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對夫妻,都會有一段非常難熬的歲月,無論你和誰結婚。因為無論你和誰結婚,歸根結底,你們還是兩個完全不同且獨立的個體。
所以哪可能一上來就合適的,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就四個字:求同存異。
實際上求同存異也有一個過程,互相磨合的過程,哪怕是長輩再教再勸,這條路還是得走。
身邊有許許多多的例子,過了新婚甜蜜期,家完全變成了兩個人的戰場,互相攻擊、互相殘忍,是想像不到的一種恐怖。無休止的爭吵,自己都覺得兩個人不可能有什麼未來,但是熬過來以後,真的就是柳暗花明。
柳暗花明,並不是從熬過來以後,從此就會過上絕對幸福與恩愛的生活,只是懂得了怎樣去敬愛。
畢竟剛結婚,彼此都還很年輕氣盛,個性很強,互相之間屢屢發生衝突很正常,但也會使兩個人得到快速的成長。
越是在磨合期內,越是不要輕易放棄,堅持不是因為看到了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有可能看到希望。
戀愛是與對方的優點在戀愛,而結婚是與對方的缺點在生活,隨著新鮮感的流逝,真實面目的暴露,夫妻肯定都會迎來一段令人痛不欲生的磨合期。
每一對夫妻,都必須要經歷的「磨合期」,那麼磨合期,磨合的到底是什麼?
1、認識。
對婚姻的認識,對伴侶的認識。首先來說說對婚姻的認識,人在結婚之前,肯定會把婚姻生活想像的光彩熠熠,火花四濺,但是等真正走進婚姻以後,會發現全然不是那回事兒,從而感到大失所望。
這種失望,就會引起情緒的變化,有理由懷疑是自己選錯了人,那夫妻之間的衝突自然會變多。
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認識到了,平凡才是婚姻的真實面目。無論自己跟誰結婚,平凡、瑣碎和苦難才是婚姻生活的常態。
只要是婚姻生活,就躲不掉柴米油鹽、養老育小、家庭開支、家庭家務等等瑣碎,這些瑣碎才是婚姻生活的內容。
還有隨著伴侶的缺點暴露,逐漸認清了對方的真實面目,從此走下神壇,不再抱有過高的期望。
2、接納。
所謂磨合期,就是通過爭吵與生活,逐漸讓你真正明白,你們是兩個不同的個體,要想合適,不能要求對方做出改變,只能去尊重與接納。
去包容伴侶的缺點,不再是眼睛老是盯著伴侶的缺點,只會使兩個人站到彼此的對立面。
沒有尊重與接納,感情就不可能和睦,生活就不可能穩定。所以在磨合期內,我們都會逐漸發現,改變對方,這是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慾望,也會因此把自己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瘋子。
不再試圖改變對方,只是去接納,就算是通過了磨合期。
想什麼兩個人能絕對契合,完美適合,這是不可能的,無論你和誰結婚,都是不可能的。
尊重彼此的不同,接納彼此的差異,明白兩個人是不同的個體,唯有求同存異,才能和睦相處。
3、脾氣。
通過一次次的爭吵,通過一次次的磨合,讓你逐漸認清伴侶的真實脾氣。在你了解伴侶的脾氣後,就知道了該如何與對方相處,知道讓他(她)生氣的點在哪裡,憤怒的點在哪裡,暴躁的點在哪裡。
另外也是逐漸明白,互相爭吵與內耗毫無意義,會很傷夫妻感情,也會破壞家庭的和睦,所以從此懂得了容忍。
在對方有情緒的時候,自己不會再去攻擊對方,通過忍讓,避免矛盾升級,在彼此冷靜下來,再好言溝通。
所以不是通過了磨合期,兩個人就能合適,而是在磨合期內,懂得了忍讓,並通過忍讓而實現敬愛。
如若不然,婚姻就會變成兩個人的牢籠,除了互相內耗與傷害,再無其他。
4、習慣。
通過對彼此生活習慣的磨合,來培養夫妻之間的默契,比如去朋友家裡做客,你的一個眼神,我就心領神會,知道了是什麼意思,想表達的意思。
夫妻之間,最珍貴的就是那一份默契,但是這份默契,也是在血與淚中培養出來的。
去了解對方的生活習慣,去適應對方的生活習慣,再由著自己的適應,讓對方也來適應自己。互相都能各退一步,而不是必須要求,你要以我為中心,處處都得我說了算。
我們誰都改變不了誰,只能互相妥協,不願意妥協,而表現出強勢,這不利於家庭的建設,對夫妻感情的發展也沒好處。
所以磨合期,實際上也是一個改變自己的過程,而非是一個改變對方的過程。
是的,磨合期,磨合的並不僅僅是兩個人的脾氣性格,還有自己對婚姻的認識和接納,然後通過忍讓,實現敬愛。知道了無謂的吵架毫無意義,能避免就避免,有時候只要少說一句話,就能避免。
對方就是這樣的人,無論怎麼樣,還是這樣的人,多遷就多擔待,其實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
最怕跟自己人慪氣,非得賭著一口,必須討個說法,實際上很沒意思,更沒必要。做夫妻,是要齊心奔赴前方的目標,因為有彼此的提攜和支持,使生活越過越好。
千萬不能本末倒置,只顧著內耗與爭鬥,眼睛老是盯著對方。《小王子》中有句話說得好,愛不是相互凝望,而是朝同一個方向看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