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江流域流行早上喝酒?

2022-08-07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為什麼長江流域流行早上喝酒?

為什麼長江流域流行早上喝酒?

2014年12月22日清晨,長江宜昌市葛洲壩三江航道江面水霧蒸騰。

頭圖攝影/劉蛟

清晨,霧氣彌江,寒氣裹挾著飢餓撲向街頭行人,剛下班的或準備上早班的人,三三倆倆來到早餐店,點上一碗熱面,二三兩小酒,幾個小菜,暖身又充飢。 這種吃法,就是早酒。

荊州早酒(沙市區迎喜街)

攝影/蘇丹卿

早上喝酒,乍一聽,還挺刺激。因為「早酒文化」自帶 新奇和江湖氣質,在自媒體圈引發了不少關注。我們也忍不住好奇:早酒是什麼?哪裡的人愛喝早酒?喝早酒也是一種文化?

早酒,顧名思義,即是早上喝的酒。

得是 早上10點前喝,過了不算。

而且不能喝多, 2~3兩即可,不能耽誤生計。

為什麼一早起來要喝酒?

其實,事出有因

我們通過探秘發現:

  • 1.早酒的興起,與 長江水運 息息相關
  • 2. 「移民」 ,在長江流域畫了個早酒圈
  • 3.早酒既有魅力又惹 爭議
  • 番外:早酒小吃一覽

全文及番外約6216字,圖(表)39幅,閱讀約需8分鐘。

01 早酒的興起

與長江水運息息相關

長江,一條橫貫東西、流金淌銀的中國經濟大動脈,⽔系航道通航⾥程 6.5萬餘公⾥,占全國內河通航⾥程的 51%。年貨運量常年保持在20億噸以上,是世界上內河運輸 船舶數量最多,也是船舶⼤型化發展 速度最快的通航⼤河。

武漢陽邏港。

長江,既成通途,便是黃金水道。

港口碼頭的興起,吸引了大量「移民」,商人、手工業者、碼頭工人、鐵路工人等紛紛進場。長江沿岸碼頭上,從早到晚,人們步履匆匆,滿目繁忙。商人們一早便出街跑生意,工人們也早早到碼頭裝貨卸貨,為了趕時間及補充能量,人們紛紛在外食用 高熱量的早餐,甚至配上早酒,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

武漢的過早小吃。

攝影/仲春之會

工人們喝早酒,酒不用太好,以量取勝,搭配肉食、滷味,喝酒暖身,舒筋活血之後干起活兒來更有氣勢,特別是工人們一早就要開始重體力勞動,所以「 早酒」的飯菜熱量大,碳水多,口味重。有些地區漁民們半夜至黎明在長江上捕魚,江上濕氣重,早上回岸之後吃肉喝酒驅散濕氣和寒意……慢慢地,在長江流域,滋養出了「早酒文化」。

在長江上游,四川合江有「 吃豆花、喝早酒」的,重慶萬州則「 吃格格,喝早酒」。

位於川渝黔結合部的 瀘州合江縣,東與重慶市江津縣接壤,南與貴州赤水市、習水縣相鄰。赤水河在此匯入長江,生成三條水路,一條是順長江而下到重慶、武漢,一條沿習水河到習水縣,另一條溯赤水河至茅台鎮。上千年的水陸要道,商賈往來,舟楫如雲,成就了合江歷史上的商業繁華。這樣的地理優勢催生了合江 早晨吃豆花、喝早酒的習俗。圖為四川瀘州合江豆花。

攝影/zy

沿江而下,來到 「上束巴蜀,下扼夔巫」的重慶萬州,因境內雨水充沛,從山上發源的溪流眾多,這些大大小小的溪流呈枝狀分布,均在萬州匯入長江之中,成就了 長江十大港口之一「萬州港」。水陸通達,人口聚集,萬商畢集使萬州日漸興旺,可謂「燈火萬家、塵市數里」。在這繁忙市集中,現如今流行著「萬州三絕」: 萬州烤魚、萬州面、萬州格格(蒸菜),而因商埠文化興起的 「吃格格,喝早酒」的生活方式至今仍在。

左圖攝影/瓊瑤瑤

長江中游,湖北的 宜昌、荊州、武漢等碼頭重鎮,不僅是早餐文化濃重,也是早酒最為盛行的地方。

長江出重慶,至湖北,第一站便是 宜昌。位於湖北省西南部的宜昌,地處鄂西山區與漢江平原的過渡地帶,高低相差懸殊。穿城而過的長江在宜昌傾瀉而下,長江上游及中游的界限,在這裡有了明確的分野。因瀕臨長江,承接入川、出川的各種物資,碼頭是宜昌人最常見的工作地點,宜昌人的飲食習慣,也頗有些火辣的碼頭特色: 一碗火辣的紅油小面配上火辣的早酒,也是宜昌街頭的日常。圖為宜昌西陵峽。

