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多少人敗在不會說話上!牢記五條天規,人際交往順風順水

2019-10-26     賺錢做生意

俗話說,能說會道好辦事,俗話也說,禍從口出。說話是一柄雙刃劍,說得好,事半功倍,說不好,因言惹禍,看看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敗在不會說話上,就知道了。那麼,如何才算是「會說話」呢?作為古代遊說之士的祖師級人物、蘇秦和張儀兩大巔峰說客的老師,「謀聖」鬼谷子在說話上無疑是很具有發言權的的,以下總結出鬼谷子的五大說話絕學或者說五條天規!若能牢記並悟透這五條天規,與人打交道就能順風順水,必為人中龍鳳,早晚飛黃騰達。

一、學會修飾自己的語言

原文:「飾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損也。應對者,利辭也;利辭者,輕論也。 」

釋義:修飾自己的言語,要能舉出例子。而舉出例子時,要根據對方的心理,有所取捨和增減。在應對疑問和詰難時,必須讓簡單有力的辭句脫口而出。而要簡單有力,就是要簡潔明快地闡述問題。

啟示:說話時,想讓別人聽從自己的主張,就要用犀利的言辭陳述其中的利害,要讓對方知道一意孤行的嚴重性,打動對方,使其自願採納自己的建議,按自己的意圖辦事。

二、以理服人,以利誘人

原文:「以象動之,以報其心,見其情,隨而牧之。 」

釋義:用言辭去打動對方的心,去發現他的真情實感,進而掌握他的意圖。

啟示:俗話說「人心隔肚皮」,在說話的時候,要想探知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就要用形象的語言來打動他,誘導他說話,如果能你一言我一語的層層交流下來,那就很少會有猜不到或摸不透的事。

三、三思而後言,伺機而說

原文:「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系焉。」

釋義:捭闔是萬物運行的規律,是遊說的一種形態。在說話前,必須先慎重地觀察和思考,因為人們的命運都繫於此。

啟示:鬼谷子提醒我們,出來混的人必須管好自己的嘴巴,歷史上很多才華橫溢的人,最終都栽在不會說話上。所以,說話要謹慎。尤其當你難於決斷的時候,更要三思而後言,必要時,寧可沉默不語,也不能隨便開口說話。

四、話不必多,入心是關鍵

原文:「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

釋義:問對方最高興的的事情,讓他興奮、快樂起來。如此,他就難以掩蓋其真情。

啟示:「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教授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不能總是說老實話,話要說到人的心坎上。」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像我們在垂釣的時候,必須以魚最愛吃的蚯蚓作為誘餌一樣,只有投其所好,魚才有可能上鉤。反之,如果你用的都是魚兒不愛吃的東西,那麼魚肯定不會上鉤。如果你不顧及對方心理,只管自己滔滔不絕,只管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說話,那麼,對方也必定是不願意聽的。話是說給別人聽的,只有說到對方心坎里,才能博取好感。

五、多講善言,少說惡語

原文:「言善以始其事,言惡以終其謀。」

釋義:說好話能為事情開個好頭,說惡語能終結一切好的計謀。

啟示:說好話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善言」能給人愉悅,也能給己方便;惡語則會給人添堵,最終也對己不利。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語善言,是和諧人際關係的靈丹妙藥。要善言,首先要對人多些尊重與理解,少點輕蔑與猜忌;多些鼓勵與幫助,少些排斥與反對;多些理解與寬容,少些挑剔與苛刻;多些坦誠與關懷,少些掩飾與冷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_fUBG4BMH2_cNUgj4V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