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 張雪峰關於高考志願的建議總結考研進985和高考進985到底有什麼區別?

2023-11-03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回顧 | 張雪峰關於高考志願的建議總結考研進985和高考進985到底有什麼區別?

張雪峰關於高考志願的建議總結:

1、生化環材天坑不能碰,哪怕是名校

2、金融不能碰,除非家裡是搞金融的

3、管理類不要碰,除非家裡有企業需要管理

4、想考公優先選漢語言文學和思政,不要選英語

5、想在哪兒當醫生就讀哪兒的醫學院

6、文科優先選學校,理工科優先選專業

7、本省大學少的考生很吃虧,因為外省在本省招生的專業不多,好專業更少

8、數學和計算機專業都很好

9、工科比理科掙錢

10、產業更發達的省份家長更看重專業,因為家長更容易接觸相關專業,知道前景如何

11、服從調劑一定要慎重,很有可能把你調劑到一個你完全不接受的專業

12、立志考研的考生一定要學好英語

13、城市有時候比學校更重要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照

張雪峰老師和其團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指導高考志願填報和個人人生規劃。

最近,他指出東部地區的一個211都比蘭州大學要好,原因就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城市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他也指出要選實用的能夠吃飯的專業。

高考報志願,選專業沒有頭緒?

張雪峰老師的經典八連問,可以解決你的問題!

特別適合沒背景沒資源的高中家長必看!

01

考慮學醫嗎?

學醫年限長,也比較辛苦,如今就業門檻較高,最低都是碩士,有些甚至要讀到博士才好就業。推薦專業: 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眼視光醫學,醫學影像學,低分學生推薦護理學!

02

考慮當老師嗎?

你孩子要不要報師範類,尤其是低分段的孩子,出路不多。孩子如果想當老師,公費師範生是首選,對於成績好的孩子,六所部屬公費師範生很香!

03

考慮學農嗎?

最近考研6年來,每個專業分數線基本都在上漲,只有農學專業國家線一直紋絲不動。在同等條件下,農學的性價比是最高的,難度是最低的。

04

能接受文理兼招嗎?

文理兼招的專業有經濟,金融、會計、法學、工商管理類。這些專業願意學嗎?

建議家境一般的別選經濟、金融、工商管理等專業。

05

要學帶化學的專業嗎?

家長一定要記住:只要是帶化學的專業,將來想找個好工作都得碩士起,本科畢業基本上很難找到比較好的工作的。

06

要學帶物理嗎?

不帶物理的專業是計算機、數學、統計。如果帶物理的話,那下一個問題來了

07

考慮帶物理專業

物理有三個大方向。

重力學的:傳統工科物理類專業。

重電學的:新型工科物理類專業。

還有一個就是其他邊緣專業。

孩子物理力學學的好就選重力學的專業,電學學的好就重電學的專業。

重力學的專業有:土木、水利、機械、交通、航天航空等。

重電學的專業有:電子信息、電氣、自動化、生物醫學工程,還包括其他像測繪類,土木類的給排水、建環這種相對比較邊緣的專業。

08

要帶數學嗎?

工科都帶數學。以數學為主的專業主要是數學、統計、計算機

尤其是統計一定要注意,統計學在本科專業目錄當中是有三個專業:統計學、應用統計學、經濟統計學

各位高三家長,一共就這8個問題,家長就可以把自己孩子想要的專業給曬出來,然後找出大致的方向,最後根據孩子的分數,做出適合孩子的選擇。

*日前張雪峰話題「新聞學慎選」惹爭議

「理科590報新聞?你會崩潰的。別報新聞,從中國本科專業目錄裡面閉著眼睛摸一個都比新聞好。如果我是家長,這孩子非要報新聞學,我一定會幹一個事,就是把他打暈,然後幫他報個別的。」

這番話被廣泛視為「新聞無用論」,在網上激起經久不息的爭論。有的人認為他只是捅破窗戶紙,說了大實話;重慶大學新聞傳播學教授張小強則宣稱他「害人不淺、誤導公眾」,怎麼能說新聞傳播學無用?相反,「新聞專業能文能武」,堪稱「文科中的理工科」,能學到各種技能,就業前景也相當廣闊,「未來的社會對傳播人才的需求會一直旺盛!」

