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仙龍鎮雙星村,組織軟弱渙散,班子成員老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後;大河溪河面長滿水葫蘆,水體發黑且散發著惡臭;基礎設施落後,群眾生產生活極為不便……
現在的仙龍鎮雙星村,黨組織凝聚力不斷增強,班子年輕化、知識化,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勁頭十足;大河溪河水清澈見底,河水入喉清涼甘甜;主幹道、通組路、產業路、入戶便道四通八達……
是什麼帶來了雙星村前後的變化?5月26日下午,記者來到雙星村,經過採訪了解到,是黨建賦能給雙星村帶來了蝶變效應,紅色黨建正引領綠色產業發展,雙星村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
強組織黨建賦能聚人心
曾經,雙星村黨群幹群關係不和諧,工作推動緩慢,就更別說讓團結廣大群眾扭成一股繩共同發展經濟了。這個「瓶頸」必須打破,否則將貽誤發展,仙龍鎮黨委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從整頓該村黨組織入手,破除發展壁壘。
去年,該鎮借換屆之機,為雙星村村支兩委配強了班子,村支兩委成員共7人,大學本科文化1人、大專文化5人、高中文化1人,平均年齡41歲。有經濟頭腦、思維活躍、敢闖敢幹的年輕人充實到村支兩委,為雙星村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帶來了可喜變化。致富能手李英在群眾中很有威望,被選為村支兩委「領頭雁」。
說得好不如乾得好。新班子上任後,庚即組織兩委成員深入田間地頭、農戶院壩訪民情,查實情,摸清群眾的急難愁盼,打通發展的「腸梗阻」。村支兩委通過實地走訪,和群眾交心談心,搜集群眾關心的意見建議52條,關乎村裡發展大事要事的建議11條,並逐條化解,落實專人督辦。
凝聚人心思發展。村支兩委班子帶著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和解決方案進組入戶開村民小組會,院壩會,和群眾面對面交流。「他們這回是干正事的,看來有兩把『刷子』。」村支兩委班子的工作得到群眾的認可和支持。
強基礎人人參與做奉獻
要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這既是群眾的強烈期盼,又是村支兩委的共識。於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雙星村拉開序幕。
在全村干群的努力下,該村基礎設施明顯提升,通過爭取上級補助資金、群眾自籌、成功人士捐款等方式湊集資金2000餘萬元。截至去年,共修建小康入戶路20餘公里、生產便道6公里,新修便民服務中心500餘平方米,整治危橋2座,全面清理了轄區內河道水草、枯枝落葉以及公路沿線白色垃圾,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改造廁所200餘戶,推動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檔提質,雙星村人居環境大為改觀。群眾看到基礎設施建設的突出成果,紛紛為村支兩委一班人的務實工作點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外成功人士在村兩委班子務實工作作風的感召下,情系家鄉建設,紛紛解囊相助。在新疆發展的雙星村人范升高堅持每年為家鄉教育捐款16萬元,為吉何路(吉安到何埂)建設捐款50萬元,為雙星村陣地建設捐款20萬元;趙石壩村民小組的鄧平為新建小康入戶路捐款30萬元;賴子彎村民小組的劉月其在成都發展,當得知村裡要修路時,便及時向村裡捐贈公路建設資金20萬元。
李英說,村裡群眾和在外成功人士的善舉義舉如涓涓細流,彙集成推動村裡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江大河,讓雙星村變了樣。
強產業綠色發展勁頭足
初夏的雙星村,綠意盎然,花椒綴滿枝頭,瓜果飄香,各種作物拔節生長……在黨總支的引領下,歷經轟轟烈烈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宜機化土地整治,雙星村處處作物滿地秧滿田,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綠色發展面貌。
「這來之不易的改變還得從李英多年前的大膽闖、勇敢試說起。」該鎮黨委組織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年,一個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項目落戶仙龍鎮,但很多村看不到項目的前景,群眾也心存擔憂,但李英卻認為是個機會。她和一名綜治專干承接了1000畝示範項目,在她們的努力下,項目獲得了成功,實現了糧食增產,收入增長。隨後,「千億斤糧食穩增收」項目順理成章落到了雙星村,李英成為引領這一項目的帶頭人。
去年,新當選的村支兩委負責人李英向鎮里主動請纓,爭取到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宜機化土地整治項目,在黨總支帶領下,順利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1100畝、宜機化改造2500餘畝,改造後的農田實現了田成方、路相連、渠相通,推動了農業的轉型升級,改善了農田排灌能力,提高了耕地質量和機械化耕作水平,徹底改變了農村因勞動力缺失導致的大面積土地荒蕪的現狀,為實現藏糧於地,守住耕地保護紅線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雙星村被確定為全國丘陵地帶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基地,並建成稻魚稻蝦種養基地300餘畝。
今年初,雙星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成功爭取到了智慧農業展示廳建設項目,得到市級財政300萬元項目資金支持。目前,該項目已啟動建設,將於重慶智博會前完成並投入使用。李英說,智慧農業展示廳主要起到智慧農業科技推廣運用、新型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等作用,對提升全村農業智慧化水平是極大利好。
雙星村在黨總支引領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動搖,逐漸走出了一條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渝西都市報記者 肖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