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畫家陳洪綬山水畫賞析

2019-08-01     藝術929

明 陳洪綬 疏林眺遠圖 鏡心 設色絹本 成交價92萬元

晚明人物畫壇中,陳洪綬和崔子忠被並稱為「南陳北崔」,雙峰聳峙。陳洪綬的人物畫是大家常見的,不過他並非不擅長山水和花鳥。與其數量眾多的人物畫相比,其山水畫存世雖少,但卻另出機杼,極具特色。

《憑江遠眺圖》頁,該頁描繪一紅衫文士,獨坐小橋,悠閒遠眺,表現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的高情雅致。陳洪綬的山水畫早年直接受藍瑛影響,構圖奇特,用筆古拙。與晚明眾多宗法元人,用筆追求干淡、疏鬆,重視筆墨皴染的文人畫不同,他取法的對象是元以前。山石以線條勾勒為主,空勾少皴,用筆方硬古拙,拙中寓巧,追求晉唐人的高古意蘊。近景蒼松枝幹屈曲迴旋,有如蟠龍。參天的古木,將中景空曠的江面與遠景紀念碑式的遠山有機的聯繫起來,即體現出虛實對比,也很好的營造出山高水長,意趣高遠的意境。陳洪綬善於設色,畫中主要以赭石、朱膘、花青、石綠為主,色彩冷暖對比和諧,山石、樹木上的苔點則以「嵌寶石」的方法表現,極具裝飾感。畫中紅衣人不是傳統山水畫中僅起「以標道路」作用的點景人物,很可能是畫家心目中仰慕的文人高士,抑或是其自我形象的自況。(中央美術學院博士 王健)

明 陳洪綬 山水 立軸 絹本設色 成交價91.8萬元

2009年上海博物館《南陳北崔》特展,當人們看到陳洪綬作於1649年《為生翁作山水圖》時,竟以為是「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所畫混於其中,蓋其山石鉤勒的用筆、點苔、皴法及畫面的設色與龔賢並無二致,觀者感喟「不可思議」,吳湖帆題跋:老蓮以畫人佛負盛譽,其山水亦有特詣,但不多作耳。觀此可知其得力於宋人至深,沉鬱暢健自是傑構,龔賢野遺橫絕一時,知得悔遲一鱗也。竊以為吳湖帆所言不虛,據其至交周亮工記載,陳洪綬生命中最後三年,是他一生中創作高峰期。而輕易不送畫於人,即便周亮工索畫也遭拒,但在他去世前一年(1651)一反常態「獨攜筆墨凡十又一日,計為余作大小橫直幅四十有二,其急急為余落筆之意,客疑之,予亦疑之。豈意予入閩後,君遂作古人哉!」。而周亮工又激賞稍晚的龔賢,周氏對書畫的研究極其深刻,對南京畫風的演變和發展曾提出一些觀念「秣陵畫,先知惟魏考叔兄弟,翰之出,而秣陵之畫一變,士夫衲子無不宗之」。畫史上周亮工率先提出了「金陵八家」一說,所以龔賢參考過陳洪綬畫法亦預料之中,這是研究畫史發展的重要線索。

明 陳洪綬 山水 立軸 設色絹本 成交價67.1萬元

明 陳洪綬 溪石圖 絹本設色,縱30.2厘米,橫25.1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陳洪綬 松溪對弈圖 軸 紙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陳洪綬 五濁山圖 (美)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明 陳洪綬 泛舟撫琴圖 鏡框 設色紙本 成交價78.2萬元


明 陳洪綬 溪山秋色 立軸 設色絹本 成交價134萬元


明 陳洪綬 雜畫圖冊 仿李唐筆意


明 陳洪綬 雜畫圖冊 仿趙大年筆意圖頁


明 陳洪綬 松溪泛艇 立軸 設色絹本 成交價770萬元


明 陳洪綬 幽亭聽泉圖


明 陳洪綬 溪山策杖圖扇面 大都會博物館

轉自:陰山工作室,致謝。

【 版權聲明 】

我們尊重原創,《藝術929》所推分享內容和圖片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將及時改正並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QVoW2wBUcHTFCnfJkt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