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轉型:方法論的創新

2023-12-09     蘭州新聞網

原標題:金昌轉型:方法論的創新

金昌轉型:方法論的創新

編者按:

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是甘肅金昌高質量發展無法繞開的課題。

金昌,地處甘肅河西走廊,緣礦興企,因企設市,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工礦城市。為擺脫「資源依賴」,金昌歷屆黨委政府接續奮鬥展開城市轉型的探索。

近年來,金昌市委、市政府錨定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主題,聚力打造「2+4」現代化產業集群,加速在傳統優勢產業中「改舊」、布局新賽道中「育新」,推動金昌市走上了結構優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的城市轉型升級坦途。

2022年,金昌市人均生產總值12.01萬元,超越嘉峪關市名列甘肅省第一位;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4.03億元,同比增長12.1%,榮獲2023年前三季度甘肅省高質量發展貢獻獎第一名。這是該市連續七個季度獲得甘肅省高質量發展貢獻獎第一名。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2月,金昌被甘肅省委賦予「新型工業化示範區」「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共同富裕先行區」新的使命任務,或將倒逼金昌進一步加快城市轉型升級步伐,迎接全新的發展紅利期。

在不確定的時代做正確的事情,沿著城市賽道布局加速奔跑,小而美的金昌正在綻放光芒。央廣網甘肅頻道即日起推出「鎳都的春天」系列報道,跟隨記者的筆觸,觀路徑、看成效,解讀金昌的新一輪騰飛。

央廣網蘭州12月8日消息(記者逯文婕)對於資源型城市來說,轉型升級是發展的核心命題。

「當前金昌的轉型升級,是頂層理念、方法論自上而下的全面創新。從過去『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到如今以城市轉型帶動經濟社會轉型,金昌的轉型升級路徑不斷演進,通過再定義和新創造,以此全面破解經濟結構單一、產業韌性不足、新舊動能轉換接續不力、環境資源約束四類資源型城市普遍性問題。」甘肅省發改委地區振興處處長雍海賓說。

我是誰?從何而來?要到哪裡去?

「十二五」末開始,受大宗工業產品價格下跌影響,金昌工業增速「斷崖式」下滑,2015年、2017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僅增長1.1%和1.3%。那個階段,成為金昌市42年發展史中一段沉重的記憶。

也正是這一時期,金昌立足資源型城市實際,主動調整優化經濟結構,以「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的發展思路,拉開了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序幕。

轉型升級路徑接續演進,時間來到了「十四五」。2020年,該市提出聚力打造鎳銅鈷新材料產業創新聚集區、菜草畜高品質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建設水平,全力推進城鄉融合、市企融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這被視為是跳出產業看產業,在更高維度上,以城市轉型帶動經濟社會轉型的金昌之路。

金昌市俯瞰圖(央廣網發 金昌市委宣傳部供圖)

2023年2月,甘肅省委、省政府賦予金昌「新型工業化示範區」「共同富裕先行區」「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新的使命任務。據悉,2022年金昌市城鄉居民收入比2.4,低於全國2.45、全省3.09的平均水平。

金昌市發改委副主任郭宏岩說:「新的使命任務,或將倒逼金昌進一步加快城市轉型升級步伐,迎接全新的發展紅利期。」

數據顯示,2022年,金昌市人均生產總值12.01萬元,超越嘉峪關市名列甘肅省第一位;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4.03億元,同比增長12.1%。

展望2035年,金昌的目標是,人均生產總值達到全國中等偏上水平,進入全國創新型城市行列,鎳銅鈷新材料新能源、高品質現代特色農業、數字經濟等產業初具規模,民營經濟和新興產業占比大幅提升。

按下轉型升級加速鍵,金昌新一輪騰飛已然啟動。

關鍵路徑和關鍵力量

「金昌提出未來十五年『三步走』遠景計劃,其中第一步就是走出一條傳統產業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的復合型可持續轉型發展新路徑。」金昌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陳軍說。

在2021年11月召開的金昌市第九次黨代會上,金昌明確了「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的主題,確定未來十五年「三步走」遠景計劃,並進一步完善發展思路,提出培育打造新能源千億產業鏈的目標,把「2+4」產業鏈(有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2個千億產業鏈,數字經濟、化工循環、資源綜合利用、高品質菜草畜4個百億產業鏈)培育提升作為資源型城市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抓手。

作為金昌工業經濟的「壓艙石」,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速。金昌市依託金川集團現有產業基礎,重點發展鎳、銅、鈷、稀貴金屬、鈦材料等5個細分產業鏈,著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建設鎳銅鈷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創新聚集區;發揮「三酸兩鹼」資源優勢,以氯鹼化工、硫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精細化工為重點,加快建設西北新型化工產業基地;不斷提升工業固廢等二次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積極推動尾礦、冶煉渣、磷石膏等循環利用,加快建設全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基地。

金川集團俯瞰圖(央廣網發 金昌市委宣傳部供圖)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也正逐步壯大。「新興產業引進的過程中,要和傳統產業、既有產業進行充分的耦合聯動。」金昌市招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振德說。

立足國家「雙碳」戰略,金昌依託資源相對富集、工業體系完備以及金川公司鎳銅鈷資源優勢和化工材料優勢,聚力打造新能源及新能源電池千億產業鏈,期待實現彎道超車。

「生產電池的銅箔、鎳帶等77%原材料能夠實現本地供應,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甘肅金宏翔新能源公司技術研發部部長凌安璋說。

