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寫下「煙花三月下揚州」背後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故事

2019-12-01   漁夫與臣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今甘肅天水一帶), 他生活在盛唐時期,熱愛祖國山河,遊蹤遍及南北各地的名勝古蹟,歷代詩詞名家中,與黃鶴樓最有機緣與詩緣的,恐怕就是詩仙李白了,眾所周知,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詩人,足跡幾乎遍入整個中國。

根據李白年譜記錄,他登黃鶴樓有時間可考的就有三次,李白留下的大量詩作中可以看見不少關於黃鶴樓的。與黃鶴樓有關的名句,給後詩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而圍繞所寫黃鶴樓所寫的詩歌,李白更是經歷了他人生之中的大喜大悲,在他與相門之女喜結連理之後因緣際會的寫下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千古麗句,在他莫名其妙的捲入一場叛亂的風波之後又吟詠出「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的千古詩句。他用他的如椽巨筆為黃鶴樓注入了穿越古今的人文內涵。

李白的晚年之中有一首詩明確的訴說了他的一生中曾經三登黃鶴樓,每一次都是有時間可以考證的,有人陪同的,都是有留下作品的,其中還留下了經典作品。

李白第一次登黃鶴樓是開元16年,也就是公元728年,陪他一起登樓的當時是孟浩然,因為當時孟浩然要去揚州,取道江夏,在江夏上船去揚州,當時李白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就與孟浩然相約在江夏見面,李白陪著孟浩然玩了好幾天,最後陪孟浩然登上黃鶴樓,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孟浩然走了之後他就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裡的故人就是指孟浩然,因為他們已經相識三年了,孟浩然是從黃鶴樓下面的碼頭上船的然後往東,因為黃鶴樓是在揚州的西邊,所以叫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揚州在長江的東頭,是當時國內最繁華的一個城市,唐代有一個說法叫「揚一益二」,當時最富有的有兩個州,揚州州治所在地揚州,益州州治所在地就是成都。

李白羨慕孟浩然的揚州之行,同時也很留念這個朋友,所以等他上船之後他就站在黃鶴樓長江的碼頭上久久的目送久久的凝望,一直到孟浩然乘坐的那個船隻在他的視線中消失,只看見長江水緩緩的向東流去,李白的舉動足以看出對孟浩然的留念,牽掛,象徵著他對這個朋友的一片深情,古人云「相見時難別亦難」,古代的交通通訊落後所以古人很看重離別,對友人的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