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英雄本色
堅信中國漫畫行業的韌性
隨著2018年起文娛寒冬降臨,資本回歸理性、投融資數量銳減,各領域「不容易」的聲音出現得更頻繁了。原本在網際網路上獲得了「重生」的漫畫,也包含在其中。這幾年間,漫畫創作者們、漫畫工作室、漫畫平台,以及整個產業上下游各類型公司,無不在為漫畫行業站穩腳跟而努力。
在這樣環境下,二次元愛好者的狂歡時刻顯得尤為珍貴。就在這個暑假,為期四天的快看漫畫樂園KKWORLD2023,其廣州會場的主題展台、人氣聲優和作者,吸引到大量年輕人駐足。不止如此,快看舉辦的「漫畫有新生」2023國漫發布會,共計發布了126部作品,包括97部漫畫、27部漫劇以及2部自製動畫,許多愛好者對各類作品的新動向產生了更多期盼。
如此規模的線下活動與超百部作品的片單,影響的不止是到場的創作者、愛好者與從業者。平台的持續投入,促成了用戶的歡聚,這份熱鬧也為整個行業帶來些許振奮,特別在持續的文娛寒冬下更屬難得。
文娛寒冬,國漫發展路漫漫
環境促使內容戰略進行調整,大廠紛紛選擇了降本增效。這並非意味著降低內容數量及品質,畢竟抵禦寒冬的最好方式,在於能夠創造價值的作品。因此在仍需要資源投入進行產出的內容產業,打造精品化的爆款內容逐漸成為共識。
如今2023年已經過去一半,從各網際網路大廠的動作來看,文娛領域多數細分賽道的寒冬並未盡數褪去,但降本增效倒是已經收穫成效,到了新的節點。像影視領域,愛奇藝成功扭虧為盈、去年實現全年盈利,騰訊視頻則於今年四月宣布接近盈虧平衡點。
相較之下,漫畫行業在整個內容產業中更顯特殊。漫畫這一內容呈現形式,可以依賴個人作者的獨立創作,同樣有此特徵的網文早已摸索出成熟的商業開發模式,漫畫卻還有不小的挖掘空間。
而今漫畫行業的寒冬,想必從業者和愛好者都有目共睹。尤其近年來不時見到漫畫平台欠薪、易主,或是漫畫雜誌休刊等消息,總能引發熱議,甚至不乏「想進入漫畫行業?快逃」之類的悲觀聲音。
線下渠道已經變得非常稀少
寒冬形成且持續原因有很多,資金和資源有限、審查趨向嚴格的大環境也只是其一。站在漫畫行業發展最為重要的要素來看,創作者的優質內容、讀者的全力支持,這兩方面其實都面臨著困境。
網際網路帶來更多機會的同時,為漫畫創作者提出了更多要求。若將漫畫創作視為賴以為生的職業,作者們關於連載強度,作品熱度和數據的壓力隨之而來。這時候的漫畫創作者,不只需要思考有趣的故事並繪製下來,還需要深度了解市場偏好並平衡個人創作理念,為了助力推廣、讓自己的作品被更多讀者看見,甚至要在社交平台學會成為一名KOL並努力營業。
而當代漫畫讀者,閱讀習慣已從實體雜誌圖書向移動端轉移,除此之外,年輕人娛樂選擇越來越多。面對短視頻、手游等風頭正勁的內容形態,漫畫需要找到自身優勢來爭取用戶的關注,讀者的付費習慣也需要繼續培養。
正如前文所述,創造有說服力的好作品是渡過文娛寒冬的根本辦法,所以漫畫行業發展的核心動力,還需依靠從業者及內容。但落實到各項環節,除了創作者和消費者群體之外,如今連接作品與受眾兩端平台,是漫畫行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平台所肩負的責任,註定其與所選戰略的重要性。
寒冬的持續,迫使各大漫畫平台更為深度地思考創作相關問題。如何在有限資源下,讓優秀作品獲得更為廣泛的生長空間,令作者得到正向反饋?如何幫助作品連結更多讀者,並維持住漫畫的吸引力?……平台需要了解用戶需求,減少創作者創作困擾,不只是為自家平台的長遠發展,更是在寒冬中為漫畫行業探索更多可行出路。作為漫畫行業創新引領者的快看,此時提出「精品化、專業化、全球化」的內容爆款戰略,也是出於此番考慮。
行業發展土壤,如何細心維護?
