影放映後,王寶強起身發表觀影感言,卻唐突地說出了三個字:沒看懂。

說完後,他便露出了那標誌性的,帶點傻傻的笑。

聽到他說這句話,發這種笑,皮哥反而感覺到前所未有的珍貴。

浸淫在娛樂圈的大染缸二十年,王寶強似乎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他的淳樸,實誠、坦率,依舊毫無遮掩地,展現在聚光燈下,相比於立人設,裝文化的大明星,王寶強身上,總有一種與普通人相近的底色。

而這種底色,這次全被渲染在了他的新電影《八角籠中》。

2017年,王寶強被評為金掃帚「最令人失望導演」獎,然後親自領獎的事,被廣為提起。

6年之後,《八角籠中》似乎與他當時的言論,形成了一種美妙的互文,這段佳話里,滿滿都透著兩個字:真誠。

王寶強的導演水準,到底有沒有提升?

從《八角籠中》,我們到底能看到一個怎樣的王寶強?

看完電影的第一時間,皮哥提筆,寫下了這篇文章。

01、

帶刺的王寶強,變聰明了

一直以來,大眾對王寶強的認知,都在於「拙」。

這個拙,既是性格的樸實坦率,也是導演技能的拙劣。

兩個完全相對的詞,在王寶強身上完成了一種奇怪的融合。

當他將《大鬧天竺》拍成一出無厘頭的鬧劇時,評價的天平,已經傾斜到了負的一面。

但今天,對於導演,王寶強終於變聰明了。

他用自己的「兩把刷子」,讓再次看到他執導影片的觀眾,心底泛起絲絲的敬意。

王寶強的第一把刷子,在於深挖現實主義題材。

以喜劇出名的寶強,內里其實從未改變,他有著對跟自己命運相似群體的無限關懷,只是不知道這種個人情感,如何體現在電影中。

《八角籠中》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當皮哥以為他只是恰好找到了一部與自己動作演員身份匹配的格鬥題材時,卻被這個故事深深吸引。

王寶強飾演的向騰輝,原本是全市的格鬥冠軍。

但因聽信教練,他吃藥遭禁賽,隨後又因毆打教練,被判入獄服刑。

出獄後的向騰輝,經營著一家采沙場,並結識了一幫在半道上「打劫」自己的大瀧山孩子。

這些孩子多為留守兒童或孤兒,無父無母,沒有生活來源,向騰輝可憐他們,開始教他們打拳。

最開始,是打假拳賺取表演費,到後來,開始打正規賽,向騰輝將自己的願望和努力,全部傾注在這些孩子身上,日子也一天天變好。

但就當要功成名就之際,之前打黑拳的歷史卻引爆網絡,他和孩子們再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命運也再次跌落谷底。

