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菜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京東雲如何幫農戶做好「這盤菜」?

2023-03-02     鋅刻度

原標題:預製菜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京東雲如何幫農戶做好「這盤菜」?

預製菜背後的故事

撰文/ Annalee

編輯/ 文 婕

在工作崗位上辛勤勞作一天,下班終於坐著車回了家,走進家門那一刻甚至身心疲憊到只想拿一份可以填飽肚子的食物,迅速吃完然後迎來「躺平」時刻——這一幕或許已經成為不少打工人當下最真實的生活寫照。

事實上,在「懶人經濟」的帶動下,越來越多帶著「熱一下就能吃」標籤的預製菜產品逐漸成為廣大消費者的心頭好。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預估達4196億元,預計未來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6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有望達10720億元。

隨著螺螄粉、沙縣小吃等地方特色小吃走紅,帶動的不僅是大江南北食客的口腹之慾。今年,預製菜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心劑。通過預製菜,越來越多的地方特色菜肴正轉身變成帶動鄉村振興的大產業。

2月,時至四川鹽邊的芒果花開之際,這裡不僅是全國知名的芒果產地,也接連出產了油底肉、鹽邊羊肉米線等熱銷的預製菜產品,鋅刻度特意來到此地,準備探尋這些預製菜產品背後的故事,以及美味和數位技術的連結。

油底肉、羊肉米線火爆,帶動「舌尖」產業鏈共同「起飛」

2月下旬,鋅刻度來到了鹽邊當地最大的一家名為攀鄉的油底肉生產工廠,方才了解到這樣一份蘊含著當地人民傳統生存智慧的特產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參觀過切割間、窖藏室等加工房,鋅刻度得知從鮮肉分割、配料腌制、清洗炸制、封壇窖藏,到三個月後開壇化油、真空封裝、滅菌後進行半成品存放......前前後後大概要歷經好幾個月的時間催化,才能造就出油底肉這個獨具當地特色風味的美食。

油底肉

而在這款非遺食品賣向大江南北的背後,該工廠的負責人文小莉坦言除了實現了油底肉的「走出去」,更對該產品的上下游產業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像鹽邊北部的豬肉被我們這麼選用一做就變得特別有名,而且我們現在的油底肉做法是經過改良的,加入了青花椒更加融合當地特色。」

說到這裡,文小莉還舉了一個例子,「以前花蕊(攀枝花的花蕊)是不值錢的,我們公司是第一家從2塊錢收到80塊(價格最高點)的,現在的收購價格可能在20塊,相當於這個東西已經從食品中分類出來了,可以叫它初級農產品,直接實現這個產業的附加值從無到有。」

另一個帶有強烈當地風味的預製菜產品則是鹽邊羊肉米線。據統計,2022年鹽邊縣羊肉米線的銷量超過1200萬碗,從清晨到傍晚,攀枝花人三餐大都有一碗羊肉米線。與油底肉類似,鹽邊羊肉米線的羊都是選用當地的高山羊,其靈魂調料薄荷、青花椒等同樣產自當地。當這個原本只能在當地吃到的知名小吃,以預製菜的形式現於人前,它也開始帶著上下游的整個生產鏈條擁抱更大的市場。

據攀枝花市鹽邊縣副縣長宋沛東透露,其實這款鹽邊羊肉米線是當地政府切入預製菜產業的第一次嘗試。

值得高興的是,銷售成績頗為不俗:「羊鼎記」鹽邊羊肉米線預包裝食品在去年京東11.11之際順利推出,上線當天京東銷量就有4000多袋;而在兔年春節期間,這款來自四川攀枝花的小吃,在京東平台上更是產生了2000+的購物評論,好評度高達98%,銷售額環比上漲119.96%。

有了這樣的成功案例在前,宋沛東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結合鹽邊其他的特色,推出包括黑松露、桑葚,以及一些特色主題宴的預製菜菜品,希望能夠讓消費者以預製菜的形式體驗到帶有鹽邊風味的一整桌菜。

發展預製菜的解題思路:「以三產聚二產促一產」

如果要解構鹽邊預製菜產品帶動全產業鏈發展的底層邏輯,就不得不提到攀枝花芒果、鹽邊桑葚這些國家地理標識產品的上行之路。

據攀枝花市鹽邊縣金河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馮正偉介紹,鹽邊自上世紀80年代初引入芒果種植,全縣芒果種植面積達35.8萬畝,晚熟芒果種植面積居全國之首,是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鋅刻度到訪鹽邊的時候,正是當地果農們頗為忙碌的時間,「這幾天是最忙的,都在給芒果樹『壓花』,這樣芒果樹就可以留下更多的營養,大概15天後果樹會重新開花,這樣芒果成熟的時間也會延遲,掛果的時間也能更久。」當地一位果農告訴鋅刻度,這樣做也是想讓芒果的成熟時間和市場打個時間差,減少彼時的競爭壓力。

