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一萬,看不起演唱會?

2023-07-20     壹讀

原標題:月薪一萬,看不起演唱會?

今年夏天比40度高溫還熱的是演唱會。

僅7、8月暑期檔,就有五月天、周杰倫、薛之謙、任賢齊、林俊傑等22位明星開唱。

演唱熱度狂飆,演唱會經濟也呈爆髮式增長。

其次是演唱會的火爆,也帶動了酒店住宿等文旅消費。

以周杰倫2023嘉年華世界巡迴演唱會海口站為例,海口文旅局數據顯示,為期4天的演唱會,共吸引15.46萬人次遊客入場,實現旅遊收入9.76億元,是端午假期旅遊收入的3倍。

隨著演唱會聲量不斷擴大,在社交網絡上對於演唱會的吐嘈也越來越多,搶不到票、黃牛漫天要價、開盲盒式選座、退票難……甚至還有場館空調不給力被迫扇扇子等「奇葩「狀況。

可即便是這樣,演唱會門票依然一票難求。

大家為什麼對演唱會有這麼高的熱情?看一場演唱會要花多少錢?演唱會門票這麼貴到底值不值得?

近期有意思報告發起了演唱會調查,共收集到1184份有效問卷。在參與調查的人群中,25-35歲人群占比近六成,超半數人住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當代演唱會的意義不只演出和音樂那麼簡單。

近六成人看過演唱會,

五月天、周杰倫、張學友熱度位列TOP3

雖說2023年剛剛過半,但據調查,已經有超過一半的人看過演唱會,看過3場以上的占比6.5%。

就年齡來看,18-25歲看過演唱會的人占比最高,其次是45歲以上。而18歲以下未成年人,要麼不看,要麼 「戰鬥力」最強,看過3場以上的比例在全年齡段中最高。演唱會已經由過去「少數年輕人」的活動,發展成一項「全民活動」。

人人都愛演唱會,愛的原因各不相同。有超七成人是為了看自己喜歡的明星,也有超半數人是去「湊熱鬧」。與此同時,演唱會還是當代人的 「療愈中心」和「避難所」,選擇「放鬆身心、娛樂消遣」和「享受音樂,獲取精神價值」的比例均占約四成。

那麼在今年上半年,誰的演唱會熱度最高呢?

調查顯示,五月天是當之無愧的「演唱會之王」,周杰倫緊隨其後。此外,張學友、林俊傑、張信哲、薛之謙、張傑、張韶涵、梁靜茹、華晨宇進入熱度TOP10。

演唱熱度是真高,

消費者花錢也是真理性

演唱會熱度高是真的,燒錢也是真的。

據調查,參加一次演唱會總的花銷/預算(包含門票、車費、住食宿等)在1000-2000元檔位的占比31.67%,在所有檔位中排名第一。而花銷在2000元以上的占比也達到30.74%。

具體到花銷項目,門票、路費、餐飲、住宿是演唱會花銷的「四大金剛」。不過,除此「剛需」之外,人們對演唱會的態度清醒且克制,選擇花錢「順便旅遊」的人數超過購買「應援」和置辦「衣服髮型」。跟給明星花錢相比,人們更願意把錢花在自己身上。

消費者的「清醒且克制」還體現在購買門票上。

調查顯示,購買500-800元價位的人數占比最高,超過購買500元以下價位的占比。

畢竟,看演唱會本身是去感受,500元以下的「山頂票」,「連明星長啥樣都看不著,折騰一趟不值當。」

500-800元檔位主打一個性價比,社交網絡上有經常看演唱會的老粉總結,「如果方向、視角好,500-800元檔位的體驗跟高一檔位沒差多少」。

之所以這樣「精打細算」還是因為今年的演唱會票價太貴了。據調查,超九成人認為演唱會的票價貴。

畢竟,除了門票本身,有一部分人還要為獲得一張門票支付「黃牛」和「路人牛」的溢價。

但沒辦法,今年演唱會搶票實在太難了。雖然官方售賣平台依然是最主要的購票途徑,但是在二手交易平台、社交網絡轉讓、黃牛處購買門票的占比也不少,達到45.27%

也正因如此,在「你認為演唱會哪些方面需要改進」一題中,打擊黃牛、降低搶票難度、強制實名製成為消費者的共同心聲。

演唱會價格雖貴,

但超半數人認為物有所值

演唱會門票貴且難搶,在社交網絡上吐槽聲一片,但出乎意料的是,真正去看了的人對於演唱會的評價還挺高。

在「給你參加的演唱會打分」一題中,33.45%的人認為「值回票價」, 19.68%的人則表示「超乎想像」,二者合計占比超半數,給到及格分以上的超八成。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也有近三成人對目前演唱會的體驗並不滿意。

除「歌手唱功、互動、態度」、「造型、燈光、舞美、形式創新」、「場館設施水平」等演唱會本身相關體驗外, 「退票政策/渠道」、「可選座位」、「接駁服務」、「安保措施」等管理服務水平也待提升。

不過,總地來看,當下演唱會對人們的意義已經超過了演出或音樂本身。

在「你是否參加演唱會取決於哪些因素」一題中,「體驗(氛圍/曲目/場館設施等)」只排在第六位。

人們更重視的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聯結。九成人去演唱會是為了看喜歡的明星,六成人會跟興趣相投的朋友/同學結伴,超半數人把演唱會當成跟戀人/伴侶甜蜜的回憶。

對於目前的演唱會市場,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指出,演唱會是一個觀眾互動性非常強的娛樂活動,過去三年被壓制的需求在今年得到爆發,加上演唱會本身的場地租賃、演員、宣傳、燈光、安保等費用很高,因此今年演唱會無論是熱度還是價格都出現上漲。

即便演唱會價格高,年輕人也願意花錢,是因為演唱會作為獨特的現場音樂體驗,無論是跟偶像互動,還是跟朋友、親友分享,本質上都是滿足社交需求。而社交需求是比飲食、睡眠、住房、工作等更高層次的需求。

但是,演唱會的水平和票價之間不能過於透支。在未來,演唱會需要更加多元化和更多創新,重視試聽效果和互動性,增強科技融合,這樣才會走得更遠。

演唱會需要情懷,但不能只有情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b1232b29cc04574d59d16b7dba109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