說白了,就是赤裸裸的實用主義。他說得再明白不過:「我出身普通老百姓,如果家境優渥,選擇更多,不存在錯不錯的問題;但是大多數的家庭,條件沒有那麼好,選專業就要選適合自己的,能讓自己吃上飯的!」對這種「飯碗思維」,中國人應該都不陌生:它假定,讀那麼多年書,無非就是考個好學校、好專業,而這最終的目的則是以文憑為敲門磚,得到一份好工作,混碗飯吃。

所謂「新聞無用論」,距離「讀書無用論」其實只有一步之遙,因為在大學教育普及的當下,讀大學本身就已經無法確保你得到一個好飯碗了。很多專業,原本就不應該用「有用」與否來評價。哲學家海德格爾早就說過:「如果非要逼問我哲學的用途,我只能說哲學無用。」按教育家約翰·杜威的看法,課程的內容是學習過程中最不重要的東西——他的意思是,教育不應該只是教一些實用技能,真正重要的是通過這個過程,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這聽起來很理想主義,那麼在當下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也同樣很現實:誰都不知道這一輩子會經歷什麼,在風險社會中,真正抗風險的恐怕既不是文憑也不是什麼飯碗,而是你能否具備自我調適應變的能力和健全的心理素質,無論時代如何變動,總能活下去,還能活得更好。說到底,這取決於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教育,以及什麼樣的人生。

知乎上有個瀏覽量高達1200萬+的問題:考研進985和高考進985有什麼區別?

問題出現的原因在於:近年來,本科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讓很多人產生了「學歷貶值」的困惑。這種大環境下,要想提高自身競爭力:考研或者考上985大學成了很多考生家長的選擇。因此,高考和考研常常被拿來比較。

哪個更難?哪個含金量更高?這註定是一個千人千面的回答。下面,我們來看看知乎幾位高贊答主的回答

四類群體含金量對比

@答主 鹿十七

這裡會涉及到4個群體的對比,我們逐一分析:

甲:碩士985,第一學歷是雙非、211,或者是專科;

乙:雙985,本科碩士均是985;

丙:985本科生;

丁:第一學歷非985的本科生。

競爭優勢上:乙>甲≥丙>丁

有一個點很重要:絕大部分情況下,985的本科生在競爭優勢上並沒有超越本科雙非/211。但研究生是同校985的研究生的,比如都是東南大學的學生,東大同專業地本科生是競爭不過本科雙非但碩士是東大同專業的碩士的,這點非常容易理解。

很多人會說第一學歷很重要,這點誰都知道,但在我們第一學歷改變不了的情況下,通過考研進985是非常有效的一條路徑。

同時,碩士的就業在95%的情況下是用不到第一學歷進行篩選的,第一學歷被卡大多情況是出現在博士畢業找工作的情況,此時要看你的第一學歷、科研成果等。但絕大部分公司對於碩士的要求,對第一學歷並沒有卡這麼嚴格,除非是出現很大程度上的供大於求的情況。

就業時,雙985肯定要比單985(本科非985)的優勢有大很多,但是記住雙985還是少呀,錯位競爭很重要,而且專業方向、科研成果等也是在人資的考慮範圍內的,並不是唯學歷說。

雖然單985沒有雙985的競爭優勢大,但要比零985(上述丁群體)的競爭優勢大,比如你的本科是個雙非,你考研成功上岸985,和你的本科同學相比,你的競爭優勢要大太多了,你面臨的可選擇性也大很多。

這樣是不是說,碩士進985要比高考進985優勢大呢?

肯定不是。

因為985比普通學校享受的資源多太多了。比如保研、出國、本科就業公司層次等等均不相同,所以如果有可能,無論是在高考還是考研時,都儘量讓自己考好的學校,因為享受的資源的確很不一樣。

在本科無法改變的前提下,願意花時間精力備考985研究生,也是非常好的一種選擇。

兩個不同的競技台!

@答主 李獻計

請先讓我為你講一個故事,你就能知道,高考與考研考進985的區別在哪兒了。

2018年11月3日,IG戰隊在仁川如少年般驕傲地捧起了英雄聯盟S8全球總決賽的獎盃,這是LPL第一次站在世界之巔,從那往後的日子,無數玩家都記住了這句話:翻過這座山,他們就會聽到你的故事。

他們永遠留在了仁川,而我們正向巔峰處高攀!

