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算是一句大家都知道的名言,更準確的說,普通人或許只有通過不斷的理財,而不是單靠著我們的死工資,未來才有可能過上更加幸福和美好的生活,這,便是理財的意義。
最近這兩個月因為市場行情較好,所以券商開戶的人也變多了,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很多人開戶後,也只不過是拿著幾千塊錢投進去而已,所幻想的,自然是用這幾千塊錢翻身,未來變成幾萬塊,甚至是幾十萬。
那麼,拿著幾千塊錢去炒股的人,他們都是怎麼想的呢?普通人炒股,又應該投入多少錢呢?除了炒股,普通人理財又還有什麼其它的方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理財那些事兒。
一、拿著幾千塊錢去炒股,究竟怎麼想的?
正如小胖所說,很多平時壓根就不接觸股市的人,他們會在某一個時刻進場。這種所謂的時刻,便是大家所說的牛市行情到來的時候。這一點,或許從6月份開始便特別明顯。
但是,很多人哪怕是去炒股,但也都是投入少量的本金,他們所想的自然是試水,看一看牛市是否真的來了。如果未來確認會一直在漲,甚至是連續好幾天都瘋狂上漲,他們就會加大本金。而如果未來市場下跌,他們就會選擇割肉賣出。
坦白講,這部分人之所以拿著幾千塊錢炒股,所想的自然只是賺一筆就跑。但不得不說,市場並非我們所認為的那麼簡單,你想著在裡面賺利潤,而別人想的,則是賺你的本金。
二、普通人炒股,該投入多少錢?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那就是投資一定要用閒錢。所謂的閒錢,常規來看的話,便是幾年內完全用不到的錢。這些錢,我們便可以用其來進行投資,哪怕是短時間內會有所虧損,但因為我們不急著用,完全可以繼續持有理財產品,等未來盈利了再賣出即可。
那麼,普通人如果想要炒股的話,該投入多少錢呢?個人覺得,這些錢不應該太多,最多只能占自身閒錢比例的20%左右,而剩下的80%,應該用來購買相對保守的理財產品,這樣,才算是合理的投資。
當然了,很多人或許會問,如果只投入20%的本金的話,那未來如果市場上漲,我們豈不是賺得太少了?這話不假,但我們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未來市場大跌,那我們所有的本金豈不是最終會虧得更多嗎?只有搞清楚自身究竟能夠接受多大的虧損,才能決定我們該投入多少本金。
三、除了炒股,普通人還能做什麼理財?
股市,嚴格來說並不是普通人能夠玩得起的。因為,市場就是這樣,總會有漲有跌,漲了大家自然都開心,但是只要一下跌,甚至連續跌了好幾天,普通人心裡就會相對恐慌,甚至是會直接割肉離場,這種心態,並不適合炒股。
其實,除了炒股之外,市場當中還有一些其它的理財產品適合普通人。例如定期理財產品或者說指數基金定投等等,這些產品風險較低,而且長久持有的話,未來收益率也都會不錯。
賺的錢雖然不會像炒股那樣動不動就漲停板,但這些理財產品的根本還是用時間去換收益,普通人啥都不多,就是時間多。想像一下,投資個三到五年,平均年化收益率大於8%左右,這不正是普通人所想的嗎?又何苦去冒那麼大的風險呢?
嚴格來說,當普通人聽到市場進入牛市的時候,其實已經算是尾聲了。這個時候普通人再進場的話,十有八九最終都會淪為韭菜,這種規律,我們是改變不了的。這,也是為何小胖推薦普通人投資一定要用閒錢,以及用一部分錢閒來炒股的原因。
除了炒股,市場當中那麼多理財產品可以供我們選擇,收益率雖然不如炒股高,但勝在穩定啊,這不正是我們所想要的嗎?誰都想賺錢,但是,我們一定要去賺自己認知當中的錢,不然,未來只會虧損,不是嗎?
那麼,您覺得那些拿著幾千塊錢炒股的人,都是怎麼想的呢?你覺得,普通人又真的適合炒股嗎?除了炒股之外,普通人更應該投資什麼樣的產品呢?歡迎一起在留言區聊一聊!
(打字不易,看完請幫忙點個贊哈,如果您喜歡小胖的文章,也請關注一下,小胖先謝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