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糟老頭給30歲朱元璋提一9字戰略,對此毛主席只說7個字

2022-02-23     軍武四分三十三

原標題:59歲糟老頭給30歲朱元璋提一9字戰略,對此毛主席只說7個字

元朝短短九十多載,卻頻繁更替了15位帝王,所以朝內秩序混亂,爭權奪勢異常激烈。元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對其它民族有諸多不公平的現象。對待老百姓也是橫徵暴斂,再加上連年的自然災害,百姓的生活痛不欲生,苦不堪言!

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反叛軍此起彼伏、揭竿而起,各地割據勢力紛紛自封為王。面對如此混亂的局勢,最終是由一位叫朱元璋的人結束了這場混戰,一統天下建立了存在歷史276年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廣納賢才,請59歲糟老頭出山

說起朱元璋,天下誰人不識君?朱元璋生逢亂世,出身貧苦農民家庭,曾給地主放過牛,還當過和尚,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草根皇帝!自古以來,一代帝王能成就千秋霸業,絕不僅僅依靠一個人的力量。

朱元璋自然少不了出謀劃策的謀士,雖然他沒幾分學識,但他有一個巨大的優點,就是廣納賢才、重視人才,接受尊重別人的意見,不吝嗇向他人請教。

朱元璋名垂千古的謀士要數劉伯溫了,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

能和諸葛亮並列比較,足以證明他的智謀與名氣。還有知人善用溝通協作能力強的李善長,朱元璋曾高度評價「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但朱元璋身後還站著一位名氣略遜前兩位謀士的糟老頭,他就是朱元璋的開國元勛朱升。朱生雖然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位,但對於朱元璋來說,無朱升或自己的命運將被改寫。朱元璋評價他「國朝謀略無雙士,翰林文章第一家!」。

朱升是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文學家,出生在徽州休寧縣的一個半教半農的家庭,算是書香門第,8歲開始拜師求學,19歲少年得志,考中了縣裡的秀才,24歲寫了人生中第一本書《墨莊率意錄》,還喜歡研究星象變化和占卜術。

朱元璋與朱升的君臣緣分,是在朱升年近六旬的時候。朱元璋率領軍隊攻打婺源時遲遲攻不下這座城,自己的軍隊也傷亡慘重,這時有人向朱元璋推薦一位名叫朱升的人,說他很有軍事頭腦,或許可以助朱元璋一臂之力。

當時的朱升已是59歲的糟老頭,歸隱山林後不願出山,朱元璋像劉備三請諸葛亮那樣去請朱升,朱升被朱元璋的誠意所感動,隨朱元璋來到了他的營地,為他出謀劃策。

糟老頭九字國策定江山,助朱元璋成就千秋霸業!

朱升出的第一個謀略就是流傳千古的九字箴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九個字言簡意賅,字字深謀遠慮,直接助他攻下婺源,引領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建立了浩瀚無疆的大明朝。

勝敗乃兵家常事,「高築牆」為的是朱元璋將來打了敗仗,可以給自己留一條活路,擁有一個最後屏障去積蓄力量,以備日後東山再起。高築牆的敵人很難入侵,高牆在古代歷史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占據著重要的軍事地位。

「廣積糧」是大量儲備糧食,有了充足的軍糧,才能保證軍心不渙散,有吃的將士軍人才有力氣打仗。「緩稱王」是不要急於稱王。當時天下一片混亂,各地割據勢力得勢之後,迫不及待自封為王。

雖說元朝勢力大不如從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元朝為了保住自己的統治地位,大肆鎮壓各地起義軍。俗話說槍打出頭鳥,自然那些自封為王的勢力,首先成了元軍打擊的對象,對於一些還沒站穩腳跟「王」,很容易被幹掉。

當時已經有兩位起義軍的首領稱王稱帝,對於勢如破竹的朱元璋來說,何嘗不是一種誘惑。但最後他還是謹記朱升的九字箴言,打下南京城後只是自稱「吳國公」,滅了陳友諒後,這時已無人能撼動他的統治地位,這才自稱為「吳王」。

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是酷愛讀書,從行軍打仗到新中國成立後出差,無論去哪裡都帶著一堆書,他也很喜歡研究歷史人物,當他讀到朱升給朱元璋的九字箴言時,高度的稱讚到:「九字國策定江山!」。

朱元璋謀殺功臣,糟老頭全身而退!

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時候,是廣納謀臣,不惜放下面子、低下頭來請朱升出山。但是在江山穩固後,確實另外一回事,真是有難同當,但有福可不一定同享!

朱元璋在建立元朝初期,對一起打下江山的開國元勛大加封賞,但曾立下赫赫戰功的功臣,卻成了他的眼中釘,戰功越大他越是忌憚。朱元璋和劉邦是歷史上出了名的殺功臣。

他總能找個緣由除掉他們,「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真是印證了無數王朝功臣的結局。朱升作為功臣自然也少不了朱元璋的封賞,打算給朱升封伯,被他給毅然決然地拒絕了。

朱升早已厭倦了官場黑暗,歷經滄桑也看透了局勢,不想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所以選擇在功成名就之時而功成名退,他也喜歡過閒雲野鶴般的生活,去度過自己的餘生。

他並非無欲無求,臨走之前懇請朱元璋賜給他一張免死金牌傳給家人,畢竟朝中還有他的親骨肉,也就是他的兒子朱同。朱升隱退後並沒有回自己的家鄉,而是帶著妻子去了南龍港定居。

他隱退後朱元璋殺了半個朝廷,他因此幸免於難逃過這個大劫,洪武三年病逝,可謂是壽終正寢。他懇求來的免死金牌並沒有起作用,兒子朱同因捲入「郭恆案」,被朱元璋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掉。

朱元璋為了剷除政治後患,當年的開國元勛幾乎殺乾淨了。

正當他們陶醉於封侯官爵中,卻忽略了這名利背後潛藏的危機,很少有人能像朱升這樣貪圖榮華富貴,全身而退得以壽終正寢。如果李善長早點看明白,也不會落到被朱元璋處死的下場。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沉醉於追名逐利之中,即使身陷泥潭也阻擋不了追求的腳步,但真正的君子是不會被這些名利所束縛的,迎接他們的反而是更平坦的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8df85016a3c99d329eac7e9bd779f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