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門檻27萬起,茉酸奶再陷「質量門」

2024-05-30     新周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消費者報道

(ID:consumerreport)

者:廖玉婷

壞消息:有一個網紅品牌「翻車」了。

好消息:是我們喝不起的茉酸奶。

網紅酸奶又又又「翻車」

5月27日,有媒體報道,記者隨機應聘進入北京市多家茉酸奶加盟店,發現諸多問題:使用過期40餘天的原料;更換效期標籤,不按時報廢原料,或根本不使用效期標籤;常溫存放應冷藏的水果,水果變色、出水後,仍接著使用等。

涉事門店包括:

1、茉酸奶石景山萬達店(石景山區萬達廣場二層)

2、茉酸奶伊藤洋華堂店(朝陽區亞運村附近的伊藤洋華堂商場一層)

3、茉酸奶華宇店(海淀區華宇時尚購物中心三層)

4、茉酸奶華熙LIVE·五棵松店(海淀區華熙LIVE·五棵松調調街一層)

《消費者報道》記者在「茉酸奶」官方小程序發現,以商場、具體地址等關鍵詞進行搜索,4家涉事門店有3家沒有相關門店信息記錄,而茉酸奶華熙LIVE·五棵松店目前處於歇業狀態。

在美團外賣中,平台上不能搜索到茉酸奶(石景山萬達店),但是消費者可通過「美團跑腿」服務間接購買到該店的產品。

(圖/茉酸奶官網)

今日,#茉酸奶換標籤續命水果餿了才肯扔##茉酸奶原料過期40多天仍使用##茉酸奶使用過期原料稱頂多拉肚子##茉酸奶原料廢棄標準靠店長嗅覺#等詞條接連登上微博熱搜。

「店長說沒事就沒事,她早上來的時候聞過」「沒事,喝不壞,頂多拉肚子,拉肚子(顧客)也以為太涼了」「沒事兒,臭不拉幾的,吃不出來」「顧客看不見就行」......當聽到來自茉酸奶店員的「危險」發言時,讓消費者手中的茉酸奶瞬間不「香」了。

27日下午,有媒體分别致電茉酸奶涉事門店所屬市場監管部門,其中朝陽區、石景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均表示已關注到上述輿情,相關部門已赴涉事門店調查取證;海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則表示此類事件由相關部門處理,其並不清楚。

《消費者報道》欲就相關輿情撥打茉酸奶的官方電話問詢,但是電話顯示忙線未能接通。截止發稿前,茉酸奶發布致歉聲明:針對涉事加盟門店,茉酸奶總部已經安排即刻閉店,並將永久與其解除合約。此外,將對全國所有門店的「食材存儲、食品效期、水果保存」等問題再度進行全面細緻檢查,並對所有員工定期進行培訓和考核。

(圖/@茉酸奶MOREYOGURT官方微博

高價格與高品質不匹配的矛盾

「終究還是又塌了」「馬上從常點名單里刪掉了」「建議別做,真不敢喝了」「服了,《沒事》,《太涼了》,關鍵它也不便宜啊」「懸著的心徹底死了,一杯賣我二、三十,還喝不上一口新鮮的」,消費者徹底破防,在社交平台上忍不住「吐槽」。

還沒來得及成為現制酸奶頂流,就被消費者掀了桌?茉酸奶曾多次陷入高價與產品質量的爭議。

據天眼查顯示,茉酸奶關聯公司上海伯邑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5月,法定代表人為趙伯華,註冊資本50萬人民幣,由顧豪、趙伯華、君樂寶(河北)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分別持股40%、30%、30%。

(圖/天眼查)

在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紛紛將奶茶「價格」打下來的時候,特立獨行的茉酸奶有自己的想法:堅持走高價路線。

堅挺的價格已成為茉酸奶的品牌特色之一,甚至有網友感慨「只有大喜的日子才敢點的酸奶」「只有發工資那天才敢喝一次」。

據茉酸奶官網顯示,茉酸奶「用料考究」,茉酸奶CEO顧豪曾表示,好的原料註定成本高昂。但是,讓消費者頻頻「背刺」的,不僅是茉酸奶的定價策略,還有被消費者質疑其與高價並不相符的高品質。

(圖/茉酸奶官網)

2023年7月,一向以高品質著稱的茉酸奶因定價高昂,被消費者戲稱為「酸奶刺客」,隨後又被爆出使用植脂末等不健康的原材料。

今年2月,茉酸奶再次陷入高價爭議。茉酸奶宣布門店從3月5日起全新啟用420g容量的「友好杯型」,並強調「同樣的品質,更友好的價格」。但是,精打細算的消費者發現,以前平均單價約在26.64元,平均每克0.051元,現在平均單價在23.36元,每克0.056元,價格反而是略微上漲的。

《消費者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茉酸奶旗下產品主要有原創牛油果系列、酸奶奶昔系列、酸奶代餐系列、酸奶杯系列,產品價格帶在18-34元之間,單杯平均價格在25元左右,其中「真·蘇丹王榴槤酸奶奶昔」(中杯約420g)是店鋪中售價較高的一款。

加盟門檻27萬起

公開資料顯示,茉酸奶所開出的第一家門店是2014年在上海的松江大學城,用酸奶作為原材料的茉酸奶,在傳統奶茶扎堆的新茶飲市場中讓消費者倍感「新鮮」。

到了2022年3月,一位叫顧豪的投資人加入茉酸奶,率先從電商渠道打開知名度,這個低調的新茶飲品牌開始走向網紅進階之路。

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茉酸奶在過去兩年更是開啟了全國加盟招商。據茉酸奶官方介紹,30平標準店,不包含店面租金、人工及轉讓費,前期預算27萬起。

其中品牌使用費5.98萬、培訓費2萬、全套設備10.8萬、營銷費用營業額1%(每月3000元封頂,單月10萬以內免收)等。

(圖/Unsplash)

通過加盟模式野性擴張的茉酸奶,門店早已遍布全國各地。據紅餐大數據統計,截止5月27日,茉酸奶現有門店1763家,覆蓋了31個省份、22個城市,在上海「發家」的茉酸奶,其門店數量在「江浙滬包郵區」(江蘇、浙江、上海)位居前列。

但是,新茶飲這種加盟模式究竟是利還是弊?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消費者報道》表示:「茉酸奶加盟店這件事,可以說是一起比較嚴重、比較惡劣的食品安全事件,體現了加盟商的唯利是圖、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置之於法律之外等等。從整體上看,我認為這凸顯出目前這個加盟體系的一些漏洞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

他同時建議:「品牌在選擇加盟商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他們的價值觀以及食品安全的意識,這是最重要的,而資金實力以及資源應該反而放在第二位。這個其實就是為什麼我一直都說,例如門店和店長的考核KPI,一定是以食品安全為第一權重來去考核,就是這個道理。」

「也建議加盟連鎖品牌在選擇和甄別加盟商的時候,要以他們的經營思維、經營理念、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為第一考量,不要單純看對方的資金實力,這對於品牌方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舉措。」他還補充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7f8740b384fe16bea80275a277468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