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彗星,我們都會想到哈雷彗星,它的確是最著名的彗星,其每隔76年就光臨地球附近一次,每次都看上去十分明亮,所以它受到了與眾不同的關注。
這顆彗星在1986年告別地球,離開我們已經38年了,此刻,它正在52.3億公里之外,但它已經停下了遠航的腳步,要告別那茫茫的宇宙深空,向著光明的內太陽系進發了。
離開38年,哈雷彗星終於回頭了。今年12月9日上午9:00,哈雷彗星抵達了它遠離太陽後的終點——遠日點,接下來就開始了它回歸太陽系中心的征程,步伐將一步步加快,向著陽光一路飛奔,開始52.3億公里的歸程(按橢圓軌道算則更遠),直到38年之後2061年與我們相會,到時候它的近日點是當年的7月28日。
哈雷彗星是我國古籍史料天文志記載中的「常客」,我國天文學家朱文鑫考證後認為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統二年(1910年),我國史書中記載了它29次回歸活動,這個時間段長達2150年,符合它29次回歸的時間跨度,也就是說基本記載了它的每一次回歸。
但是這個彗星如今的名字卻屬於一位叫愛德蒙·哈雷的英國天文學家,他於1750年計算出了這顆彗星的軌道和運行周期,並且預測了它的下次回歸時間,這在當時的天文學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從此人們認識到彗星的運行是有周期性的。
後來天文學家們將周期長於200年的彗星稱作長周期彗星,小於200年的彗星稱作短周期彗星,而哈雷彗星運行周期為76年左右,所以正是一顆短周期彗星。
哈雷彗星的彗核是一個直徑大約10公里的小天體,質量在3000億噸左右,實際上彗星大多都是一些髒雪球,由水、宇宙塵埃和碎石構成。
每當來的近日點附近時,彗星表面會因為太陽光的照射和自身的活動而出現水氣蒸發、噴出沙塵水氣甚至裂解等的現象,這個時候就會就會出現長長的彗尾,看上去如同一把大掃帚一般,所以我國古代民間多稱彗星為「掃帚星」。
彗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最原始的天體,包含著太陽系早期的信息,因此對彗星的研究,可以探究太陽系的早期情況以及太陽系的形成和演變等科學謎題。
哈雷彗星還給地球送來了著名的獵戶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11月份,輻射點在獵戶座、雙子座以及金牛座天區之間出現的流星基本都屬於這場流星雨。
哈雷彗星於1986年2月9日到達了繞行太陽的近日點,如今38年過去了,哈雷彗星開始回歸,2061年7月與我們相會,屆時它將再次閃耀於夜空,很可能比金星還要亮。
人生七十古來稀!一生中能目睹哈雷彗星兩次回歸的人皆為高壽,希望大家都能親眼看到它下次光臨時的光采。不過就不要奢望能三次目睹它回歸了,人類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人能夠三次看到哈雷彗星回歸。但未來人類的壽命若得以延長,這個願望也是可以實現的。
離開38年,哈雷彗星終於踏上歸程,橫跨數十億公里之遙來看你,2061年見!
為何說朱雀二號發射太空飛行器意義重大?甲烷火箭將成第一種星際火箭
世界首次!全球首款入軌的甲烷火箭首送衛星入太空,一次就送三顆
山西一條河流冰面上開滿冰花,朵朵如同「冰蝴蝶」,多得望不到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