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三步丨預防及控制急性痛風發作

疫情期間,是不是有時會出現胸悶、心慌?除了考慮心臟疾病外,還應考慮心理應激的身體反應。如果你是一個不善於表達情緒的人,那麼這種身體反應會更嚴重。嘴巴不說,身體很誠實,會用「不舒服」幫你「說」出來。


怎樣分辨是器質性疾病,還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功能性失調呢?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心主神明」,在此提醒,下面五種情況你符合得越多,越提示心臟功能性失調的可能。


1、當你發生胸悶心慌時,自測脈搏還是很整齊。

2、往往在安靜休息時發生,運動、勞累反而不發。

3、同時伴有手麻、手抖,臉紅、口乾、出汗等症狀。

4、還會出現多種全身不適,比如頭暈乏力、胃口不好、尿頻尿急等。

5、經常失眠、多夢。


當然,最後的結論需要到醫院檢查後確認。


對功能性失調的一些建議





第一,順其自然。

要接納、面對,而不是排斥。要承認自己的緊張、害怕,並且能夠說出來。



第二,活在當下。

專注做眼下的事情,吃飯的時候就好好享受每一道菜,而不要去想其他事情。


五個小技巧給你幫助




一杯熱飲。

當你心慌時,喝一點熱的,會緩解焦慮,給自己安心的感覺。


兩手穴位。

我們可以在左右手腕橫紋上兩寸的地方找到一個穴位——內關穴,平時早、中、晚各按摩一次,可以起到寧心安神的作用。


三心二意。

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時需要專注,但是一天不要只做一件事,要給自己設定幾件事情,這樣有利於我們轉移注意力。


四肢發達。

後面常跟著另四個字:頭腦簡單。這裡並不是一句貶義的話,而是說當四肢處於運動狀態時,頭腦里的焦慮就會減輕。說到運動,最好能夠「一張一弛」,運動和放鬆交替進行。比如最簡單的,我們可以通過手的反覆捏緊和鬆弛,讓全身放鬆下來。

「捂」個好覺。

溫暖的被窩可以給我們安全感,充足的睡眠可以讓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大提高。當然如果能連著睡五個好覺,相信很多不適都會緩解。


最後,祝大家身心健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Iit6nABiuFnsJQVkek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