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大版《蜀山傳》,看得見的進步與難以言說的硬傷

2022-05-04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網大版《蜀山傳》,看得見的進步與難以言說的硬傷

本文作者:李嘯天

身在上海的川美眉,疫情之下宅在家裡,刷了徐克版的《蜀山傳》。我為了與她湊CP,於是將新出不久的網大版《蜀山傳:萬劍歸宗》給刷了。

徐克執導的2001版《蜀山傳》我也看過,更老的同樣是徐克執導的1983版《蜀山傳》也看過,但都談不上有多喜歡,這裡就略過了。具體點評交給川美眉,大家去讀她寫的文章就好了。

這裡只說下新上線的網大版《蜀山傳》吧。

怎麼評價這個網大版《蜀山傳:萬劍歸宗》呢?答案是:一言難盡。

先說好的一面吧。那就是特效做得挺不錯,技術上已經足以媲美不少院線大片了。起碼,周星馳電影中的特技,像《西遊:降魔篇》《美人魚》這些,在這部網大版《蜀山傳》面前,絕對可以被秒成渣渣。當然,在徐克、林超賢這些一流高手面前,《蜀山傳》這點特技又只是雕蟲小技了。

可是,《蜀山傳:萬劍歸宗》只是一部網大,與徐克、林超賢的院線大製作,可以操控的資金也不可同日而語。只能說,相對來說,網大版《蜀山傳》能夠以網大的成本,做到足以媲美不少院線的特效,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當然,仍然可以批評片中的特效依舊不夠好,像過於侷促,缺少格局之類。但它明明是五毛特效,卻顯示出了百元效果,這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中國網大,特效上能夠做成《蜀山傳》這樣子,它絕對配得上掌聲,值得讚美。

網大版《蜀山傳》的導演羅儀威,在他的履歷表上,還有另外一部作品《秋寒江南》,恰好我也看過,就此放在一起來說一下。

中國的武俠製作,近些年來除了《劍雨》《繡春刀》之外,基本上沒啥值得一看的作品。有一部是一部,基本都是爛片。但《秋寒江南》的出世,就讓人挺驚訝的。不僅特效做得很贊,在意境上也頗有一些古龍的風味,相當漂亮。

《蜀山傳》加上《秋寒江南》,包括項氏兄弟出品的《奇門遁甲》《水怪》等片,不知不覺已經將中國網大的製作水準提到了相當高的地步,讓人刮目相看。

輾轉騰挪之間,姿勢汪洋,縱橫捭闔,絕對賞心悅目,讓人驚嘆。

一句話,從技術層面,中國網大的表現已經相當不錯了,讓人刮目相看。這種進步,就發生在不幾年之間,當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進步是明眼可見的。

但話說回來,好的影片,核心還是要有一個好故事。上述所有提到的網大,有一個是一個,在故事上全都稀爛。

《亡命救護車》正在國內電影院裡上映,導演是被稱為「爆炸貝」「賣拷貝」的麥可·貝。

要問《亡命救護車》好看嗎?如果僅僅只問視覺,那絕對是一流的,麥可·貝本身就是世界級的視覺大師。這片在動作、爆炸、飛車、槍戰等方面的表現,都太贊了,表現卓越。

可是,《亡命救護車》的打分不高,而且一堆人在罵它。為什麼?因為故事太差了。片長136分鐘,全靠場面在撐時間。故事呢,稀爛。

故事稀爛,就是硬傷。

曾經,張藝謀與李安是華語電影圈的雙峰,在世界領域內呼聲都很高。但後來,李安陸續到了兩個奧斯卡最佳導演,張藝謀則只能在執導奧運會開幕式上才能夠引起人的關注,至於他拍的電影,票房都並不太好。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張藝謀是一位出色的攝影師,他懂畫面,懂如何將電影拍得很唯美。而李安擅長編劇,他懂故事,而且深諳中西文化審美的異同。因此,有好故事支撐的李安可以走的更遠,而張藝謀的電影如果能夠遇到好編劇,就表現的好一些,如果遇到差編劇表現就會一塌糊塗。

並駕齊驅的張藝謀與李安,後來面對不同的境遇,足以見識到故事對於電影的的重要性。

麥可·貝的影片不深究故事,於是只能淪為「賣拷貝」。精於術,而輸於道。

故事就是道,技術只是術。

回到網大版《蜀山傳》上,再點評下去,就變得非常簡單了。就是在「術」的層面,已經非常棒了,但是在「道」的層面,一塌糊塗。

當然了,即便是「術」的層次里,除了特效做的不錯之外,至於演技啥的也是一塌糊塗。男主女主都是全程擺著一張面具臉在強行耍酷,估計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演的究竟是什麼。還有呂頌賢,他的港台腔違和感實在太強烈了,不忍直視,他整個人與其他大陸演員也是不協調的,就像是大家在各演各的,毫無默契可言,不說也罷。

只說故事吧,為什麼說網大版《蜀山傳》的故事一塌糊塗呢?

因為它的故事核實在是太過於陳腐了,就是一個非常傳統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套路。

鬼佛山七殺門門下弟子劍十二,因不堪終日虐殺他人,準備背叛師門隱居江湖。結果,大魔王對於弟子的背叛極其惱怒,命令手下眾弟子一定要追殺劍十二,置其於死地。逃亡中的劍十二,流落到了徐家。然後被徐家大小姐一一救了性命,還不可救藥地愛上了他。這個徐家也不是平凡家庭,其中徐爸是蜀山派的白雲飛而徐媽則是天山派的冉輕塵,他們同樣是隱居於此。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劍十二在徐家的幫助下,打敗了魔宗,劍十二與徐一一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個故事的套路,換個名字與場景,就可以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了,也可以是崔生與張鶯鶯的故事,或者是寧采臣與聶小倩的故事。再不,就是郭靖與黃蓉的故事,或者是令狐沖與任盈盈的故事,甚或者是韋小寶與他的七個老婆的故事,全都是才子遇上佳人,王子遇上公主。

這個套路很經典,但是它不接地氣,因為它很傑克蘇。落難王子何以一定能夠遇到佳人,而不是遇到狼呢?在這個套路里,男主一定遇到又漂亮又有能力還家庭不凡的女主,還要無緣無故地就對男主死心塌地,憑什麼?就憑他是男主嗎?

現在歐美的女權/平權運動都走到極端了,都不是要求平權而是要求特權了。結果我們還在抱殘守缺,用一種很男權很大男子主義的視角去拍傑克蘇類型的電影,這樣的故事要是能夠感人,才怪。

中國影視究竟該需要什麼樣的故事?這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張藝謀等中國電影人的境遇,其實與當前的國勢有些類似。

眼看著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工廠,中國元素的東西飄滿了全世界,在生產方面,在技術層面,很大程度上已經沒有了問題。但是在核心競爭力上,在軟文化上,我們依舊技不如人。

中國只有硬實力,缺少軟實力。說白了,就是不會講故事,沒能提升自己的層次。

該怎麼辦?諸君尚需努力吧。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如此,如此。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