坊間口口相傳的 荊州,上通重慶,下聯武漢,在繁忙的長江中游水道上亦扮演著矚目的角色,「早酒文化」在其境內的 沙市、公安和監利等地蔚然成風。

1909年的湖北沙市碼頭。

沙市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四大內河港口之一,這裡碼頭工人是早酒的忠實擁躉者,早酒對於他們而言是「一日之計」的能量支撐,更是繁重勞作之下的精神撫慰。一早 5、6點,碼頭逐漸繁忙,工人們相約來到小館, 紅湯牛雜、羊雜燉在鍋中翻湧著熱浪,配上 2~3兩散裝白酒,喝至微醺,滿血上工。圖為荊州沙市區迎喜街上常見的 「早酒套餐」。

攝影/蘇丹卿

在荊江南岸的 荊州公安,「地當南北之沖,水陸交馳,為南北咽喉」,也是長江沿岸一個重要碼頭。過去很多碼頭工人搬運貨物,從晚上一直忙到天亮,早上收工的時候,為了犒勞以下勞作了一整晚的自己,他們經常會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肉,喝至微醺歸家,沉沉睡去,褪下疲憊,為又一輪的勞作積蓄能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這樣,在公安縣當地許多早餐里,逐漸開始流行 熱爐煮肉下酒的「過早」場景。

攝影/崇子

自公安順長江向東南方繼續行走,來到了另一個碼頭重鎮—— 監利舊時監利碼頭上開工之前,酒肆小廝會以 竹製小吊桶為工人們打酒,按吊收錢。東家們願意讓工人們多多熱身,幹活麻利,工人們相信吊酒能多多吊出東家的銀子,因此,早上多喝酒多出力的風氣逐漸擴散開來。如今,在早晨的監利街頭,仍隨處可見就著 小鍋喝早酒的老嗲嗲們。

攝影/茹梟青

地處漢江與長江交匯處的武漢, 「九省通衢」的名氣早已家喻戶曉。碼頭的興盛繁華,令武漢商販雲集。貨如輪轉,販夫走卒、肩挑手扛的漢子腳步匆匆,往來 集市、碼頭,人們要抓緊時間用早餐,填飽肚子、補充能量,延續至今,形成在外 「過早」的習慣,現如今武漢「早餐之都」的稱號亦是聲名鵲起。

在武漢 「過早」,選擇太多,可以 一個月吃下來不重樣,熱乾麵、豆皮、生煎包、牛肉麵、糯米包油條……還有不得不提的解膩神器 「蛋酒」,在甜米酒燒開後,加入雞蛋和枸杞,香甜滑嫩,早上喝上一碗甜甜暖暖的「蛋酒」,一整天都充滿幸福感。圖為武漢蛋酒的製作過程。

攝影/Viking

來到長江下游,也有喝早酒的習慣,但是規模不如中游地區。位於長江出海口的 江蘇崑山花橋鎮和上海城郊,有零星聚集喝早酒的市鎮。

航拍上海長江入海口的港口碼頭。

崑山花橋鎮,東臨上海西接陸家鎮,是個地地道道的愜意江南小鎮。在清晨的市集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當地的酒友們三五成群地聚集在這裡。就著 早面的澆頭,一口鹹菜一顆毛豆,就能喝掉 半斤黃酒,講究一些的,就會點上一個小菜,一小盤藏書羊肉,就開始暢飲起來。除了本地黃酒,還有喝甜米酒和白酒的,愜意萬分。

攝影/四季芭比

上海的「魔性」,還體現在喝早酒上,上海人喝早酒,不在市中心正規的酒樓茶肆,一般在城郊,店面是街頭巷尾 「小門臉」,有的乾脆是集市的 露天排擋,掛的也都是羊肉館店招。在這些地方,現在依然保存著吃羊肉喝早酒的習慣,而就酒最好的搭配,往往是 一碟鹹淡適宜的白切羊肉或羊肝或羊雜湯,肥美甘香,百吃不膩。

攝影/一隻荷包蛋

從上游到下游,我們發現,流行喝「早酒」的地方,多在長江中游地區,這是為什麼呢?通過對早酒文化的「挖根」,我們推測這與 江西、湖南、湖北和川渝地區之間的人口區域流動相關。

02 「移民」在長江畫了個早酒圈?

