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亦是遼寧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首戰之年。2023年,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的大背景下,聚焦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提出打造遼寧新時代「六地」的目標定位,遼寧立足東北亞、面向全球,聚勢而行、風頭正勁,一個個振奮人心的高光時刻在世界舞台上留下濃墨重彩的遼寧印記。
2023年,遼寧通過多語種外宣平台、海外社交平台主動設置議題、策劃活動、創新話語體系,向全球展示遼瀋大地的山川之美、人文之盛、氣象之新,有效提升了傳播效能和觸達率,實現了全媒全域跨越式傳播「出海」又「出圈」。今日,遼寧國際傳播中心邀您一起回顧2023年遼寧國際傳播TOP10(排名不分先後),以融通中外的新視角感受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澎湃力量。
TOP1
「國寶在遼寧」在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吸睛」超2億人次
大型全媒體策劃《國寶在遼寧》以專業化製作、故事化內容、通俗化解讀、沉浸式互動、全平台傳播,讓文物「活」起來,向世界講好遼寧故事,讓世界了解遼寧的歷史文化、人文底蘊。系列短視頻以可觸達、可溝通、可反饋的方式進行對外傳播,截至目前,已覆蓋全球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全網閱讀量超2億人次,有效提升了遼寧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系列短視頻還成功走進巴西利亞大學孔子學院、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孔子學院、蒙古國立醫科大學等海外院校的課堂,成為當地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生動「活教材」。此外,以遼寧國寶為傳播源,依託遼寧國際傳播中心海外社交媒體矩陣發起「A date with National Treasures」全球聯動活動,15家省市旗艦級外宣媒體參與聯動並形成話題矩陣,共同擦亮中華文物這張國際傳播「金色名片」。
TOP2
「我眼中的遼寧」以「第三隻眼」呈現遼寧振興發展名場面
《我眼中的遼寧》大型融媒體策劃通過多語種、多形態的主題短視頻,展現外國人觀察遼寧的獨特視角,記錄外國人行走遼寧的精彩歷程,以「第三隻眼」呈現一個歷史底蘊厚重、傳承有序而又富有時代感、充滿發展活力的遼寧,共同講好遼寧的歷史文化故事、高質量發展故事、創新活力故事、營商環境優化故事,進一步提升了國際化遼寧的辨識度和美譽度。截至目前,上述報道全網閱讀(播放量)總量超2000萬人次,信息情感屬性均為正面及中性,其中「讚揚」情緒占比91.86%、「喜悅」情緒占比4.65%、「驚奇」情緒占比3.49%。
TOP3
遼寧兩件短視頻作品斬獲國際短視頻大賽優秀作品獎
在第五屆「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評選中,遼寧兩部國際傳播作品從5.7萬部參賽作品、90餘部獲獎作品中脫穎而出,雙雙獲得優秀作品獎。《老外帶你遼寧尋寶》系列短視頻以外國人的「他視角」為主線,邀請來自俄羅斯、印度尼西亞、泰國、蒙古國等國家的「Z世代」在遼留學生走進遼寧各地博物館,尋找國寶、鑑賞文物,通過沉浸式體驗感知遼寧文化。作品發出後在海內外社交平台產生良好傳播效果,「學習強國」主平台設專區推介,單集最高播放量近35萬人次。《南北來客·白天也懂夜的黑》用10分鐘的時間,讓觀眾走進廣西柳州和遼寧錦州這兩座南北城市,通過探尋美食文化背後的人和事,感受「一帶一路」將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夢想串聯起來的「小確幸」。
TOP4
遼寧國寶成為海外院校課堂教授中華文化「活教材」
《「國寶在遼寧」走進海內外高校》系列短視頻以推介遼寧國寶級文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先後走進巴西、蒙古國、俄羅斯、印度、羅馬尼亞等國家的孔子學院及高校,在海內外「Z世代」群體產生強烈反響。活動以圖文、視頻、海報等方式展現遼寧30件國寶級文物,並以視頻觀摩、專家講座、互動問答、沉浸式體驗等多種方式向外國學生及在遼留學生推介講述遼寧國寶背後的故事,普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注重以文化為核心的「柔性傳播」,以影像為主導的「視覺傳播」,以技術為支撐的「融合傳播」,以線上線下聯動為重點的「渠道傳播」,成為當地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生動「教材」。
