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輝、正榮、陽光城等調整組織架構!透露出這些管理訣竅

2019-08-06     明源地產研究院

根據中指研究院的數據,今年1~8月,銷售額上千億的房企已達15家。可以預見,到年底至少會有30多家房企進入千億軍團。

對於中小房企,千億是目標。但對於千億新軍而言,衝破千億之後,新的挑戰又擺在面前:千億後如何進一步做大,要規模還是利潤,管理如何升級?

明源君發現,發展到千億規模的房企,基本都在進行組織架構改革。比如,千億新軍正榮上個月宣布正在進行一場自上而下的組織架構調整,核心是總部精簡,放權一線。而旭輝、陽光城、中梁等千億房企也都先後了進行類似的組織調整。

那麼,突破千億的房企,應該匹配什麼樣的管理模式?他們在組織調整上呈現出哪些特點?在房企組織轉型過程中,如何規避風險?下面,明源君結合標杆房企的做法跟大家詳細聊一聊。

千億房企組織改革4大方向

這兩年是千億房企調整組織架構相對集中的時間段。一方面,地產行業進入新周期,房企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變化莫測,房企要打勝仗,就需要打造一流的敏捷團隊;另一方面,市場風向變了,房企也對戰略方向進行調整,從賺快錢逐步轉向賺慢錢,相應地需要對組織架構進行重塑。

從正榮、旭輝、陽光城等地產巨頭組織架構調整內容來看,有以下幾個方向:

一、管控模式轉變:總部成為戰略大腦

其實回看千億房企的管理之路,會發現房企的管理模式在隨著規模的擴張不斷調整。一般說來,房企規模化發展過程中,總部管控模式會經歷「項目制-直線職能制-戰略管理制「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房企剛起步,只有為數不多的項目,基本管理就是項目制。這個時候老闆可以直接壓到一線,這樣能夠極高地縮短決策流程,提高效率。

比如某區域房企老總自己去看每一個塊地,參與每一塊地的定位、操盤節奏的決策,甚至直接修改項目圖紙,企業別的應酬工作,都交給副總。

第二個階段,房企在同一個區域的項目多起來後,開始採用直線職能制,總部不再直接管理項目經營,而通過成立各職能部門的縱向條線對項目進行管理,這個時候多是「總部+城市公司」的二級管控模式。

第三個階段,房企開始跨區域發展,全國布局,項目數量越來越多。當房企規模衝到幾百億甚至千億時,很多房企開始意識到,項目制或職能制逐漸無法滿足發展需求。因為一方面,房企跨區布局後,總部管理半徑過長,容易導致決策低效的弊病,另方面,全國市場分化嚴重,各個區域房地產政策、市場都不同,總部很難對當地市場變化做出及時反應。於是,千億房企開始將總部權限下放,總部開始被定位為房企的戰略大腦,讓聽得見炮火的人做決策,總部以支持和服務為主。

早在2017年,旭輝地產董事長林中就指出,旭輝為了沖千億做好組織準備,集團總部要變成大的平台,它是戰略平台,為集團的戰略制定實施以及戰略的分析做準備,確保走的方向是對的,確保做對的事情。

在總部成為戰略性大腦後,城市公司的運營和風險控制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總部的權力下放萬一城市公司接不住用不好,那就消除了放權的效用。於是很多房企開始推行大區制,即在集團與城市公司直接增加管理層級,集團逐步放權給區域,區域再逐步放權向城市公司下沉。

這個時候,「集團+區域+城市公司」的三級管控模式開始流行。例如旭輝地產,在規模實現千億後,旭輝就開始打造「大平台+小集團+項目集群」的三級管控機制。

旭輝要求這種三級架構要完成幾點,第一是業務前移,第二是經營下沉,第三是一線當家。總部抓總、區域主營、職能主建,項目主戰。集團的管控模式會從差異化業務管控轉變到弱業務管控偏戰略管控,集團會抓一些直屬能力業務的需求,大部分偏向戰略管控,做到頭精、腰粗、腿快。

二、推行大區域模式,做強做大

除了管控模式轉變,千億房企最近還有一個管理動作保持了驚人的一致。即推行大區域模式,拉開了區域合併大幕。

前段時間,旭輝宣布整合原蘇南、南京兩個區域的業務,成立旭輝江蘇區域集團。旭輝集團副總裁、首席人力官葛明表示,今年年初旭輝已整合了重貴區域和昆明城市公司,成立了旭輝西南區域集團。目前,旭輝已設立浙江、江蘇、皖贛、上海、西南、山東共六個區域集團,這些都是今年平均規模有望達到兩三百億的區域。旭輝希望在未來兩三年可以孵化十幾個小區域集團,以支撐旭輝衝擊3000億規模。

很多千億房企沖規模過程中,都曾經推出過區域裂變的組織機制。目的是鼓勵各區域之間展開競爭,業績賽跑,快速做大規模。

例如某20強房企去年就曾經內部發文稱,從2018年2月1日起,公司從原來的8大區域要裂變為12大區域,甚至為了讓區域裂變儘快落地,還特地新成立了區域裂變專項小組。這個小組的功能是,迅速把新區域的團隊組建起來,並且為他們的熱啟動提供賦能支持。

但達到一定規模後,這個管理機制就不再適用了。因為市場容量有限,當房企在某個區域市場份額占比超過一定比例後,難免陷入惡性競爭。

另一方面,全國各地房地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僧多粥少,區域太小生存壓力大,騰挪空間有限,區域平台發揮管控作用有限。推行大區模式能更好地進行區域內多點布局,進一步提高產能。

