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背刀刻紋的真相,推翻你原有的認知!被騙了?

2023-11-19     龜類愛好者

原標題:龜背刀刻紋的真相,推翻你原有的認知!被騙了?

刀刻紋,也算是養龜圈裡面的一個大課題了。不少品種都會因為生長和生理的特徵,在成長過程中形成類似樹木的年輪一樣的一圈圈的紋理。一圈圈密集的紋理,就像是精雕細琢般的存在。這種就是我們常說的刀刻紋了,是很重要的龜品相評判條件之一。

我們通常的認知裡面,就是讓龜自然生長,不要讓它生長太快太胖,並且自然冬眠。每生長一段時間,就會在背甲腹甲的紋理上留下一道生長的痕跡,慢慢的就形成生長紋理了。這是我們的主流思維,也是大多數龜友都認同的。

但是,現在也有龜友提出來,其實刀刻紋與飼養並無太大關係,是先天基因決定的。只要先天基因好,不管怎麼喂食,不管冬眠與否,都可以養出刀刻紋。這就很顛覆我們的認知了。難道一切都是基因的「鍋」,其他都不重要?這不就是判定,有些東西你生下來有就是有,後天努力沒啥用?這可不利於我們的奮鬥啊。

說說個人的看法吧。中華草龜是一種常見的龜類,其背殼上的刀刻紋是它們獨特的特徵之一。花龜,黃喉,黃緣都可以有刀刻的存在。這些刀刻紋不僅美觀,還反映了龜的生長環境和經歷。

首先,我們要了解中華草龜的基因特點。中華草龜的基因決定了它們的體型、顏色、花紋等基本特徵。在中華草龜的基因中,存在一些影響殼紋特徵的基因。這些基因可能會導致殼紋的深淺、寬窄和分布等方面的差異。因此,中華草龜的刀刻紋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天基因的影響。就像有的人怎麼吃都不胖,有的人不注意就很容易胖。確實存在先天基因區別。

然而,後天飼養環境也會對中華草龜的刀刻紋產生影響。在自然環境中,中華草龜的生長環境、食物供應、水質等因素都會影響它們的殼紋。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飼主提供的環境、食物、水質等因素也會對中華草龜的殼紋產生影響。例如,如果飼主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水質,中華草龜的殼紋可能會更加明顯和美觀。

此外,中華草龜的刀刻紋也受到生長階段的影響。在幼龜階段,中華草龜的殼紋還沒有完全形成,隨著年齡的增長,殼紋會逐漸變得更加明顯。因此,在判斷中華草龜的刀刻紋時,需要考慮其生長階段和環境因素。

小編個人也是飼養過草龜的,原有一隻草龜,因為先前一直喂食不多,生長緩慢無比,但是確有刀刻紋形成。草苗也是原來的9.9包郵來的。當然,溫室草也養過,溫室草雖然大,但都是滑殼,以後好好養,顏色是好看了,但要再形成刀刻紋著實難。估計一開始的飼養方式就很重要。

那麼,究竟是先天還是後天才會有刀刻紋?其實個人覺得我們的理論都不完善。想要得到完整的科學數據,就要有完善的實驗經過。不同種的草龜苗,不一樣的飼養方式,得出不同的成長結果才是完整的對比。不管支持先天還是後天,都是基於自己的基礎上去評論的,不能代表一切。

個人還是覺得先天固然重要,後天也不能完全忽略。就算是天才,也得有後天教育。所以我們飼養要求還是要的,不能說完全以基因論英雄。刀刻紋的培育,後天的影響總比發色要大吧,你說呢?

也有人說,反正遲早最後龜老了,都得是滑殼,計較那麼多幹嘛。這樣說的話,哈哈,也沒毛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837784bf8ef83c5b28008a2d2f57e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