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回暖,34萬億砸下來,要「趕緊買房」還是「趁早賣房」?

2023-10-09     簡z設計

原標題:房地產回暖,34萬億砸下來,要「趕緊買房」還是「趁早賣房」?

這段時間,很多人都在各個平台上詢問。比如,有粉絲問自己,這兩年來一直沒動靜的房子,現在有了翻身的機會,是繼續加價,還是趁著人多趕緊賣掉?還有人說,要不要趁著這個機會,趕緊把房子買下來,免得錯過了價格暴漲的機會。也有人詢問,自己手裡已經有了一套舊房,想要換個新房,是買呢,還是賣呢?歸根結底,就是「買房賣房」這件事情,怎麼會有這麼多人在詢問?而這其中的緣由,我想大家也都看出來了,那就是人們對於房地產市場的期望已經有了一個新的認知。房地產市場或迎回暖,買或賣?建築師們的分析是:許多人都錯誤地認為這是錯誤的。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房地產業的純真已經改變

根據經濟理論,決定商品價格走勢、價格走勢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是供需。而在國家對當前樓市現狀的表述中,明確提出了樓市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轉變(據公開數據,新房庫存已經接近2015年的7億方),那麼,今後所有對樓市管控的方向,均應圍繞如何改變、影響供求關係變化,讓房地產市場保持健康穩定發展。因此,很多業內人士都同意, N年來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底部已經真正顯現。這意味著,從現在開始,國家不會再對房地產業手下留情了,相關部門和地方,也不會再像前兩年那樣,給房地產業一個下馬威。

當然,這其中的影響,也是各不相同。對於房地產開發公司來說,這是一種「雪中送炭」,由於市場轉暖,這些公司的銷售速度將會有所提高,這將有助於收回資金,減輕公司的困境;銀行也很高興,這麼多人買房子,他們就能得到更多的貸款。對於那些有多餘房產的人來說,他們當然高興,因為房價上漲了,他們可以更容易的將房子賣出去。但也有一些網友,對此表示不解,為什麼要救市?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形勢所迫。

市場下一步將會有以下三大趨勢

不管他們是怎麼想的,自從政府改變了調控政策之後,他們就再也無法左右市場的走向了。從以往的經驗和各種因素的變化來看,未來的房地產市場,很有可能會出現3種走勢。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一是總體來說,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回暖是一個方向.房地產是一種政策市,只要你願意,就能讓房地產價格上漲,也能讓房地產價格下跌。目前,國家的目的是要保持房地產的穩定發展,也就是要阻止房地產的下跌勢頭,因此,各類支持房地產的政策層出不窮,其效果也會逐漸顯現出來,尤其是資金成本的降低和城中村改造,將會推動大城市帶動中小城市的市場需求復甦。

二是房地產市場的分化,也是必然的。相信大家也都看出來了,這一次的重點扶持對象就是大城市,比如城中村,就需要更多的資金,更多的資源,更多的資源,更多的資源。因此,這一波樓市的恢復,在大城市中,受到需求刺激,恢復得更快。比如,一些大城市的多個小區,都出現了一夜之間的價格上漲,雖然短期內成交的機率很低,但這並不是一種態度,而是一種對未來的預期。大城市如果繁榮,房價會上漲,小城市的核心區域,也會受益,但很難維持太久,而且小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也不會像大城市那樣,只會越來越差。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三是演變的軌跡。總體來說,當前行業內較為一致的觀點是,政策向市場傳導產生效果,需要3-6個月的時間。首先,高企的二手房掛牌量會逐步降低,不僅沒有去化,有些業主會認為自己還能等,甚至乾脆就不賣了,主動下架;再然後就是新房子市場,之前不敢開盤的開發商們開始加大力度,將新房子的成交氣氛帶動起來,其他觀望的人也逐漸進場,成交量逐漸擴大;最終,「量漲價也穩中回升」,也就是開發商將折扣收回來,或者是開始小幅度地提高價格,這樣,市場就會恢復到正常狀態,具體能走到哪一步,還要看後續控制的方向和力度。

是「果斷賣房」,「趕緊買房」?

根據上述的情況和分析,一名在建築業工作了很長時間的老專家說,儘管樓市回暖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先買後賣」的基本原則,卻是因人而異,每個人所處的城市都不一樣,所以,我們只需要按照上面的分析,來判斷就可以了。當然,總的想法也很重要,不管你身處哪座城市,都要考慮一些問題。

第一,房屋數量已經夠多了,任何一個城市的房屋都有空置,只是數量多少的問題。即使是在大城市,郊區也有很多房子是空著的,大部分都是以前的投資商,他們留著也是浪費時間,等房價漲了,他們就可以出手了,而不是等房價漲了再出手。當然,隨著所有人的甦醒,這樣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了。

第二,以次易貨。馬光遠曾說過,目前八九成以上的房屋都是劣質房屋,今後「好房子」的問題必須得到解決,他的話雖然粗俗,但道理卻不粗俗。這二十年來,房地產業的高速發展,讓很多人都有了自己的家,但這並不是一句空話,你看周圍的房子,外面都是殘垣斷壁。試想一下,沒房的人有多少,有錢了會不會搬到這種地方?想要變得更好,就得買更好的房子。以此為基礎,我們應該在市場轉暖的時候,將那些房齡較長、小區環境較差的房屋出售,絕不能等到大家都在排隊在賣同質的房屋時,才意識到這一點,要及時地將其更換為高質量的房屋,因此,房齡越年輕越好。

第三,對不動產的徵稅也應予以考慮。在2022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3%,而在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又減少了20%。這說明,僅靠賣地來發展城鎮的道路已經不再可行。這不是巧合,很多已開發國家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一開始的時候,他們都是靠著地皮來維持基礎設施的,但後來,核心地區的地皮越來越少,房地產市場的需求越來越低,他們的地皮收入就會越來越少,比如一年只有五十億,一年只有五十億,一年就能賺到一兩百億,這讓他們如何應對?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都會對不動產進行徵稅,既可以用來維持居住區的治安,也可以用來支持城市的發展。房產稅遲早要征,只是時間問題,一般都是在樓市回暖的時候。

所以,我們不能覺得市場復甦了,政府在鼓勵我們買房,而我們卻置之不理,老房子還沒有賣出去,就有人買了新的,你說你手裡有這麼多的房子,還不是有錢人?鬼才會相信。這不是說要共同富裕嗎?正如常言所說,買房要量力而為,將來買房「寧可精不可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cda735f2254aee16b513c4306241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