大部分房企的區域合併規則是:業績好的區域合併業績差的區域,大魚吃小魚,也會考慮地理半徑。

例如旭輝對於大區的劃分標準是200億到300億,以這個規模組成一個小集團。中梁對大區的規模定義是,300億是培育期,500億是成長期,700億是成熟期。

三、總部架構更加扁平化

從這一輪千億房企組織調整的動作來看,「總部更精簡,權限下放一線」的特徵很明顯。

例如旭輝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方式調整之後,總部從教練員轉變為規則制定者,集團變成大平台,區域從執行部門變成小集團,除了投資外,業務體系、能力管控都給到區域集團總部,承接集團的下放權限。

而碧桂園在這輪組織架構調整中,除了對總部的所有部門精簡合併之外,還進一步下放了總部權限,區域將獲得更大決策權。比如以前區域拿地要向集團彙報,現在區域有了更高的自主權。

正榮這次將工程、成本、設計、營銷等生產條線權限合理下放至區域平台,同時把商開公司拆分出來。

與此同時,總部減少層級,更加扁平化。例如萬科內部架構從五層變為兩層。

為了減少部門壁壘,提升決策效率,總部職能部門打散合併。最典型的是萬科總部撤銷原有12個部門設置,另成立事業發展中心、管理中心和支持中心,共三個中心。正榮地產則把工程和成本職能合併為工程成本中心,以此突破傳統的「深井」式的組織架構,提升團隊的靈活性。

四、客戶價值導向

在這一輪的組織調整過程中,很多房企都強調「客戶導向」。

例如正榮新成立「客戶價值中心」,該中心涵蓋客戶資源部、品質督查部和服務管理部,正榮方面稱,客戶價值中心的成立將會以客戶為導向,行使全周期的客戶價值保障職能。

組織變革如何規避風險

每個房企隨著規模從小到大,業務從簡單到複雜,整個組織都在不斷調整和變化。但是管理模式每一次調整,都需要房企做足充分的準備,如果房企管理能力無法支撐組織變革,很可能會導致管理失控。為此,為了規避風險,千億房企在轉型前要想好對策。

一、根據區域情況進行差異化授權

雖然總部將權限下放一線是大勢所趨,但不能盲目放權,為了降低風險,很多房企都採取了分級授權的管控機制,即根據區域公司成熟度進行差異化授權。

例如正榮放權遵循兩個原則:一是根據區域公司成熟度,進行差異化授權;二是工程、成本、設計、營銷等職能有限下放,體系運作成熟後逐步放開授權。權力下放的邏輯是;集團逐步放權給區域,區域再逐步放權向事業部下沉。下沉的權力一共涉及四個領域,主要集中在工程、開發、行政、營銷4大業務的部分職能。

某地產巨頭針對一線區域的能力梳理了一套成熟的評估標準,比如除了業績以外,各專業條線能力大概達到什麼水平,通過打分判斷區域成熟度,再決定如何授權。

值得注意的是,總部在放權的時候,需要在總部的引領下建立完善的權責體系和流程管理制度。

二、對於新區域,總部幫扶成長

陽光城根據經營規模、團隊等進行分級,將區域分成成熟區域、發展區域和新區域。對於成熟區域充分授權,發展區域適度授權。

而為了扶持新區域更快成長起來,陽光城在總部成立了新區域管理中心。這個部門,就是當好輔導員、教練員,也加強對區域的監控,讓新區域的發展成長更加順利。

三、強大的人才體系支撐

上文明源君提到了,最擔心的一種情況是總部下放的權力一線接不住用不好,這樣就消減了放權的效用。因此,房企要重視優秀人才培養,完善人才梯隊建設。

舉個例子,受去年市場下行的影響,很多房企為了控制成本進行了大範圍裁員。萬一這兩年市場復甦,這些房企很可能就會面臨想做大卻沒人用的尷尬局面,在房企沖規模過程中,人才作為核心要素,一定要重視。

例如正榮在做千億後新三年規劃,提出了「幹部有發展、梯隊有培養、基層高潛力、團隊穩定性、人才吸引力及效能競爭力」的人才戰略口號。

四、構建標準化體系

隨著規模進一步擴張,如何降低操盤風險,確保各個項目產品水平能在標準之上?這個時候必須構建完善的標準化體系。

如果房企總部沒有做標準化,那麼每做一個項目都要重頭來過,團隊做事情沒有方向和標準,效率低下,浪費很多管理資源,操盤風險很高。如果企業總部要戰略化轉型,一定要先輸出管理標準,這樣可以節省很多企業管理資源。

五、加強監督與防範

為了預防授權後內部產生腐敗,陽光城內部成立了審計中心,將集團原有的監察、審計、督察等職能進行整合,升級為一級部門,向董事會及執行董事長兼總裁雙向彙報。

陽光城執行董事長朱榮斌指出,審計中心,一方面將為集團制定內部審計制度,建立內部控制和監督評價體系,並定期對集團和區域財務收支及各項經營管理活動進行全面審計,並聯動集團和區域加強風控建設,另一方面,也將針對公司的廉政文化進行宣傳和強化,從業務端和思想端同步實現風險控制、落實安全運營的準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BjKamwBUcHTFCnfoqf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