為支持新能源電池材料和電池產業發展,金昌制定出台涵蓋電池產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的《金昌市支持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設立一期10億元的鎳都產業投資基金,成立新能源電池產業聯盟,設立新能源電池產業研究院……政策紅利正有效釋放,集聚效應已逐步顯現。

甘肅金拓鋰電新能源有限公司電池生產車間一角(央廣網發 金昌市委宣傳部供圖)

目前,總投資300多億元的30多個新能源電池及電池材料項目陸續建成投入生產,項目全部建成後,新能源電池所需的30餘種原輔材料本地供給率將達到80%以上,為建設全國重要的新能源電池和電池材料供應基地提供了堅實基礎。

以「數」為媒,金昌市大力實施「上雲用數賦智」行動,打造數字經濟百億產業鏈,布局建設紫金雲大數據產業園數據中心,上線運行「數字政府」等平台,加快推進「東數西算」試點城市、工業網際網路、智慧交管等項目,全市數字經濟產業鏈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工業經濟勢頭迅猛,農業經濟也在蓬勃發展。近年來,永昌縣依託地處北緯38度黃金帶的區位優勢,不斷調整產業結構,重點打造規模化、標準化、商品化產業基地,高原夏菜種植規模擴大到27.1萬畝,集中連片創建綠色標準化萬畝示範基地6個、千畝生產基地32個。2022年,永昌縣成功入選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

永昌縣寶光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打包整齊的苜蓿草捆(央廣網記者 逯文婕 攝)

永昌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鄉村振興局局長劉興業介紹,今年前三季度,永昌縣第一產業增加值22.5億元,同比增長5.1%,菜草畜優勢特色產業鏈綜合產值達到6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13%。

「產業鏈的培育發展將為金昌市的經濟增長、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提供最核心的支撐。」陳軍說,2022年金昌「2+4」現代化產業集群產值達到1087.9億元、同比增長47.4%。今年前三季度達到1007.4億元、增長20.1%,力爭到2025年產值達到2500億元以上。

城市轉型釋放發展紅利

對金昌而言,被甘肅省委、省政府賦予「新型工業化示範區」「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共同富裕先行區」新的使命任務,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要聚焦重點全力攻堅,在城鄉空間、產業、生態、公共服務、文明創建、治理融合上實現新突破,打好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開局之戰』。」金昌市委書記王鈞表示。

金昌市俯瞰圖(央廣網發 金昌市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以來,金昌市逐步建立健全機制,《金昌市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規劃(2023——2030年)》獲省政府批覆,《鏈主企業帶鎮(鄉)、龍頭企業帶村行動實施方案》印發實施,建立推進機制全面開展年度8個方面100項重點任務,有序落實鏈主企業帶鎮(鄉)、龍頭企業帶村行動,實現鄉鎮和行政村全覆蓋,同時初步探索形成城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城鄉文旅農業生產融合發展等一批典型模式。

「合理的空間規劃體系是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的基礎。」郭宏岩介紹,金昌充分考慮縣區、鄉鎮等基礎條件、資源稟賦、發展差異,對縣區、園區、鄉村分類施策、分區指引,提出了做強「一核」、壯大「一軸」、提升「兩帶」、建設「三區」、培育「多點」的發展格局,特別是要重點推進市區、河西堡鎮、永昌縣城「一線三點」融合發展,提升重點鎮、中心村發展水平。

作為永昌縣六壩鎮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特色產業扶貧基地之一,海量現代農業產業園主要建設集育苗中心、種植基地、冷鏈貯藏、精深加工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目前已經建成自動化育苗大棚20座,配套全自動集約化育苗流水線一條,年育苗能力達到3000萬株以上;打造規模化種植基地2處,年產露地蔬菜1.5萬噸;新建蔬菜精深加工生產線3條、數字農業展示中心1處,配備32平方米LED高清電子屏、智能化試驗示範溫室5座,開發運行永昌智慧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

永昌縣高原夏菜種植基地一角(央廣網發 金昌市委宣傳部供圖)

「我們堅持以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建強園區,培育龍頭,延長鏈條,推動城鄉產業融合升級、融合增值、融合收益。」永昌縣六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趙壽鵬說。

此外,針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源資金分散等問題,六壩鎮健全「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探索推行村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路徑,今年該鎮12個村集體籌資註冊成立村級集體經濟先行先試發展公司,培育本地骨幹企業發展壯大。

今年以來,永昌縣推動30家鏈主企業、127家龍頭企業與全縣10個鄉鎮、112個行政村建立合作聯結,實現一鎮(鄉)一策,「龍頭引領」「園區帶動」等示範模式覆蓋鎮村,同時,深入實施農業現代化建設行動,高標準農田、奶綿羊產業園等31個項目開工建設,現代化蔬菜育苗基地、標準化玉米制種生產基地等11個項目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城鄉產業蓬勃發展,全面激發縣域經濟活力。今年,永昌縣打造全省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試點示範縣,力爭生產總值達到130億元以上;金川區打造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力爭生產總值達到470億元以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c34558a89c47d76bf32ccd29ccc0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