皮哥意外的是,《八角籠中》里,帶著一種深深的現實主義力量。

這不僅僅因為王寶強在故事中,不但融入了格鬥元素,更兼顧了留守兒童、媒體真相和網絡暴力等當代社會問題。

電影時間跨度十年,故事並不好拍,但在王寶強和一幫孩子的演繹下,劇情流暢動人,高峰低谷清晰,情感撼動人心,讓這部電影,有別樣的魅力。

王寶強出身底層,知道底層人的狀態,在片場,他能兼顧到饅頭是一個還是半個這種小細節。

這些,只有真正在底層生活過的人才知道。

所以,現實題材和王寶強天生相配,這種適配,讓王寶強的表演和執導能力,有了可貴的著力點。

第二把刷子,是王寶強收斂了鋒芒,卻讓電影,帶上了尖刺。

片中王寶強飾演的向騰輝,是個充滿悲情主義的人物。

他是被搶劫,被陷害的一方,卻在帶著兩個孩子尋找賠償的時候,又為他們的家人丟下生活費。

這種悲情感,在影片中肉眼可見,但深諳表演技法的王寶強,卻偏偏放棄了其他喜劇片中那種張揚的、外放的、歇斯底里的演法,反而變得沉默、嚴肅、孤冷。

電影里的一切,都在為向騰輝這種收斂的形象刻畫服務。

青年的向騰輝,總喜歡穿著牛仔褲,戴著黑墨鏡,見人先微笑,即便被冤枉,也鮮有激烈的言語。

到了中年,他便換上了POLO衫,繫上了皮帶,大腹便便,像個小暴發戶。

你總能從向騰輝臉上,找到稀疏的胡茬,和未經任何修飾打磨的粗糙皮膚。甚至在見到母親,情感爆發的時候,哭泣都是無聲的。

觀眾只能看到兩行清淚,順著向騰輝臉上緩緩流下,刻下兩道深深的淚痕。

《八角籠中》的整體情感氛圍,一如王寶強飾演的向騰輝一般壓抑,在那些衝突到來,本可以打一架或吵一架解決問題的場景中,王寶強都進行了「冷處理」。

可越壓抑,就越代表這種情感的強烈。

以至於最後,向騰輝和馬虎唱雙簧的時候,很多觀眾都被騙了。

王寶強收起自己的鋒芒,就像給《八角籠中》的情緒,按下了一根彈簧。

這根彈簧,壓得越緊,跳得越高,影片的情緒,也在最後一戰達到了最高潮。

在感動和激動兩重情緒的涌動下,《八角籠中》則透出了它自帶的尖刺。

那種對現實的呈現,對社會問題的揶揄,以及對媒體、對看客、對偽善的商人,虛假的教育工作者的鞭撻。

王寶強不是收斂了鋒芒,他的鋒芒,從對《大鬧天竺》中對自我情懷的無法平衡,轉移到了對《八角籠中》社會問題的尖銳反饋上。

這是智慧的勝利,也意味著,導演王寶強依舊真誠,而且變聰明了。

02、

四個「隱喻」

有深度的影片,很少將真正要講述的內容直白呈現。

看完《八角籠中》,皮哥對電影中的一些鏡頭印象頗深,而這些鏡頭裡,都藏著王寶強對電影故事走向、人物命運和劇情內核的話外之音。

其他不多說,今天主要跟大家探討四個,看懂這四個隱喻,我們或許就能觸摸到,王寶強拍攝這部電影時的所思和所想。

1、八角籠

影片名為《八角籠中》,八角籠的實體,自然就是格鬥場。

但這背後,「八角籠」在片中,還有至少三重隱喻。

第一重,是內心與外在。

騰輝俱樂部建立的初衷,是為了騙錢,但到後來,它不僅成了這些孩子們的棲身之所,還成了他們的希望之地。

孩子們從麻木到充滿希望,向騰輝從虛偽的商人,到真誠的教練,這都是人物內心和外在的轉變。

馬虎這個角色,就是個具象,當他打假拳碰到混混,奪過匕首眼裡露出殺意的時候,就像他內心不甘的野獸。

這也為他最後重蹈覆轍,埋下了伏筆。

我們都說,相由心生,八角籠的內與外,隱喻著人內心和行為的統一,而真正的戰鬥,從來不在八角籠中。

第二重,是表面和真相。

騰輝俱樂部剛開始是被潑髒水的,那時候牆倒眾人推,俱樂部轟然倒塌,孩子們沒有了家園。

但蜂擁而至的媒體,都只相信了視頻里的一面之詞,從未有媒體真正了解過事情的真相。

圍觀者和看客只在乎自己情緒的發泄,在乎站在道德制高點的指責和對熱點的參與感,卻不在意到底發生了什麼。

八角籠內外,就像媒體的報道和真實的事件一樣,人們在乎的從來都不是真相,只在乎他們相信的「真相」。

第三重,是野蠻和文明。

涉及格鬥,片中有很多鏡頭,孩子們在八角籠內格鬥,酒吧和夜店的觀眾,卻在籠外叫好。

格鬥是血腥的,野蠻的,而觀眾卻乾淨、文明。

但恰恰,野蠻取悅著文明,殘忍供養著乾淨,這難道不是世間的真理?

八角籠中,一內一外,電影里表現出來的是兩個世界,這也是這部電影真正的格局。

2、受傷的腿

電影中,多次有人腿部受傷。

「誘捕」這群孩子的時候,王迅飾演的王鳳,腿部就被打傷。

第一次打比賽,史彭元飾演的蘇木,腳因真打而受傷。

蘇木和馬虎家裡的姐姐,也是腰部以下癱瘓,腿部無法行走。

最後,蘇木在新俱樂部拒絕吃藥,腿部也被踏傷。

傷腿,在片中是個意向。一方面,它暗示著向騰輝每往前走一步都十分艱難,也暗示著這群孩子命途坎坷。

另一方面,它隱喻向騰輝帶領的孩子們,行走社會時的種種羈絆,比如遇到賣假貨的商人,要錢的校長以及心懷不軌的俱樂部老闆等等。

除了姐姐的腿,其他人的腿最後都被治好了,這也意味著整部電影的正向和希望,暗示著孩子們以後的路,會越走越順。

3、變臉

這是片中最為巧思的一個亮點,影片後半段,走投無路,胳膊被打斷的向騰輝,在車裡看到一群變臉的川劇演員路過。

他們嘴裡噴著火,鏡頭中,演員的臉譜與向騰輝的臉交相輝映,濃重的色彩不時在向騰輝臉上閃現。

這其實是向騰輝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面孔的呈現,也是他此刻在做心理鬥爭的具象化,對他性格轉變的詩意化表達。