芒果花

其實這也反映出了當地芒果產業一個非常典型的問題:當地以種植業為主,且土地資源有限,芒果產業規模早已觸碰到「天花板」,原先每年僅有2至3個月銷售品種單一的晚熟芒果,因此導致其銷售渠道窄且被動、覆蓋區域有限、附加價值低,在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

不過這種情況如今也有了非常妥善的解決方式。2022年,京東雲與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人民政府簽訂了關於共建鹽邊縣「一園、一基地、一中心」即共同建設「京東(鹽邊)鄉村振興示範園、京東(鹽邊)鄉村振興示範基地、京東(鹽邊)鄉村振興大數據中心」的合作協議。圍繞鹽邊特色農業、特色產業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等,京東雲開啟了一系列助力鹽邊縣企業孵化、產業培育及產業聚集的項目。

據悉,在與京東雲達成合作之後,通過實地調研和大數據分析,京東雲和鹽邊縣共同制定了「321」產業服務路徑,即「以三產聚二產促一產」的創新舉措。

鋅刻度了解到,以營銷破題,京東雲的思路是打造三產融合產業鏈條。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京東雲與當地共建攀枝花B2P產業供銷服務平台(「B2P」平台),讓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等生態企業在平台聚集,進行信息展示與交易對接,不僅破解了傳統供應鏈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還實現芒果產業「產供銷」一體化運營。

「B2P」平台

「咱們的芒果,豐收不愁賣。」自打去年帶領村民用上了「B2P」平台,馮正偉對村裡7萬畝的芒果銷路又添了一份底氣。據悉,自2022年上線以來,該平台已實現交易撮合1.1億。

與此同時,當地產業帶不僅著眼於讓營銷先行,叫響鹽邊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為進一步打破季節性束縛,提升農特產品附加值,京東雲還在鹽邊集聚了一批深加工企業。一方面聯動京東大型合作夥伴,以「頭雁」帶動本地產業轉型;另一方面,依託數智化社會供應鏈,沿著產業鏈孵化、培育更多當地企業,為其注入電商、C2M等能力,實現升級轉型。讓芒果、桑葚等初級農產品在當地進一步被加工為芒果乾、桑葚酒等製品,變為地方品牌商品走向全國,形成可持續的產業競爭力。

而這批加工企業的聚集也為鹽邊發展預製菜產業打下了基礎。

主打凍干技術的攀香源旗下果蔬深加工項目負責人余東表示,他們不僅為市場提供了如芒果果乾、桑葚果乾、凍干玉米、凍干蔥花等一系列新產品,還順帶解決了一部分果農的銷售難題,「如果直接作為水果銷售的話,對芒果的品相要求還是很高的,甚至會直接影響到它的售價,但如果是作為芒果凍干,其實更多是要考慮它的口感能不能達到,我們現在收購的芒果原料中,品相稍微次一些的大概占到每一家(果農供應商)的20%~30%,會給出比市場價稍微高一點的收購價,這相當於給果農減負創收了。」

芒果凍干

當然,由三產帶動二產發展的同時,也會反哺一產。

據悉,通過京東(鹽邊)鄉村振興大數據中心在品類、市場、品牌、價格、商品屬性等角度對鹽邊縣全網電商大數據、鹽邊縣特色產業大數據、鹽邊縣實時網絡零售大數據進行深度分析,結合B2P平台以及精準數字營銷帶來的產品復購洞察,為當地農戶篩選出了口味和市場表現俱佳的品種,給予了水果種植品種選擇可靠的數據參考。

如有一位果農就告訴鋅刻度,結合平台數據並經過市場調查後,他已經開始研究種植一種黃色的無刺樹莓,現在這種新品水果已經進入盛花期,到三月中旬或者四月初就能開始售賣,甚至可以賣到60元一斤,「現在雲南、四川這一帶種這個的可能20家都不到。」

預製菜或能成為鄉村振興事業的新「支點」

毫無疑問,得益於在芒果產業發展上的實操經驗,京東雲以營銷先行打響了區域公用品牌。乘著「滋味鹽邊」的東風,在大數據的支持下,鹽邊預製菜也迎來了發展契機。

放眼國內市場,不難發現其實大多省市在切入預製菜時,往往都優先部署「集約化生產」。

如河南支持預製菜企業參與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項目建設,加快建成萬億級現代食品集群;山東布局雞肉預製菜12萬噸項目,年可宰殺肉雞1億隻,生產雞肉產品24萬噸、雞肉預製菜12萬噸;粵桂合作打造雲匯鮮智慧港暨粵桂協作預製菜產業園,引入行業標杆企業和龍頭企業;河北衡水則在農產品加工年產值800億元的基礎上發力,吸引大量老字號企業入駐。