TOP5
《絲路行者》用鏡頭記錄「一帶一路」上的共建碩果
紀錄片《絲路行者》真實呈現央企、民企、醫療機構和歸國藝術家響應國家號召,在鐵路基建、農牧飼料、中醫診療、繪畫藝術等領域開拓海外市場、推動文明互鑒及文化全球化和多樣化的動人場景。作品「借嘴說話」,通過大量當事外國人的親身講述,表達他們對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認同和共享發展的喜悅。該片大膽創新創意,完全用人物行動鏡頭和同期聲相結合的方式講述一個個事件真實、畫面精美、情節生動、敘事流暢的感人故事。該紀錄片在國內外產生較好傳播效果,其中短視頻宣發平台累計播放量超過20萬次。
TOP6
《重見雷鋒》在泛俄地區15個國家「MC」衛星頻道播出
5集系列雙語微電影《重見雷鋒》講述了加納留學生普瑞茜拉在遼寧的留學經歷。通過學校老師和雷鋒傳人們對她的幫助,普瑞茜拉明白了世界上還有一種叫做「雷鋒精神」的跨越地域、種族、文化、時空的大愛,她也因此變得開朗、自信、樂於奉獻,成為國際志願者協會的一員。這是一個在真實的人物和事件上進行適當藝術加工的作品,以外國人的視角展現了遼寧人的熱情、真誠、善良、勇敢。《重見雷鋒》系列雙語微電影相繼在國內外全媒體平台渠道進行播放,並在覆蓋泛俄地區15個國家「MC」俄語衛星頻道播出,總播放量超500萬次。
TOP7
《珍奇遼味》美食文化交流周落地海內外媒體近1500家次
以「美食」為媒,《珍奇遼味》——東北亞民間美食文化交流周系列活動相繼開展了「珍奇遼味」美食季暨遼菜盛典、「東北亞美食物產展」「珍奇遼味」攝影作品展、2023 中國(遼寧)食品預製化產業大會、2023「珍奇遼味」直播電商消費季及「珍奇遼味」在韓國等系列活動,以遼寧地域文化特色和創新求變精神,成為了遼寧文化新標籤、遼寧產業新名片。活動傳播稿落地海內外媒體近1500家次,活動總體累計曝光量近7.6億人次,向世界展示一個更加真實、立體、生動,充滿勃勃生機和蓬勃力量的嶄新遼寧。
TOP8
《四海同心 一起過節》品牌活動讓外國人越來越愛中國節
「四海同心,一起過節」品牌活動是遼寧省政府新聞辦打造的一項品牌外宣活動,每逢中國傳統節日、國際性紀念日邀請在遼外國友人代表以不同形式歡度節日。2023年,遼寧先後舉辦了「四海同心,一起過節——文化共享中國年,相聚遼寧慶團圓」「四海同心,一起過節——五洲共明月,同心慶團圓」等品牌活動,來自白俄羅斯、剛果(金)、捷克、德國、巴基斯坦、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外籍友人受邀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品嘗遼寧傳統美食。外國人在遼寧過中國節,體驗儀式感越來越「上癮」。
TOP9
「遼瀋最美翻譯官」引來29所高校外國留學生講遼寧故事
「遼瀋最美翻譯官」大賽已經成為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服務新時代全面振興東北、助力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培養鍛鍊翻譯人才的重要平台。2023年,第六屆「遼瀋最美翻譯官」大賽線下參賽選手之多、參與範圍之廣均創歷屆新高。大賽專門設置了留學生組別,突出比賽國際化和漢外翻譯雙向互動交流,省內外29所高校的32名外國留學生參加「我眼中的遼寧」中文演講比賽。大賽為廣大翻譯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展示風采、互動交流的舞台,有助於實現用融通中外的語言、優秀的翻譯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引導更多外國讀者讀懂中國。
TOP10
《黑臉琵鷺》獲「MC」衛星頻道、印尼電信同步國際首播
紀錄片《黑臉琵鷺》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出發,通過生態世界諸多生存、生長的故事,細緻入微地刻畫了自然界裡的命運交響,真實記錄了新時代的生態足跡,觀察和思考了生態文明的現實價值和深遠意義。該片是國內首部以黑臉琵鷺這一世界珍稀物種為表現主體的自然題材紀錄片,陸地行程超過16000公里,駐島拍攝105天,通過海島、濕地、叢林裡一個個起伏跌宕的劇情,進行了具有國際傳播力的中國式敘事。「MC」俄語衛星電視頻道、印尼電信同步進行該片的國際首播。
記者:楊東 白爽
編輯:徐博彥
檢校:水 天
責編: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