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三種行為,不是真的「情商高」而是缺愛,家長別再引以為傲

2020-02-23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如果你家寶寶,特別的懂事,情商很高,你會不會很驕傲?但其實,這是思維誤區。

寶媽小張逢人就炫耀,自家孩子五歲了,自己全職培養,費勁了心思。還好,結果很棒,她很欣慰。孩子的情商超級高,會看人眼色行事,在家裡對爸媽有禮貌,從不會惹爸媽生氣。寶寶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洗小襪子、燒水、吃飯自理,動手能力很強。最重要的是,孩子的交際能力不錯,對來家裡做客的陌生朋友,十分的親近熱情,寶寶不焦躁,聽見別人的讚美還會很謙虛。

只要小張跟人聊天,大家都會眾口一詞地誇她的寶貝,這讓小張特別滿足。可是那天,鄰居家的女孩上幼兒園前,在家門口跟媽媽撒嬌,撲在媽媽懷裡蹭了好半天,才讓媽媽勸說走。這樣的片刻,讓小張的女兒愣愣地站在原地,看了好半天。

鄰居阿姨不忍心,她看得出寶寶的可憐,她也知道小張平時教育孩子太嚴厲了,不允許孩子撒嬌。鄰居只好張開了懷抱,小張的女兒想都沒想,直接撲進了鄰居阿姨的懷裡,說了聲「謝謝阿姨」。小張一出門,看見了這樣的情景,她才意識到,自己對寶寶太嚴厲了,寶寶嚴重缺愛啊!

哪有什麼高情商的孩子?明明就是爸媽的管教太嚴厲了,孩子們壓抑本性後,出現了一些看似高情商,海市蜃樓般的表現罷了。

孩子這三種行為,不是真的「情商高」而是缺愛,家長別再引以為傲

1 隱忍克制

小孩子都喜歡撒嬌,最愛圍著爸媽轉,一會兒工夫不跟爸媽交流,心裡就不踏實,這是孩子的天性。可是,被訓練之後的孩子,情商很高,他們懂得隱忍克制,知道怎麼討好爸媽,給爸媽空間,讓爸媽開心。這樣的孩子在爸媽面前,很少會放縱自己。

2 說話好聽

如果小孩子說話很動聽,見什麼人,就說什麼話。很顯然,這樣的孩子經過了培訓,被爸媽數次引導之後,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在這樣的結果背後,是孩子無數次的眼淚和委屈。

3 順從、情緒穩定

從孩子出生開始,許多爸媽就計劃著孩子的未來,幾歲培養智商,幾歲培養興趣,幾歲培養情商,諸多規則早就被確定好了,孩子不可以有質疑,必須按部就班的學習和生活。在這些規矩之下,孩子只能妥協,很容易就會缺愛。表現為情緒極為穩定,對爸媽很順從。

為什麼說,孩子表面上的高情商,其實很可能是缺愛呢?

兒童心理學指出,對於年齡偏低的孩子來說,語言能力有限,說話時口語化較重,隨性性強。孩子對事物的認知有限,情緒變化極容易表露。而且,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時常幼稚,對爸媽有依賴性。

1 兒童的說話,很隨性

多數孩子在說話的時候,都是很隨性的,隨口就說出來了,大都不經過考慮。而經過爸媽訓練的孩子,會察言觀色,換位思考,這跟兒童心理發展背道而馳。孩子在訓練的過程中,必然會受苦遭罪,被爸媽訓斥,甚至是感受不到爸媽的關愛,嚴重缺愛。

2 兒童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為前提,自己喜歡做什麼,就很迫切地想去做什麼。一旦有成人化的趨勢,在爸媽制止他不去做之後,孩子還能表現得很淡定,沒有情緒波動,顯然是不合理的了。肯定是被爸媽嚴厲指責過,曾傷透了心,這樣的孩子肯定缺愛。

3兒童的情緒變化,容易表怒

兒童年齡偏低,對事物的認知有限,情緒化明顯,極容易表露出來,喜怒形於色,這是必然現象。

如果一個孩子能控制好情緒,會看大人的眼色,知道怎麼說話討人喜歡,怎麼做事爸媽會開心,刻意的去迎合別人的情緒行動,那這孩子就很成人化了,極有可能是爸媽嚴厲教育之下,孩子恐懼被責罰,所形成的慣性思維和行動。顯然,這是缺少關愛的結果,孩子只是在趨利避害。

不培養孩子的情商,難道要任由孩子,任性發展嗎?

爸媽也許會質問,不管教孩子還有理了?難道要眼睜睜地看著孩子不懂事,不求上進,隨便說話嗎?

其實,不管教娃,不是放縱不管,爸媽可以引導孩子,以身作則,一點點的循序漸進,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強橫指正,要求孩子必須在短期內執行改正。過度的期待有什麼結果,盼著孩子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在不符合孩子年紀的時候,擁有超越年紀的成熟范兒。

這樣做只會給孩子造成壓力,讓孩子的童年過得不快樂。雖然,孩子有可能會成為爸媽眼裡的優秀娃,成為爸媽的驕傲,但卻是以孩子的快樂為代價換來的,孰輕孰重,爸媽們還要三思才好。

爸媽眼裡引以為傲的「高情商」,其實很可能是孩子缺愛的表現,可悲的是,爸媽意識不到。甚至,有的爸媽意識到了,也認可讓孩子受傷害,逼著孩子成為高情商的娃。但這樣做,真的值得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Kd_cnABjYh_GJGVZOs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