長江中游,起止點是從湖北宜昌到江西湖口,水系包括中游幹流區間、漢江水系、洞庭湖水系、鄱陽湖水系,幹流自西向東流經湖北、湖南、江西三個省份。依託 「一江兩湖」(長江、洞庭湖、鄱陽湖)的交通優勢,湖北、湖南、江西三地 「趾相錯,踵相接」,人文相融。

江西九江,湖口縣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涇渭分明」,江水西來渾濁,湖水南來清洌。

攝影/張玉

說到「一江兩湖」的人文交流,不得不提那場轟轟烈烈的大移民浪潮——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

這場批持續百年以上的大規模的移民,在中國移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階段性地位,不僅 奠定了兩湖地區的人口格局,還對長江上游地區的四川、重慶的人口結構帶來了重大影響,甚至可以說,重新塑造了 長江流域人口地理格局。嚴謹起見,我們引用了兩處專家觀點,僅供參考:

清代以前,湖北人口發展緩慢,相對來說是人口稀疏之地。特別是在戰亂之後,會留下大量的拋荒土地,移民很容易能夠生存下來。明代人包汝楫在《南中紀聞》中曾發出了「海內曠土總不如湖廣之多,湖廣真廣哉!」的感嘆。……明初出現的「江西填湖廣」的移民浪潮,也與這種因素密切相關。

——宋傳銀《秦至清代湖北人口遷移特徵析論》

明清期間,江西是一個主要的移民輸出地,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遷入湖廣(今湖北、湖南)。到清初,四川受戰亂影響,人口稀少,清政府採取鼓勵遷入的政策,大批移民從湖廣等地湧入四川,形成「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潮流。 今天四川和重慶的大部分是當初移民的後代,他們的姓氏大多可以追溯到湖北、湖南,或進一步追溯到江西。

——葛劍雄《遷徙的姓氏:追尋移民的腳步》

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賽金鎮袁家壩村衛星圖。在四川南充市的儀隴縣就有一支袁姓,其祖籍曾在 江西吉安市吉水縣,據記載,他們先祖在明永樂年間遷到 湖南永州居住,康熙帝發布移民入川的詔令後,又遷徙入川。

江西人又以經商見長, 「江右商幫,負販遍天下」,因此在移民定居點選擇上多居城鎮,而長江中上游地區的早酒文化現象,又多出現在城鎮,江西移民和長江早酒文化的流播是否有聯繫呢?(更多證據有待考察。)

2022年1月30日,一名挑著年貨的旅客在江西九江站準備乘坐6026次 「公益慢火車」(江西九江到湖北麻城)。

攝影/胡國林

同樣有趣的是,在江西泰和有一個「江南都江堰」——槎灘陂,出資修築這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人,是一位在唐安史之亂時,渡江南來定居泰和的 周姓監察御史,名叫周矩,周矩定居泰和後並在此繁衍出了 爵譽村一代代的 周氏後裔。當我們在看到周姓分布圖時,會發現,長江流域的早酒文化圈,竟然與「周姓分布」有著奇妙的重合之處。這是巧合嗎?答案無法考據,但我相信這不僅僅是巧合。

人口地域間流動的過程,是各地區間 社會觀念、生活習慣、生產方式的交融與重構過程。三地之間人口區域流動頻繁,也為 「早酒文化」在長江流域的流播創造傳播條件。

跟著「移民」的腳步,我們對 「早酒文化」的流播路線做了不科學推測:早酒起源於 江西農村,在「江西移民」的推動下,先進入 兩湖地區,並在此興盛起來,而後逆流而上傳至 川渝地區,並隨著近現代長江水運的發展,逐漸傳入經濟繁盛的長江出海口。

根據「早酒文化」的流播路線,我們大致將「早酒文化」分為起源於農村的 萌芽階段-流行於港後碼頭的 興盛階段-退居市鎮的 衰退階段。

俯瞰江西省 吉安市泰和縣蘇溪鎮蘇溪村。

攝影/鄧和平

在坊間流傳著「早酒文化是碼頭文化的產物」的說法,早酒文化雖然與碼頭文化聯繫緊密,但這個說法放在 「泰和早酒」上說不通。

泰和人喝早酒起源於農村,據當地人介紹,在這裡的鄉村,每到秋收過後的 農閒冬季,家家戶戶都會 做冬酒(發酵米酒),到了 農忙時節,「大部分農村家家戶戶每天早晨必蒸上一大甑米飯,餐桌上還會有幾個炒菜、 幾兩米酒,這一習慣一直沿襲至今。」 (引自《尋味廬陵》,李柳生著)

