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熬夜看完了剛烤好的第四集《三體》 ——。 作為平時很少看國產電視劇的觀眾,關注這部作品也很容易。 因為這是被稱為《三體》,由很多資源支撐,被作為重點的《三體》。
從第四集來看,我心中的石頭落地了。 這一版《三體》的質量超出了預期,它是按原作拍攝的,在特效、表演、劇情編排等方面都在線,同時儘可能地做到名場面的「寵粉」和細節的優化,如果能保持下去,那就絕了
【友情提示】接下來有電視劇。 】
很多國劇最大的缺點(其中之一,信息密度過低,注水嚴重,為了降低觀看門檻,不斷軟化「內容的硬度」。
因此,《三體》最難得的地方是信息容量達到了及格線以上,可以適應稍有要求的廣大觀眾。
以第一集為例,出現了很多「非常三體」的信息細節。
例如進入正片後,在改變葉文潔家、汪漩家等場景時,出現了像鏡子一樣的非正常場景,熟悉《三體》的朋友明白這是智子監視地球萬物的視角。
另外,汪淼聽到楊冬自殺的消息後,似乎在電視上播出了生物學家潘寒的訪談節目,輸出了「現代科技文明是人類的錯誤行為」的觀念。
結合故事背景和前後細節,人類科技發展逐漸擁抱死亡的氛圍就是這樣慢慢營造的。
汪淼進入作戰中心後,還出現了監測天文觀測站、介紹納米飛刀等內容,史強的羅非魚梗也沒有錯過。
對於原作粉來說,這些信息顯然是來之不易,如果對新觀眾來說也足夠耐心的話,就會成為一個令人回味的伏筆。
在台詞和對話方面,《三體》也同樣不忘適當地復刻古典的原句。 例如,常偉思向汪淼提到「一切都是偶然的」。
無論您是否熟悉《三體》,都能接觸到這一逐步演變的修辭和觀點。 特別是在山雨欲來的氣氛下有點發抖。
當然,也有小蟲陸續出現在楊冬和申玉菲面前的玻璃上,雖然角色感受和環境不同,但表現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
「你們是蟲子。 』——我們是蟲子。
沿著這個故事,第二個申玉菲借物明志的意思更清楚了。 「我可以給你這個間隙,但這個,和那個沒有關係。 」
這顯然是對「消滅你,和你做什麼」這句名台詞的cue……劇中雖然沒有直接揮動名句,但有時也會傳達名句的意思。
作為科幻題材作品,《三體》的畫面、效果表現也是很多人關注的,在我看來,這部劇的相關效果並不多,雖然談不上頂級,但效果很好,足夠用在應該儘量用的地方。
前兩次開場的特效長鏡頭是最典型的:
第一集從太陽系內部擴展到銀河星雲,從宏觀視野轉移到微觀近景,直到《團結就是力量》的歌聲中出現打點紙帶,象徵著兩個文明之間建立了奇妙的聯繫。
第二集,從星星的分布開始,連成一串,從水滴式的水鏈慢慢變成了丁丁手中的葡萄酒,揭示了三體文明的現狀、困境以及對人類文明的不公正等之間的關聯。
這樣的鏡頭即使看了也會充分表現出內心,所以推薦很多。
關於其他特殊效果場景的選擇,《三體》有取捨選擇,詳細說明了相應的策略。 例如汪淼和丁儀的模擬粒子碰撞實驗,用先實後虛的方法,深入淺出地說明了物理學面臨的絕望。
特別是汪淼回去路過LED螢幕的時候,出現了一個不現實的猜測畫面,除了史詩之外,更多的是網絡朋克式的視覺美學抒情,好壞暫且不論,確實是有想法的。
在劇本編排上,《三體》嚴格遵循原作小說的語境,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影像表現形式的優勢。
沒錯,我說的正是2-4集中汪淼眼前出現數字倒計時的戲,這一段應該遵循驚險片的路子。
這個變故,通過幾句話就可以明白,《三體》還是用相應的篇幅詳細描寫了汪淼逐漸恐慌、失態的過程。
這不僅恢復了人們常識/認知被顛覆的未知恐懼,也在於電視劇可見度的重塑。
第一部分《三體》在商業娛樂性「看點」方面其實並不突出,要得出概念理論和有影響的結論還有待鋪墊。 因此,中前期汪淼設計的部分借用了類型的電影元素,成為豐富外觀的線索。
應該說這部分的完成地還可以,但難得的是,它總是在我快要煩躁的時候及時轉化推進,沒有落到原地旋轉、反覆的磨里……
當汪淼一籌莫展的時候,他最終會走向生活中唯一可能有答案的變量,申玉菲。
這部能抓住觀眾節奏感的作品,雖然不能說是電視劇獨有的成功,但確實完成了重要的交接任務。
其實,《三體》有一點對我的心有相當大的好感。 對可見的短板進行最佳修改。
最明顯的是,大致的人物台詞和概念說明被拍成电影後,容易出現台詞易讀性和環境單調的問題。 實際上,這種情況太懸了——,也可以確定沒有接地。
電視劇的優化方案是讓無害的「人氣者」進來。
具體以第四集葉文潔演的戲為例,先是她回家前,小區里兩個媽媽加了一個關於孩子的日常對話,然後三個孩子畫畫後放上《虹貓藍兔七俠傳》,當她開始和汪淼說話時,有點騷動
這些細節的添加,不僅是觀眾們對葉文潔與楊冬母女關係的感情補充,也包括葉文潔自身的存在意義,《三體》這個即將飛上天空的氣球,再次拉近了與地面的距離。
對於很多人珍惜的「紅岸基地往事」,在前四集看來,似乎並不打算做雙線史詩,但現在只閃回了簡單的記憶片段。
這部分的內容可以說是整個《三體》故事的起源和基石。 拍攝一定會拍攝,但如何有效地融入2007年的主線也是個問題。 結果,《三體》這一部分和《科幻世界》上連載的在書中的順序不同……
用第四集的表達方式來說,追溯到20多年前葉文潔和楊冬的生活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在人物關係和故事的邏輯上更容易幫助觀眾進入《三體》的另一條主線。
另外,我要點名表揚張魯一飾演的汪淼——其他角色如何見仁見智,但主角汪淼的演繹很符合我對《三體》里汪淼的印象:「工具人主角」,說話輕聲輕氣,缺乏突出的性格,乍眼看去沒啥存在感,可沒他又不行。
換言之,作為《三體》「報幕員」,汪淼最需要的就是全程視情況收著演,這點張魯一完成得很好。
而很多人在意的史強,我感覺現在還不太好下結論,于和偉目前演出了三分史強的混不吝和粗中有細,其他特質更多仍在構建中,得接著往下看。
最後,用兩句我頗為喜歡的台詞來為《三體》鼓勵打氣:恐懼源於無知,勇敢也來於無知。
從當時兩人的交談語境來說,似乎汪淼說的是積極的沉穩、史強說的是消極的魯莽,可從更長的《三體》維度而言,則反過來變成了消極的自欺和積極的自強。
應該說,國劇版《三體》足夠「忠於」原著的做法博取了不少原著粉的好感,但它客觀上也給一些新觀眾造成了觀看門檻……奈何這世上很難有盡善盡美的事,在目前的評論環境下,這算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了,總比隔壁某動畫「毀滅式」改編後卻沒給出啥新東西要強太多。
希望《三體》能把這份品控和質感一直保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