不同於上述路徑,「立足於『滋味鹽邊』特色菜的資源,開發新的東西,給市場活力感(新的選擇),這也是一種獨特的競爭優勢。鹽邊菜系的優勢,就是做一個定點在預製菜產業賽道裡面的某一個精品產品。」在文小莉看來,預製菜產品趨於同質化的市場大背景下,以當地特色美食切入預製菜賽道無疑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文小莉表示,「當地方在資金、政策各方面給予支持過後,找准一些行業標杆,讓這些標杆迅速成長,我相信產業的發展就會很快。」

對此,攀枝花滋味鹽邊食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前福進一步解釋,「我們從去年開始就積極謀劃,把鹽邊羊肉米線弄出來也是找了一個突破口,希望通過鹽邊羊肉米線這個點帶動後面的預製菜一起發展起來。」

從相關數據來看,自從鹽邊羊肉米線在京東鹽邊特產館上線以來,其火爆也帶動了相關產品的銷售。京東雲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通過對羊肉米線單品推廣,特產館訪客、瀏覽量那些都上去了,都是上百倍的,其他農產品像我們看到的油底肉這些東西復購率就很高了。當他看到這個東西,進到店鋪以後自然就帶動『滋味鹽邊』其他產品的消費了。」

「滋味鹽邊」正是立足於美食,抓住「吃」這個契合點,將消費者和鹽邊連結起來。「把我們鹽邊的羊肉米線作為單品先推出來,在市場上看一下到底這種類似的產品怎麼來做,帶動後面的一系列鹽邊預製菜的美食發展,通過美食的發展再來看怎麼帶動『滋味鹽邊』農業產業的發展,再通過『滋味鹽邊』又怎麼能帶動我們文旅融合的發展。」京東雲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最典型的要數當地的太陽湖公園,江前福表示,以前這裡是一片農田,通過打造溫泉康養運動小鎮,同步帶動了當地房地產、旅遊、康養醫療的發展,「我們的目的就是找一個點,全面鋪開鋪不動,找一個點來突破,以一個點帶出後面的東西。」

如何才能找出如鹽邊羊肉米線這樣的關鍵「點」。京東科技數智鄉村業務負責人劉賢志認為,這離不開京東雲「一城一策」的城市服務模式。

京東雲在服務鹽邊鄉村振興中會做充足的前期調研

劉賢志介紹道,京東雲首先會從產業的角度考慮本地產業的特徵,比如說當地有什麼樣的特色產業,這個產業相關的配套,比如說全產業鏈的角度上生產、加工、冷鏈這些是什麼樣的;再有就是品牌和上行是怎麼來做的,比如鹽邊縣在京東上開店的有多少家企業,這些企業經營的情況;再加上一些大數據也能夠判斷出來,鹽邊縣往外賣的東西產值是多少,多少企業在參與,鹽邊當地的消費者從外面買的大概是什麼樣的數量,這些都能說明這裡是不是也可以發展這些產業,

其次是針對某個特定產業,比如說芒果,四川的獼猴桃也是屬於非常好的品種,他們會基於這些數據和產品本身的口味、營養等等分析這個產業的優勢是什麼,然後再去看怎麼發展它,所以首先是搭產業,產業上缺什麼,從這一點上助力鹽邊的產業發展。

最後是從產品同質化的角度出發,每個地區的產品不會只有在這個地方,所有的產品在全國都有競爭,從競爭的角度怎麼打差異化,這種差異化的解決不是一夜之間的事情,而且需要跟當地政府形成共識,需要持續若干年一起推動解決的一個問題。

成都市人大代表、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主任、首席經濟學家湯繼強教授表示,鹽邊模式是全生態能力投入,通過數位技術能力地方特色產業,將京東的網際網路資源、技術資源、產業資源協同整合和共享,助力地方搭建特色產業生態。這種以數智供應鏈為基礎所構建起的全生態能力,將有效帶動本地產業轉型,同時實現可持續的產業競爭力,讓產業鏈總體效率更高。

以鹽邊實踐來看,預製菜或能成為鄉村振興事業的新「支點」。

當前預製菜行業整體處於發展階段的前期,短期內行業熱度的上升吸引了眾多資本和企業的進入,而鑒於行業自身產業鏈的延展性較強,迫切需要有在產品研發、渠道推廣、品牌運營等方面具備綜合優勢的企業「領航」,規劃可持續的產業發展路徑。正如湯繼強教授所說,發揮數位技術的獨特優勢,推進第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是接下來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7e1d801604b7fe1c4ac6f8940080d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