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原名陳文統,著名武俠小說家,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與金庸、古龍、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
1954年,因為「吳公儀與陳克夫國術表演暨紅伶義唱籌款大會」引起巨大轟動,所以趁勢寫了《龍虎鬥京華》,率先舉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龍虎鬥京華》一經推出,便深受讀者的喜歡。於是梁羽生便深耕於武俠小說創作,直到1983年的《武當一劍》為止,總共三十年的時間,梁羽生一共創作了35部武俠小說,合計1000萬字。
梁羽生經典的作品和經典的系列很多,但最經典的還是《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還劍奇情錄》。梁羽生在一次訪談中,也直言最好的是這三部。「《萍蹤俠影》、《雲海玉弓緣》、《還劍奇情錄》,這是我創作中比較花心力的三部作品。」
這三部梁羽生花費心血的名作,最巔峰的還是《萍蹤俠影錄》,也是這一部小說將梁羽生送上了武俠小說界的巔峰。小說中塑造的儒俠張丹楓,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俗流。性格深沉細膩、穩重果斷、瀟洒淡雅,才華橫溢,智謀無雙,是名士俠客的代表。梁羽生本人最愛的也是張丹楓這個角色,認為其代表了自己的創作理念。
《還劍奇情錄》篇幅較短,但是勝在一氣呵成,自然流暢。是非常能體現梁羽生寫作功力的一部小說,各種敘述手法被運用到小說中,使其顯得別具一格。文風樸實中帶著風雅清新,自有一種清新浪漫之氣盪逸其間。
說到文風變化最大最怪異的還是《雲海玉弓緣》,可以說這部小說是梁羽生小說中最獨特最怪異的一部,經典程度不輸《萍蹤俠影錄》。梁羽生曾說:「我自己寫邪派怎麼樣寫,都不夠金庸那麼精彩,我寫名士風流比較有一手。」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金庸和梁羽生創作方向的不同,雖然都以歷史代入,但所表達的思想所展現的人物,還是各有側重點。
梁羽生寫了太多的名士儒俠,但最具怪異的還是《雲海玉弓緣》的金世遺,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來男主角的性格和人生,是一個不受待見被世人遺忘和拋棄的人物。金世遺這個角色可以說是梁羽生放開手腳和正統後,所寫得最傳神的一個角色,亦正亦邪,亦狂亦邪,有憤世嫉俗的一面,有悲天憫人的一面,也有顧影自憐的一面。
女主角厲勝男也是一樣,一個亦正亦邪的角色。她的名字就讓人覺得這個角色不一般,偏偏女兒身卻取了一個勝過男子的名字,可見其人物性格。厲勝男,在小說中也是亦正亦邪,被正派和邪派稱為妖女,為世所不容。最終的結局也是悽慘的,在與唐曉瀾拚鬥時,施展天魔解體大法,導致身受重傷而死。
這部小說中太多的經典人物和角色,太多值得反覆咀嚼的地方和情節。最感人最震撼的還是厲勝男和金世遺的婚禮,厲勝男死在金世遺懷裡的那一刻,當真令讀者唏噓落淚。直到厲勝男死了,金世遺才發覺,自己最愛的是厲勝男。《雲海玉弓緣》的結尾相當唯美和震撼:
一個月後,在一座新墳的旁邊,有一個少年把一塊墓碑安上去。這少年便是金世遺,他為這座新墳立下了一塊"愛妻厲勝男之墓"的石碑。他燒了秘笈,獨立墓前,宛如一尊石像,陽光把他的影子拉得長長的。他呆呆地望著自己的影子,那影子忽然變了厲勝男的影子,他是生生死死也擺不開這個影子了。正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整部小說有幽默詼諧的地方,有溫馨輕柔的地方,有唯美動人的地方,特別是幽默詼諧和整蠱,在梁羽生其它小說中再也沒有能與之匹敵的,經典程度不輸《萍蹤俠影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