我們可以從快看7月16日舉辦的國漫發布會,感受到國內頭部平台對於行業寒冬的思考、態度與嘗試。
既然行業發展核心是內容,圍繞創作者的扶持皆源於平台對優質作品的渴求。
一直以來漫畫行業中,位於金字塔頂端的頭部作品和知名作者,會獲得資源傾斜,被看到的機會也更多。此次快看發布會上,提出「不唯數據、不唯大IP、不唯名作者、不唯熱點」的標準,直接將故事質量放在前列,這一舉措無疑給原創作者十足的安全感。在快節奏著稱的時代,連載漫畫世界觀的完整構建、故事一章章的講述,其實節奏較為緩慢,那麼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平台能夠落實扶持潛力作品,滿足讀者需求的同時,也會為創作者提供更新的動力。公平競爭的創作環境,意味著有潛力的創作者有了施展才華的舞台。
創作者安心投入創作,自然能夠催生好的故事。不過漫畫平台在落實扶持策略之餘,也需要提升自身專業化的力量,為創作者們提供建議,幫助好故事加以優化,並得到市場認可。快看一方面制定了內容標準,另一方面設置選品中心、劇本中心、製作中心,讓數據、商業、創意相結合。就如同搭建漫畫行業的繁榮高樓需要打好地基,打造專業完善的生態體系也是平台順利度過寒冬的根本。
即將在8月上線的科幻漫畫《小蘑菇》,便是快看精品化、專業化內容策略落地的案例之一。此番為了更好地呈現國內漫畫較少涉及的科幻題材,快看邀請到北京大學藝術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加入主創行列,作為監製、編劇與主筆尉遲金澤一同,參與前期策劃到作品創作的全過程。有序科學的分工合作,其優勢的確能夠在作品中反映出來,目前放出的PV已經讓許多粉絲感到欣喜。
快看成立至今,致力於打造完善的漫畫創作生態,一方面通過多樣化的投稿渠道,激發創作者的熱情,同時通過從業者雲集的專業賽事「快看原創條漫大賽」挖掘優秀創作者,再推動IP的孵化。快看在內容上的努力,使得平台收穫了許多創作者的信任,據悉,快看已有超過12萬名註冊創作者,超過1.3萬部漫畫作品。而且此次發布會新增作品,既包括《偷偷藏不住》《錯撩》等人氣IP新內容,還包括《小蘑菇》《可愛過敏原》《營業悖論》等備受期待新作。
即便已經聚集大量有才華的創作者和優秀的作品,但平台不能止步於此,快看也深諳這一點。
自2021年起,快看以「哥倫布計劃」正式進軍全球市場,2022年上線快看海外版APP,平台作品已登陸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且據快看創始人&CEO陳安妮透露,今年平台65%的海外收益源於國外用戶對內容的付費。如今快看與Piccoma達成的戰略合作,仍在幫助創作者積累經驗,藉助這個近年來全世界最賺錢的漫畫平台,向全球展示中國漫畫人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快看創始人陳安妮
而對於那些想要成為職業漫畫創作者的人們而言,商業回報也是他們十分在意的問題,同樣需要平台的力量來提供更多的扶持。
快看在IP產業生態鏈的建設與延伸方面,收穫頗豐。IP完整的生命周期,囊括構思、創作、連載到完結各個階段,快看則嘗試在各個環節進行針對性的商業化探索。
以漫畫為起點,快看目前已經驗證了漫劇的吸引力,並向動畫、電視劇、院線電影等IP形態延伸。同時成長為國內最大的漫畫圖書出品方之一的快看,《偷偷藏不住》《偏偏寵愛》簽約首印量甚至超過100萬冊,不少IP的紙質書影響力觸及海外。衍生周邊則試圖從不同品類的衍生產品到虛擬衍生品,進入年輕人生活的每個瞬間。與成熟商業品牌的合作方面,從高端的奢侈品到貼近生活的服飾、3C、飲品,藉助平台人氣IP角色進行年輕化營銷已經成為常態。
在內容與商業化兩手抓的同時,快看並未忘記保持對新技術的投入,為創作行業賦能。快看憑藉自身對漫畫行業的洞察優勢,自2019年以來便持續保持對AI與漫畫行業結合方式的探索,推出AI輔助創作的「神筆馬良工程」,以及提升漫畫用戶閱讀體驗的不少功能。如今快看則正在探索AI集成全流程輔助創作數字化工作檯。新技術在創作、孵化、運營、分發、開發等環節的嘗試,受益不單是平台的創作者與讀者,成功經驗將給漫畫行業帶來切實幫助與價值。
這個成立八年有餘的漫畫平台,從它穩步前行直至如今所獲的成績,我們能夠直觀感受到它所擁有的頭部實力。快看也一直還在前進的路上,正以優質漫畫為核心,為從業者、整個漫畫行業探索更多機會。
寫在最後
依靠對待國漫的認真與誠意,快看收穫了當代年輕人的認可與喜愛。得出這一結論最好佐證,莫過於創作者、從業者與愛好者齊聚的KKWORLD2023。
此次線下活動,二次元愛好者們則藉此機會,在現場盡情釋放自己的熱情,大家會前往主題展台踴躍打卡,排起長隊和作者/主筆貼貼,還會激動購入限定官谷……「漫畫有新生」2023快看國漫發布會片單在社交媒體引爆的討論度,亦開啟了愛好者們的線上狂歡。
顯然對於年輕人來說,能因快看相聚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漫畫。文娛寒冬並不會影響創作者、從業者與愛好者對漫畫的愛,這或許也是平台有信心度過寒冬的理由。
陳安妮在發布會上的演講中表示:「現在我們正在經歷的,很可能是網際網路漫畫誕生以來最艱難的時刻。但低谷中往往醞釀著觸底反彈的希望,我相信中國動漫產業還處在雛形的階段,還有很多機會,快看希望與創作者共同耐心打磨內容、打開市場,共生共榮。」頭部平台的諸多投入,還在為行業提供豐沃的成長土壤,那麼可以預見,距離大家喜聞樂見的百花齊放終會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