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這麼小,為何只裝備700多架?其實比殲20和殲16都多?

2024-09-19     三金武器說

隨著中國空軍裝備的不斷現代化,各種先進戰機相繼服役,其中最為矚目的無疑是殲-10、殲-20,以及殲-16。可讓許多人感到好奇的是,作為一款相對較小的單發戰鬥機,殲-10的裝備數量卻遠超雙發的殲-16和五代機殲-20。

截至目前,殲-10的裝備數量已超700架,而相比之下,殲-20和殲-16的數量則明顯少得多。這種情況是怎麼回事的?

殲-10戰鬥機作為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三代戰鬥機,自服役以來就以其靈活的機動性能和強大的作戰能力備受關注。

然而,許多人在親眼見到殲-10後,往往會對其體型感到驚訝,因為與現代雙發戰鬥機相比,殲-10顯得十分小巧。其機身長16.43米、翼展9.75米、高度在5.43米。與現代主流的雙發戰機如殲-16,長度約22米,翼展14.7米相比,殲-10的尺寸明顯小了不少。

殲-10的這種相對較小的尺寸,使其具備較為輕巧的結構和優異的機動性能。

其小型化設計是基於為執行高機動空戰任務的需求而作出的妥協。更小的機體,意味著:較低的阻力,加上輕量化的設計和大推力發動機的結合,使殲-10具備極高的推重比。這使其在空戰格鬥中能夠更快速地進行轉向和加速,有助於它在面對敵機時擁有更高的生存能力。

並且該戰機當中的設計,還考慮到簡化維護和減少操作成本的需求。

其單發設計相較於雙發戰鬥機大幅降低燃料消耗和維修成本。同時,殲-10還裝備了先進的航電設備和武器系統,可執行多種任務,涵蓋空中格鬥、對地攻擊以及戰場防空等任務。

那麼,對於殲-10尺寸並不大的情況下,為何卻裝備700多架?

自20世紀90年代首次亮相以來,殲-10已成為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主力戰機之一。截至目前,中國已裝超過700架殲-10,這與其設計理念和戰術定位密不可分。

首先,殲-10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替代當時已經逐漸落伍的二代戰機,如殲-7和殲-8。

雖殲-10的機體尺寸較小,但它作為一種現代化的三代機,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多功能任務配置和較強的空中作戰能力。

其電子設備、雷達和武器系統經過多次升級,能夠應對當今複雜的空戰環境。殲-10A、殲-10B、殲-10C等多個改進型號的推出,進一步提高該機的作戰能力,使其成為一個具有長期戰鬥效能的機種。

其次,殲-10相較於殲-16和殲-20等大型戰機,成本更低,生產周期更短。

作為一款單發戰鬥機,殲-10的生產和維護費用顯著低於雙發戰鬥機,其相對簡化的結構也使得其更適合大規模生產。對於中國空軍來說,部署數量龐大的殲-10有助於迅速提升空軍的整體作戰能力。

在現代空戰中,數量與質量同樣重要,尤其是在需維持制空權的情況下,足夠的戰機數量是確保作戰優勢的關鍵。

此外,殲-10的多功能性,也使其得以在中國軍隊的多個兵種中廣泛使用。它不僅可執行制空任務,還能夠進行對地打擊、電子戰等多種任務。

這種靈活的作戰定位,使殲-10在中國空軍的戰鬥序列中占據重要地位。無論是在國內防禦,還是海外任務中,它可憑藉其可靠的性能和低成本的優勢,成為中國軍隊中重要的「空中力量倍增器」。

在對比殲-10、殲-20和殲-16的裝備數量時,可看到殲-10的裝備數量明顯高於後兩者。其實出現這種問題,當中涉及的因素也是較多的。

如研發和生產成本顯然低於先進的第四代或第五代戰機、從任務需求上來看,殲-10更符合中國空軍的戰鬥模式,其靈活性和任務適應性使其能夠在各種作戰環境中發揮作用、從戰略部署的角度來看,殲-10的廣泛裝備也符合中國空軍的防禦戰略。

殲-10作為一款機身相對較小的單發戰鬥機,卻在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中裝備700多架,成為現代化空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現象背後,實際上可反映出殲-10的高性價比、多功能性以及其在作戰部署中的靈活應用。

在現代空戰中,數量優勢和任務適應性同樣重要,而殲-10憑藉其優異的機動性能和廣泛的作戰能力,成為中國空軍制空任務中的重要力量。

雖然,殲-20、殲-16確實作為更為先進的戰鬥機,因為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綜合能力,確實是無話可說的。但其成本和特定任務定位限制其裝備數量。而殲-10則憑藉相對較低的成本和廣泛的任務適應性,成為中國空軍大規模部署的主力機型,為中國的空防力量提供堅實保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96d7e34b5a18488e6bbf3f25c9a7e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