很奇怪對吧,我為什麼要講一講IG奪冠這件事。

因為,我想告訴你的是:無論你選擇做什麼事情,最終只有真正碰到你一直遙不可及但又念念不忘的GOAL時,你才會知道,什麼叫做「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只有你翻過了這座山,他們才會聽你的故事。

你要知道,如果將中國全部高校以RANK天梯來劃榜的話,985無疑是絕對性的排在前5%。而針對於考研與高考這兩種完全風格迥異的考試形式來說,想要登頂這類頂尖院校的難度又完全不一樣。

>讓我們進行一個對比:

高考是一個全民競技性質的舞台,無數來自全國各地的高三孩子,都期盼自己能夠在全國近千萬的高考RNAK榜中,脫穎而出,而他們需要翻過的這座山,是全國將近千萬的競爭對手。

這意味著,想要在高考的RANK天梯中進入985高校,意味著必須打敗至少99%的同級別選手。

他們有的需要非常努力,有的卻又十分輕鬆,類比於電子競技的職業選手,天賦在學習這一模式中是普遍存在的。但幸運的是,擁有天賦的人群往往和已註冊的電競選手一樣,在無限大的人群中被無限限縮,從而占比往往少的可憐。

但對於大部分普通的高考考生來說,他們想要翻山,必不可少的一定會遇到接下來的問題:

第一:高考時,各大高校面向各省的招生名額有差異,對於頂尖高校的地方招生名額,人數基數大的考生往往需要付出比其他地域多出幾倍的努力。

而考研沒有所謂高考的地域擬錄取名額,只有單單一頁全國分數線,不分地域,不分差別,人人平等,全憑技術。從錄取結構來看,對於部分省市考生來說,明顯考研考入985是比高考要容易的。

第二:不同地區學校教育資源差異,形成高考「馬太效應」。馬太效應普遍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有排位、有競爭的地方,就一定有馬太效應。簡單來說,馬太效應就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部分省市中學教育資源落後,想考上985高校很難很難。

但考研不同,幾乎所有的考研教學資料都以網課網授的形式展開,區別於高中時期的線下教學。這就意味著,在考研領域,教育資源的差距被急劇縮小,所有人享受到的教育資源,從師資力量來看,趨於無限平衡。所有人想要翻山的難度,都幾乎處於同一起跑線。

第三:志願填報的差異性,讓高考「努力大於選擇」。在人均都知道的那句「選擇大於努力」的時代,人人都知道了考研擇校是一件務必要謹慎再謹慎的事。原因就在於,考研賦予每位考生的志願填報次數,有且只有一次。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不同於高考的先出分再填志願,考研採取了先填志願,再出分。這也就意味著,只要你擇校時稍有不慎,就會面臨自己這一年的努力直接白給的結果。

而高考則友好的多,當你的高考分數能夠排在全省考生RANK的前2%時,就意味著你完全可以隨心所欲的選擇你想要填報的高校志願。這個報高了沒關係,下一個。

此外,你一定要知道,在考研這塊,擇校是玄學。不同於高考需要分數的硬碰硬,考研的神奇就在於,你甚至可以用剛剛過國家線的分數,去撿漏一所被別人擠破腦袋都上不了的985。

考研剛剛過國家線就能上岸985,而高考考入985需要你穩紮穩打的卷面分數。我想,這就是考研與高考考入985的最大不同:選擇大於努力這一無數過來人的經驗,詮釋了考研人繼往開來無數個博弈的可能,而考研,逆襲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你我的身邊。

學歷究竟帶來了什麼?

@答主 丁一一

學曆本身那張紙並不重要。

但是有幾個事情很重要:

1.它是一個「商標認證」,可以給普通人打通「快速通道」。如果你是超級大天才,其實你什麼都不需要,光輝是不會被掩蓋的。

但是一般人都沒那麼多光輝,所以可能需要一個「認證」。如果你是清華北大畢業的,其實就是給你身上蓋了一個戳。這輩子只要別太驕傲,找個能餬口的工作還是可以的。

2.名校能讓你認識更多的精英,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這些人並不一定能幫助你,但是互通有無,在一起互相學習還是不錯的。

3.最重要的是學習的品味的提升。所有人都需要終身教育,那些不能堅持終身學習的人,其實並不是和你形成競爭關係的對手,可以不用考慮。

高考是個單行道,考研是個更綜合的比賽。

高考錄取比例當然更高,但競爭不可謂不激烈。考研錄取比例低一些,但很多沒有自律能力的人,備考一個月內就放棄了。

總之,不管是考研進985,還是高考進985,真的都有光明的未來。

學習永遠是性價比最高的事情,不管早晚!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註: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各地理公眾號等,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註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7a41c9ce6f4e14fdbbbc90683d054d0.html