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茅台曾經做過一個承諾,要讓所有中國人都喝得起茅台。
然後,茅台就越來越貴了,特別是飛天茅台,價格確實飛天了。
但是,這個承諾在昨天巧妙被另一個品牌兌現了,誰呢?
那就是瑞幸咖啡,它和茅台聯名推出了「醬香拿鐵」,售價38元,當天5折購買,一出來就火爆了全網。
真正意義上做到了「讓所有中國人都喝得起茅台」,當然,是用咖啡的形式,茅台是懂承諾的。
但是,不得不說,這一波聯名營銷做的確實有意思,有水平,看上去都不像是茅台的風格。
02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不是茅台第一次搞聯名營銷了。
比如說去年,茅台就和蒙牛聯名出品了「茅台冰淇淋」,茅台董事長丁雄軍去參加2022年中國十大經濟年度人物的典禮,都顧不上講幾句茅台酒,專門給冰淇淋帶貨。
這份誠意確實足,有人評價說它是「天才般的設計」。
但天不天才的,我確實沒看出來,甚至我覺得這都不算是在做「聯名營銷」,更像是在做產品營銷,搞不好最後就成了簡單的「產品創新」了。
因為賣冰淇淋那點錢,茅台是看不上的,都不夠茅台一天賣酒的收入。
本質上,聯名做冰淇淋就是想推動茅台品牌的年輕化、時尚化,抓住年輕人的口味和需求,提前植入醬香的味道記憶和品牌記憶。
但結果我認為目前還沒做到,過程中有這麼幾個問題。
首先是價格。
我比較懷疑能把「20元雪糕刺客」罵上天的年輕人,他怎麼能接受60元左右的茅台冰淇淋嗎?
第二是運營問題。
茅台和蒙牛,兩家傳統品牌搞聯名營銷,很有想像力,但實際運營做的不太好。
我們很難知道雙方究竟合作了什麼,怎麼相互借力的,特別是在宣傳和銷售的環節割裂地特別嚴重。
一個很大的問題是茅台和蒙牛都沒有太多的直營門店,都依賴於經銷商,冰淇淋又是季節性產品,線上銷售又擔心在運輸過程中會融化。
茅台作為主導的運營方,它其實做的是自己不那麼擅長的事情。
像茅台冰淇淋如果不去查,你是很難知道還有個蒙牛在裡面,最後就成為了茅台個人風格的「產品創新秀」。
結果就是茅台去年年底在海南給經銷商開會布置任務,要求所有省份都要開冰淇淋旗艦店,把冰淇淋的門店不斷下沉。
最後還是經銷商在抗壓。
但最終我相信不會有太好的結果,因為50、60元的冰淇淋,不管是年輕人,還是年長者都不會喜歡。
第三、定位問題。
聯名營銷重要的是雙方品牌的創意、互補和受眾這些定位問題,大家做不到互相借力,起碼也別相愛相殺。
比如說在消費屬性上,如果我是低頻消費品,那我就要找高頻的消費作為補充。
在受眾面上,我希望的群體要是對面的主要受眾。
茅台找蒙牛還是有點超前了,因為現在青少年才喝奶,年輕人更喜歡喝奶茶、咖啡這些現制茶飲。
而且,聯名營銷最好也要能喚醒老顧客的記憶。
對年輕人來說,茅台冰淇淋太貴;對茅台的主要消費者來說,比如像我也不會想到要買冰淇淋。
這不算是一個好的賣點。
所以,歸根結底,聯名營銷還是不能違背營銷的基本邏輯,要能去借力雙方的優勢,確定誰做主導,誰做運營,誰提供品牌。
這一次瑞幸和茅台的營銷就做的很經典,我甚至有個猜測,這一次可能是瑞幸在做主導。
03
我們看看這一次聯名有哪些設計比較合理。
首先價格上,雖然定價38元,但第一天用半價發售,也就是一杯19元,一般的消費者可以接受,而且瑞幸和茅台都有的賺。
根據茅台0.5%的含量來計算,一杯瑞幸480ML就要放2.5ML的茅台。
以目前1900元零售價的53度飛天茅台500ML為例,這一瓶可以裝200杯瑞幸,也就是3800元。
即使去掉茅台9.5元(2.5ml)的供貨價,也接近瑞幸平常9.9元的活動價格,而且這還是用二級市場的零售價計算的。
在運營上,這次聯名營銷極其像上一次瑞幸和椰樹的聯名,從物料、宣傳、渠道、標語、門店供應上,瑞幸都是主導方,而且做了很好的承接,聯名款「椰雲拿鐵」到現在都是瑞幸的主力產品,做到了常態化。
所以,我對「醬香拿鐵」也比較有信心。
特別是那一句「美酒加咖啡」是用了心的。
這是鄧麗君在上個世紀80年代風靡中國的一首名曲。
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句話喚醒了我的回憶,加上我偶爾會喝一些咖啡,所以很樂意去接受這種組合。
在雙方的借力上,瑞幸的好處很明顯,賺到了來自茅台的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給自己省了龐大的營銷費用。
問題就在於,它能給茅台的價值是什麼呢?
四個字,市場教育。
為什麼這杯咖啡不叫「茅台咖啡」,要叫「醬香拿鐵」呢?
這就是茅台想要的價值了,也是我覺得這場聯名營銷精心設計的亮點。
我們想一個問題,為什麼一些知名品牌它不會去管明晃晃的假貨?
比如說今天LV、愛馬仕到處都有低價的假貨,賣的比真貨便宜的多,但他們從來都不去管這些假貨,原因就是因為假貨幫助品牌方做了很好的市場教育。
消費者自己是明確知道自己買了假貨,等於是知假買假,因為他有這個需求,只是他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買。
假貨就等於提前做了用戶的市場教育和使用習慣,等到他們有能力了,必然會去買真品,讓自己有底氣。
這裡面的營銷邏輯很相近,茅台的價格並不便宜,消費群體相對較少,它需要去光撒網,挖掘和培育用戶,等待他們成長。
醬香,就是培育年輕消費者的醬香口感,同時喚醒老用戶的回憶,同樣也是推動茅台品牌年輕化、時尚化的重要抓手。
那些習慣去喝醬香拿鐵的年輕人,等到有能力了,說不定就會想喝一口茅台了,而且跟老用戶之間也有話題可以聊了。
這些才是我覺得「聯名營銷」核心的價值,也是我們去實際運用中的典範案例。
不得不說,瑞幸確實是營銷的高手,而茅台願意去追求品牌年輕化的嘗試和跨界,也同樣值得肯定。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