正是在這一刻後,向騰輝決定放棄以暴制暴的方法,轉變了思路,用媒體引導輿論,用輿論拯救自己和孩子們。

劇中的這個段落,頗有文藝氣質,讓人眼前一亮,驚嘆不已。

4、剁肉

片中,孩子們正式開始訓練格鬥的時候,為了給他們加營養,有一個向騰輝用尖刀剁肉和孩子們努力訓練的蒙太奇鏡頭。

這幾個剁肉的表演,張力十足,看起來有殺意。

而這個粗野的動作,有兩個內在含義。

一方面,是向騰輝決定不再用「打假拳盈利」的幌子,訓練這幫孩子,而是直面真實的自己,將自己對冠軍,對格鬥的渴望,寄托在這些孩子們身上,這是一種決心。

另一方面,是向騰輝決心與過去的自己切割,不再當沙場老闆,而是將人生的重點,放在這群孩子們身上,以培養照顧他們為己任,這是只屬於向騰輝的救贖。

片中有隱喻意義的段落還有很多,比如從向騰輝抽的,從香煙換成雪茄,暗喻對新生活和新環境的適應等等。

上一部作品是《大鬧天竺》的王寶強,已經可以運用這樣的鏡頭語言表達光影之外的含義。

這證明,哪怕放在專業導演中,王寶強也是未來可期的。

03、

六個致敬和彩蛋,是只屬於王寶強的衝鋒號

在宣傳的時候,王寶強直言,自己「希望這部電影能把我的尊嚴贏回來」。

放棄鬧劇,帶著現實主義重新回歸,王寶強的這部片子裡,不僅僅有對未來的期許,更有對自己之前作品,對自己身邊人的致敬和彩蛋。

皮哥看完電影找到了六個,在此與大家分享。

1、三個姐姐

《八角籠中》共有三個姐姐。

除了蘇木和馬虎半身癱瘓的姐姐,向騰輝在家中照顧老母親的姐姐之外,王寶強的親姐也參演了電影,而她客串的,正是向騰輝的姐姐。

請姐姐來客串,這是對家姐的感恩,也是對自己這些年的回饋。

2、李楊參演

王寶強最早是被李楊導演發掘的,所以在這部電影中,寶強也給自己的伯樂留了一個位置,讓他客串了一把私立學校的校長。

這個角色,有種商人的精明,但李楊導演演得還是很出彩,甚至有那麼幾個瞬間,根本認不出來。

這也算「出師」後的王寶強,對自己恩人的樸素報答。

3、《盲井》亂入

向騰輝回家看母親的時候,牆上掛著很多照片,其中有一張照片,就是王寶強在《盲井》中的扮相。

他穿著藍色的運動服,顯得稚嫩生澀。

要知道,《盲井》是王寶強的處女作,他因為出演這部電影而知名,在《八角籠中》讓《盲井》亂入,也是王寶強對自己演繹生涯的一種回望。

4、樹先生

片中,向騰輝是個老煙槍,煙不離手,剛開始抽過濾嘴,後面直接嗑雪茄。

影片剛開始的時候,王寶強抽煙的鏡頭,跟他演技爆發之作《樹先生》中的姿勢一模一樣,這或許是寶強對自己經典角色的彩蛋。

後來,更是有一段單獨面對攝影機抽煙的鏡頭,對樹先生簡直神還原,也讓這兩部電影產生了夢幻聯動。

5、唐仁的影子

在剛出現讓孩子們格鬥供人觀賞的念頭時,向騰輝去找了之前盤下店面的老闆。

找之前,他學抽雪茄,穿上了皮衣,戴上了墨鏡,模仿社會大佬,看起來圓滑、浮誇,一口蹩腳的普通話出來,簡直是《唐探》中的唐仁本人了。

6、致敬經典

在《八角籠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經典電影的影子。

片中,向騰輝與孩子們的那頓「決裂酒」,與《我不是藥神》中,徐崢和賣藥夥伴之間的「決裂酒」,如出一轍。

影片末尾,看著蘇木在八角籠中為國爭光,遠遠望著比賽場景,抽著雪茄的向騰輝,與《摔爸》最後的那場戲神似。

當然,作為《八角籠中》的一種處理,這樣的橋段無可厚非。

這也是王寶強作為導演,學習和進步的過程,只要不是照搬照抄,我們都會鼓勵。

生活優渥的我們,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個人困難,能困難到何種程度。

我們已經很少再向下看了,而王寶強用這麼一部《八角籠中》,讓我們看到了大涼山底層孩子們的困頓,以及他們突破人生,改變命運的困難。

「格鬥是我們唯一的出路」,這句話毫不誇張,要知道,抓住格鬥這根救命稻草,對他們來說,已經十分不易。

就連訓練過程中的吃苦,也是一種幸福,這或許是《八角籠中》這部影片,最為重要的功能之一。

雖然用拳頭改變命運越來越難,但對底層的投射,是獨屬於王寶強的人文關懷。

《八角籠中》並不完美,但已經足夠成熟,足夠我們為王寶強鼓掌。

而皮哥相信,他的下一部電影,會更好,更驚艷。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蜉蝣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d2be73bf22b8bf19f49e2cce484fe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