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論民營經濟

2023-07-21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厲以寧論民營經濟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下稱《意見》)19日全文公布。民營經濟迎來重磅政策「禮包」上新。

《意見》開門見山指出,民營經濟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力量。

這一定位折射出民營經濟的關鍵作用。

1.《厲以寧論民營經濟》

厲以寧 著

厲以寧最早論述民營經濟的重要文獻

本書是厲以寧先生擔任全國政協非公有制經濟專題組組長、從事民營經濟調研以來在各地所作的有關民營經濟的報告、講話和訪談整理而成的著作。全書共三篇十章內容。第一篇「關於非公經濟36條」,闡釋了厲以寧先生對「非公經濟36條」出台後民營經濟依然面臨的種種問題的看法。第二篇是「民營企業的轉型問題」,著重從體制轉型、發展戰略轉型、管理模式轉型的角度,說明下一階段民營企業的努力方向。第三篇「進一步發揮民營經濟仔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從民營企業在新興工業化中的作用、民營企業同新農村建設的關係,以及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三個方面來探討民營經濟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的重要意義。最後,本書附帶四個附錄。都是厲以寧先生在2000年以後所做的關於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報告或者講話。

2.《中國道路與民營企業發展》

厲以寧 主編

《中國道路與民營企業發展(中國道路叢書)》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篇章展開。理論篇分別討論了民營企業的發展路徑、體制創新與民營企業發展、產權視角下的民營企業發展、民營企業與共同富裕的邏輯統一等問題。實踐篇則根據多位作者的實際工作和調研情況,分別分析了電力行業、新能源行業、商業銀行、人力資本領域等的民營企業的狀況和發展問題。還有些作者針對大同市、武夷山市、汕頭市等城市中民營企業的實際情況,從具體遇到的實踐問題探討了民營企業發展的情況。每篇文章都各有自己的立足點和新意。最終,各篇文章都確立了基本的理論方向,即民營企業發展越來越得到國家的重視,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趨重要。

民營企業需要逐漸擺脫傳統發展方式

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產生強烈衝擊以前,不少人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和出口增長的勢頭都感到滿意,只有較少的人察覺到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存在問題並且越來越具有出口依賴性質。2009年這一年中國經濟從增長率下滑到年終的回升,以及中國的出口從大幅度減少到年終的趨穩,使人們普遍認識到,這種出口依賴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否則中國經濟難以真正走上穩定持續增長的道路。這也可以說是2009年這一年我們從中國經濟的波動中學到的最寶貴的知識之一。

為什麼中國經濟會成為出口依賴型的?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認識到,中國經濟在這以前已經成為高速度增長依賴型的經濟。中國經濟增長必須有高速度,這是受就業壓力越積越大的逼迫所致。換句話說,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由於國有企業改革所引起的人員分流,以及農村多餘勞動力一直不斷地流向城市,再加上城鎮每年新增勞動力需要就業,使得就業形勢始終是嚴峻的,於是經濟增長必須高速度。2008年的經濟波動表明,當該年11月起經濟增長率下降到6%-7%時,失業人數就驟然上升了,似乎中國經濟增長率只有達到9%-10%,甚至超過10%時,就業問題才稍稍緩解。為了社會穩定,看來高速增長是唯一可供的選擇。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已被迫地綁在高速增長這輛戰車上,非高速不可。

如何實現經濟增長?無非要依賴投資、消費、出口。其中,對投資的依賴是一貫的。20世紀50年代起,投資就在經濟增長中起主要作用。至於消費,這些年來,直到現階段,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剩下的就是出口,近些年來,正是出口在中國經濟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經濟增長率和就業的貢獻越來越大,從而使中國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也越來越突出。能增加出口,並不是壞事,即使在今後,我們仍然應該重視出口貿易,繼續開拓國際市場。但較大程度地依賴出口,卻不一定是好事,因為這容易導致我們受制於人、受制於其他國家的政策變動、受制於國際形勢的動盪不定。何況,在過去這段時間內,中國的出口產品中有相當多的產品全憑勞動力成本低廉,而企業贏利空間則是有限的。除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而外,還有一些出口產品是高耗能型的,它們在生產過程中消耗的是中國的能源,污染則留在中國,因此對中國來說是得不償失的。儘管這些產品的出口維持了一部分工人的就業並為國家掙得了外匯,但這是一種不可持續的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方式。二、民營企業最迫切解決的幾個問題

1.為什麼民營企業最迫切要求解決的是產權保護一視同仁?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為了要求產權保護一視同仁,是同他們的切身利益有關的。他們認為,如果自己創辦一個企業,產權保護是直接受惠的。如果參與了國家投資為主的國有資本企業中,對民間投資者的產權保護,至多只能間接受益、打折扣的受益。即使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不參與國企改革,不向國企投資,他們同樣迫切需求保護自己的產權。國企欠民企的,是商業糾紛;民企欠國企的,則是侵占國有財產——這種觀念絕對錯誤。千萬不能認為,民企只顧個人利益。因此,在如今國家需要民企時,對民企的政策就松一些,將來等國家經濟發達時,民企就應受限制。這種觀點非常錯誤。應認識到,民營企業同樣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法律面前,國企和民企是平等的,產權都受到法律的保護。

2.民營企業迫切要求解決的另一個問題:市場交易規則的公開化、透明化

在市場競爭中,一切按法律、法規、市場規則進行,這是給予民營企業和國企的同樣的權利。民營企業不要求國家給與更多的照顧,只要規則平等它們就滿意了。然而政府,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總想把項目留給地方國企,形成地方國企的壟斷,至於民企則受排擠。這種機會不平等現象,或「玻璃門」現象,各地都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ab2146e0bb546d4b228f2bf4438ee46.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