吉安冬酒是一種發酵酒,據調查研究發現,「該地區的釀酒法至少是 宋朝前中國傳統釀造黃酒方法的遺存」( 引自《江西吉安民間釀酒工藝調查研究》,謝干豐著),比在 元代開始普及的蒸餾酒出現的時間要早。

吉安市泰和縣某傳統米酒廠。

攝影/鄧和平

據以上種種現象, 我們有一個天馬行空的猜測:早上喝酒的習慣在 江西泰和完成了萌芽階段,並跟隨 「江西移民」的腳步,流傳至湖北長江沿岸的 宜昌、荊州、武漢等地,以及湖南洞庭湖畔的 常德、岳陽等地。

岳陽樓前 洞庭湖水域雲蒸霞蔚,氣象萬千。

攝影/徐典波

大量移民的遷入,也帶來了大批的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湖南、湖北,經過一兩百年的發展,逐漸成為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湖廣熟、天下足」的民謠就是對明清時期湖南、湖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精闢概括。

到了近代,隨著長江航運的興起,沿岸修建其大大小小的港口碼頭,而長江中游自上而下就分布著 宜昌港、荊州港、武漢港和黃石港等國家級重要港口。

富饒的「魚米之鄉」、船來船往的航運交通,加之車水馬樓的碼頭, 為「早酒文化」提供了生長的「溫床」,從此「早酒文化」便在這裡「入鄉隨俗」,和碼頭文化融為一體,深深紮根。日漸繁盛。

武漢新港核心港陽邏港區。

攝影/肖勁松

進入現代,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 機器取代了人力,碼頭工人的身影在歷史中逐漸遠去,而往日碼頭上人頭攢動的 「早酒」盛況早已消逝。今天,我們也只能在一些市鎮邊緣中找到「早酒」的身影,喝早酒的那群人也從壯小伙變成 老大爺,卻依舊是 「喝早酒」的主力軍,早酒文化也隨著他們的年紀,進入 「暮年」,逐漸衰退。

荊州日落。

03 早酒既有魅力又惹爭議

早酒文化不僅在長江流域盛行,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飲食習慣。在 廣東,有 生滾粥送早酒;在 海南的早晨,還有 臨高乳豬配「老爸酒」;在 太原還有老者保持起早 「趕頭腦」、配黃酒的習慣;在 貴陽一些老食客的桌前,一碗 腸旺面、一杯散裝茅台,就是一頓早餐;在 河南早市, 胡辣湯也是下酒菜,同樣是早市, 山東濟寧也有喝早酒、吃 熏豆腐的……

江西泰和早酒配菜。

圖源/百度百科

細看時,我們會發現,早上喝酒的人,多是上了一定年紀的。這些愛喝早酒的 老食客們,喝早酒不為醉生夢死,或只為服從味覺記憶,或只為和好友一同舉杯,或只為回味青春時那些揮汗如雨的歲月……其實,他們喝的是一種 習慣和情懷。

喝早酒的老年人們。

攝影/蘇丹卿

面對這樣生猛的場景,許多年輕人並不適應。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尊重:

「在我們湖北當地就是一個很常見的民俗。」

「早酒是習慣,不是陋習。」

「喝的不是早酒,是一種生活態度!有酒有肉好生活!」

「早酒文化是人們生活中的一種飲食方式和習慣,只要不過量,不影響正常生活就好,雖不提倡,但也值得尊重。」

荊州早酒。

攝影/崇子

從健康生活角度的角度看,早上喝酒和熬夜玩手機同是危害健康的行為,不值得提倡;但站在文化習俗的角度看,「早酒文化」是值得尊重和被討論的。

04 番外:早酒搭檔的靈魂小吃

喝早酒,酒的選擇有很多,可以是 白酒、米酒、黃酒、啤酒等,甚至是 啤酒+冬酒(啤冬酒,江西泰和的特色酒飲。)所搭配的下酒菜,則是因地制宜,和當地的物產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早酒文化主要流行地的特色早餐,解解饞。

留言

你家鄉有喝早酒的習慣嗎?喝啥酒?

… The End …

本文創作團隊 :

策 劃:石梅

撰 稿:梁史鶴、Miss P

圖片編輯:Phil

制 圖:馬豆豆、梧籽

製圖指導:@我就是個畫地圖的

設 計:萬木春

部分供圖:視覺中國

參考文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bef1ad37dae6577de5d1beaed40ec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